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作出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以2020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40个参试品种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评价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40个参试品种,中塔河7号、新827、禾棉AW5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综上所述,利用DTOPSIS法评价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棉花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基于网上在线评论对新疆红枣线上销售的分析与改进研究
《中国市场 》 2024
摘要:文章通过八爪鱼采集器抓取京东商城中新疆红枣的相关评论,同时利用LDA主题模型对在线评论进行主题分析,得出红枣的评论主题,分别为口感、价值、包装、快递和质量、快递、价值。根据商品单价将红枣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单价维度的主题评论和销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新疆红枣销量的评论主题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主题中的口感、质量、价值、快递都会对销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主题中的包装类评论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以上结论,基于4P营销理论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商家更好地利用在线评论数据来改良产品,改善运营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改善现有销售情况。


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的残留动态及与棉蚜防效的相关性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调查防治效果的同时采集棉花植株样品,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棉花植株中噻虫嗪及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后,播后16 d首次采样,不同剂量噻虫嗪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753~2.768 mg/kg,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含量范围为0.278~0.894 mg/kg。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残留量呈指数下降,播后66 d对棉花样品进行检测时,2种药物在棉花中的含量均小于检出限0.001 mg/kg,噻虫嗪及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不同剂量噻虫嗪种子包衣可显著降低苗期蚜虫虫口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植株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与棉蚜防治效果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棉蚜刺探叶片后产生拒食效应有关。


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甘草内生菌的筛选、全基因组分析及产酶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从健康甘草须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目的】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产酶遗传信息,为该菌深入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筛选,筛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采用三代NanoPore PromethION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并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菌株潜在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另外,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温度和起始pH对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甘草须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rugosus A78.1。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 146 938 bp,G+C含量为43.86%,共编码4255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192个,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10个,分别属于GH1和GH3家族基因。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和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896、4 019和3 657个基因。该菌株基因组测序结果上传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96590。菌株A78.1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0.5%葡萄糖、1.0%酵母浸粉,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3%接种量、pH 6.0,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640±0.085)U/mL。【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产酶优化试验确定了Bacillusrugosus A78.1优良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及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的潜力,为该菌株在纤维素分解、糖苷类化合物水解等生物、化工和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甘草内生菌 Bacillus rugosus β-葡萄糖苷酶 全基因组 发酵优化


冠菌素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6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 000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38.04%,h°值下降了67.13%;COR 3 000倍处理促进着色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61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7.27%,胡萝卜素降低了20%,a*值提高了1.24倍,CIRG值提高了52.17%,h°值下降了82.78%。【结论】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COR2 000倍处理效果最好;在促进果实着色方面,COR 3 000倍处理效果最好。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新疆伊犁地区馕特征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种类馕的品质特性,本文选取伊犁地区 55个市售馕样品,对其进行了 13项品质指标(重量、横径、高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L*、a*、b*、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咀嚼性)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馕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对馕样品进行了分类,结合感官品质对不同种类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5份馕样品的 13项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高度与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弹性、咀嚼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L*值与胶粘性呈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 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 76.856%,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到,弹性、咀嚼性、胶粘性、硬度、L*值、b*值可作为评价馕品质的 6项关键指标,基于以上结果,将 55份馕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大薄馕、窝窝馕、休闲馕;结合感官品质分析得出,三大类馕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薄馕色泽、风味、硬度评分最高,为14.85、13.52、14.37分,具有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特点.窝窝馕弹性和咀嚼性评分最高,为 14.82、14.54分,表明其富有弹性和咀嚼性.休闲馕酥脆性评分最高为 14.47分,表明此类馕品尝时具有酥脆的口感.本研究明确了馕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了新疆伊犁地区三大类馕的品质特性,提供了馕科学的分类方法,为新疆馕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海岛棉氮高效品种筛选与氮效率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氮高效海岛棉品种,补充收获期筛选指标,完善棉花氮效率评价体系,以近20年来育成的12个海岛棉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低氮(0kg/hm2,N0)、中氮(240kg/hm2,N1)和高氮(480kg/hm2,N2)3个氮肥处理,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海岛棉氮效率类型,筛选出氮高效海岛棉品种,确定收获期氮高效海岛棉品种筛选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供试海岛棉品种大部分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将19个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N1和N2水平下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6.68%和88.03%,其中株高、果枝数、茎叶生物量、生殖器官生物量等12个指标在4个主成分中占较大比重,并且指标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氮效率综合评价值与皮棉产量,筛选出1个氮高效品种、3个氮中效品种和3个氮低效品种.综上所述,确定棉城10号为氮高效品种,并得出SPAD、生殖器官生物量、生殖器官氮积累量、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可作为氮高效品种筛选的核心指标.


不同浓度赤霉素药剂处理对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现代园艺 》 2024
摘要:本研究在不同基质配方条件下优选最佳基质配方(椰糠∶珍珠岩∶有机肥=1V∶2V∶1V)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对西瓜苗期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培育健壮西瓜幼苗提供理论指导。以‘早佳(8424)’为材料,共设置GA3浓度分别为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 4个处理,并以清水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浓度下西瓜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为100 mg/L时,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和壮苗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112.33 mm、4.16 mm、67.87 mm、2.23 g、0.72 g、0.82 g、0.25g、0.32 g、0.04 g。由此可知,在西瓜幼苗生长时期,选用椰糠、珍珠岩、有机肥按1∶2∶1体积比配制的复合基质,同时喷施浓度为100 mg/L赤霉素溶液,幼苗生长更健壮,壮苗指数最高。


新疆茄子绒菌斑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与鉴定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的1 种病害,为该病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病害的田间发生危害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害.[结果]菌株HR-1 是该病害的病原菌.菌株 HR-1 与已报道的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同源性高达 99.0%以上,菌株 HR-1(MW362742.1)与P.nattrassii处于同一分支.[结论]菌株HR-1 为灰毛茄钉孢(P.nattrassii),新疆设施茄子叶部新发现的病害为茄子绒菌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