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498条记录
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用对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农田 微塑料 赋存特征 有机肥 覆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花生品种冀花18(半匍匐型)和花育9610(直立型)为供试材料,设置无膜限制灌水(T1)、无膜中等灌水(T2)、无膜充分灌水(T3)和有膜充分灌水(T4)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制定适宜的组合模式。【结果】花育9610生育前期的土壤含水率T4较T1处理高3.26%,冀花18 T4较T1处理高3.63%;相同处理下,冀花18土壤含水量高于花育9610。T4处理下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T1~T3处理相比,成熟期花育9610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0.6%、0.5%和0.3%,地上部分别提高了34.4%、17.9%和4.2%;冀花18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1.2%、0.8%和0.2%,地上部分别提高54.9%、37.2%和27.3%。相同处理下冀花18的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含量均高于花育9610;无膜处理下花育9610各类指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结论】T4处理下花生各指标最佳。冀花18作为半匍匐型花生,能够增加地表覆盖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花生光合速率及品质。半匍匐型花生在无膜栽培模式下综合性状指标相对较优。

关键词: 花生 覆盖模式 补充灌溉 干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2%萎锈灵和40%拌种灵包衣对棉花幼苗冷胁迫生理生化特征的功效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具有活性结构相似的2种杀菌剂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棉种提高棉种适应冷胁迫能力功效,分析2种杀菌剂包衣提高棉花适应冷胁迫的能力差异,及其生理作用机制,为开发提高棉花适应冷胁迫能力的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50号为材料,以基础种衣剂包衣棉种为对照,将萎锈灵和拌种灵分别添加到基础种衣剂中分别制成7.2%萎锈灵和40%拌种灵的种衣剂进行包衣,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4℃/16℃)进行低温胁迫处理,观测各包衣处理对低温条件下棉花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和耐冷性的生理响应。【结果】与对照比较,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处理的发芽势分别增加9.67%和5.33%;发芽指数分别增加12.00%和6.00%,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3.33%和6.67%,电导率REC分别增加-12.5%和-3.75%,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分别增加11.00%和6.00%,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10.67%和6.67%,冷胁迫指数CI分别降低-10.67%和-5.33%,且差异均显著;棉苗CI与REC、SP、SOD等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萎锈灵包衣处理提高棉花幼苗生长适应冷胁迫能力优于拌种灵。【结论】在冷胁迫下,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处理均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理特征有一定影响,能促进萌发期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合成,提高种子活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过诱导棉花幼苗细胞内部酶的活性增强,清除幼苗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加快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保护幼苗细胞膜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棉苗适应冷胁迫的能力。2种药剂中,萎锈灵种衣剂诱导棉苗适应冷胁迫效果优于拌种灵。

关键词: 萎锈灵 拌种灵 棉花 冷胁迫 生理生化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桃小食心虫转移规律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及转移规律,2021年-2022年在新疆南部荒漠生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区域,利用性诱剂和粘虫板进行桃小食心虫成虫监测及越冬茧分布调查,并于2021年调查了各寄主果园中幼虫为害规律。结果显示,在新疆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旬;桃小食心虫第一代幼虫在蟠桃园为害最严重,越冬代幼虫集中在红枣园为害;桃小食心虫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物候期密切相关,越冬幼虫集中在红枣园,越冬代成虫在红枣园羽化后,根据寄主物候期扩散至其他寄主果园内产卵为害。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转移规律 发生分布 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恒温下相对湿度对果蔬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相对湿度作为干燥介质的重要参数,对干燥热质传质过程和干燥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相对湿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机理及优化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相对湿度的调控方式多依靠经验,造成干燥效率低、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对于传质过程,降低相对湿度能够增大对流传质系数,加快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而对于传热过程,升高相对湿度能够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加快物料升温速率。相对湿度较高时,物料升温速率快,内部水分迁移量增大,但表面水分蒸发量较小;而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物料升温速率较慢,内部水分迁移量较小,但表面水分蒸发量较大。相对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影响此消彼长,互相耦合。高相对湿度主要体现为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低相对湿度主要体现为对传质过程的影响。高相对湿度能够抑制物料表面的结壳,并能够提高复水性,降低收缩率。阶段降湿及多阶段降湿干燥方式下物料表面形成和保持了蜂窝状多孔结构,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和品质。基于监测物料温度的相对湿度调控方式被验证为较优的相对湿度控制方式。阶段降湿干燥方式适用性的实质为:干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流传热热阻和内部导热热阻的相对大小,及对流传质阻力和内部传质阻力的相对大小,不同干燥条件和物料种类、厚度会影响以上传热传质阻力的大小,从而呈现出不同适应性的结果。当阶段降湿干燥过程中传热毕渥数>1且传质毕渥数>0.1时,说明阶段降湿干燥过程适用于此物料的干燥。该文综合论述了相对湿度对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热质传递及干燥品质的影响,优化调控策略及适用性范围4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机理,为相对湿度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干燥 相对湿度 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 调控策略 适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果枝夹角研究现状

棉花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果枝夹角是构成棉花株型结构的重要性状之一,果枝夹角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冠层结构、光能时空分布、成铃结构和机采性状。从栽培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棉花果枝夹角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棉花果枝夹角研究的趋势,以期为棉花株型育种改良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棉花育种工作。

关键词: 棉花 果枝夹角 基因 株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混配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混配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设置40%砜吡草唑SC和330 g/L二甲戊灵EC混配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各处理对棉田龙葵、灰绿藜、反枝苋、马齿苋和苘麻等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安全性。【结果】各处理棉花出苗率为80.56%~83.61%,与对照相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砜吡草唑SC 120、180和240 g a.i./hm2分别与330 g/L二甲戊灵EC 742.5 g a.i./hm2混配后,药后30 d对棉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9.15%、92.03%和97.83%,药后45 d株防效分别为87.94%、91.49%和95.56%,鲜重防效分别为90.80%、93.16%和95.65%,混配药剂对棉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优于单剂处理。各供试处理与对照相比,棉花增产幅度达9.89%~16.45%。【结论】40%砜吡草唑SC 120~180 g a.i./hm2与330 g/L二甲戊灵EC混配可用作棉花田防除阔叶杂草,对棉花出苗安全。

关键词: 棉花 砜吡草唑 二甲戊灵 阔叶杂草 防治效果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菌防治葡萄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葡萄采摘后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病害普遍发生,主要包括灰霉病、葡萄曲霉腐烂病、根霉腐烂病、青霉病等,严重影响其生产和商品价值.目前葡萄采后病害控制仍依靠化学防治,化学杀菌剂的长期施用可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并增强病原菌的抗药性.采用拮抗菌控制葡萄采后病害是替代化学杀菌剂的一种绿色、环保且安全的防治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葡萄采后侵染性病害及症状、拮抗菌的来源及应用现状、作用机制及联合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增强生防效果等内容,并对拮抗菌防治葡萄采后病害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拮抗菌 生物防治 葡萄 采后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综合评价新疆喀什地区复播谷子品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新疆喀什地区复播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同时为谷子品种筛选提供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以'冀杂金苗'、'豫谷18'、'陇谷32'、'陇谷29'、'陇谷23'共5个谷子品种为试材,选择11个评价指标(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草重、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米率、抗倒伏、谷瘟病),利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采用D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谷子品种的抗倒伏性、谷瘟病对谷子品种的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0.6191和0.2327,'豫谷18'和'冀杂金苗'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但'豫谷18'的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排在最后一位,'冀杂金苗'产量排在第三位.'冀杂金苗'(0.7468)综合性状稳定,产量中上,为3906.75 kg/hm2,适宜在喀什地区复播种植推广,替代'豫谷18'.

关键词: 喀什地区 复播谷子 DTOPSIS法 熵值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 d,生育期缩短162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 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较春小麦晚熟约4 d,生育期延长约3 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极晚播和春小麦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模式。

关键词: 播种模式 冬小麦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