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膜上移栽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番茄、线辣椒铺膜加滴灌种植模式的要求,研制了一种膜上移栽机,该机一次作业可完成辅助喂苗、栽植器破膜成穴移栽和膜面覆土等工序。设计了移栽机构、间歇喂苗装置和覆土装置等关键部件,并使用该机对番茄钵苗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上移栽机可以较好地适应新疆地区作物移栽需要膜上成穴和膜面覆土的农艺要求,无伤苗和刮破地膜现象;间歇喂苗装置的移栽频率在低于67株/(min.行)的情况下,喂苗准确率较高;移栽株距大于设计株距,影响移栽株距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表层松土壤的厚度及机具内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移栽频率在55~62株/(min.行)之间时,移栽合格率达到92%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番茄籽油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对番茄籽油(TSOs)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对TSOs有显著影响,其中微波干燥处理后其TSOs的得率最高(23.17%);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番茄籽TSOs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22.33%),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77.67%);热风35℃干燥、热风65℃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番茄籽TSOs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5、12.1、8.6、9.1、8.3mg/mL,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番茄籽TSOs抗氧化活性最高。
关键词: 番茄籽油 干燥方式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IC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分析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为新疆优质及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指导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1】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182个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4个籽粒性状、5个磨粉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千粒重为41.38 g,粒径为2.47 mm,籽粒硬度为59.40,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56%,出粉率为59.59%,灰分含量为0.48%,L~*值为90.78,a~*值为-0.91,b~*值为9.31;其中,籽粒硬度、a~*值和b~*值的变异系数大,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和利用价值。新疆冬、春小麦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各具特色: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亮度较高、灰分含量较低;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面粉亮度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按照新疆拉面专用粉标准来评价,只有新春28号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均符合优质拉面要求;各性状单独来看,籽粒硬度、出粉率、面粉亮度总体表现较好,面粉红度、面粉黄度总体表现一般,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总体表现较差。【结论】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是引起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主要性状,面粉色泽是引起磨粉品质差异较大的主要指标;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磨粉品质总体优于春小麦,但蛋白质含量低于春小麦,面粉黄度大于春小麦。在优质新疆拉面育种中,冬、春小麦都应侧重于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改良,同时,冬小麦要关注面粉红度、而春小麦要关注面粉黄度。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冬小麦地方品种的籽粒硬度,引进品种的千粒重和面粉黄度,自育品种的粒径、灰分含量、面粉白度;以及春小麦引进品种的面粉色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粒径、籽粒硬度、出粉率等性状在新疆小麦优质育种中均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谱参数估算滴灌小麦干物质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应用遥感技术估测滴灌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可行性,以新春17号、新春6号和新春22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下小麦干物质氮肥偏生产力(RDN)和干物质氮肥农学效率(DMAEn)与光谱参数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小麦RDN和DMAEn的光谱参数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分蘖、抽穗和开花期RDN与绿度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拔节和抽穗期DMAEn与土壤调整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光谱参数估算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7.64~33.31,说明利用光谱参数可以有效地估算小麦氮肥利用效率。
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4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14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每穗不育小穗数>成穗率>总茎数>主穗粒质量>收获穗数>产量>每穗主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质量>穗长>基本苗>每穗小穗数>株高>生育期。61.76%的品种产量高于5 250kg/hm2,产量较高的有新春20号、新春23号和新春26号。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89.34%,依次为穗部性状因子、籽粒形成因子、株高因子、群体大小因子、生育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粒质量因子。根据7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34个品种聚为2类,类群Ⅰ是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品种的代表群;类群Ⅱ是群体较小、产量较低品种的代表群。新疆春小麦主要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产量性状选择范围广;生育期是新疆春小麦的重要性状之一,且群体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新春2号、新春17号、新春19号、新春20号和宁春3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新疆春小麦 主要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群体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iRNA介导的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沉默条件的优化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体外孵育的L3期幼虫分别在无血清和添加5%血清的生理盐水、PBS、EBSS(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中浸泡培养72h,根据L3期幼虫的生存状态确定最佳浸泡条件;然后分别用2.5%和5%的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根据转染效果确定转染试剂最佳浓度;最后分别用终浓度30,60,90,120nmol/L的siRNA浸泡24,48,72h,real-time PCR检测干扰效果,确定siRNA最佳浓度。结果表明,L3期幼虫在添加5%血清的EBSS中生存状态最好,采用5%的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可以得到85%的转染效率,而用90nmol/L的siRNA浸泡72h,干扰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本研究对siRNA介导的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沉默条件进行了优化,为建立稳定的寄生虫功能基因沉默体系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siRNA RNA干扰 捻转血矛线虫 Hc38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1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助分子手段对棉花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83R与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系(轮回亲本)回交产生的BC3群体,利用与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2个EST-SSR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并展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Pop1 BC3中,11株标记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型(rfrf),29株标记基因型为杂合型(Rfrf),20株标记基因型为显性纯和型(RfRf);Pop2BC3中,9株标记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型(rfrf),33株标记基因型为杂合型(Rfrf),18株标记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型(RfRf).[结论]隐性纯合型(rfrf)植株表明这些植株中不含有恢复基因;杂合型(Rfrf)和纯合型(RfRf)植株为快速培育含有恢复基因的早熟品系提供基础.
关键词: 棉花 恢复基因Rf1 EST-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SZ-3.0型收膜整地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残膜对耕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回收残膜的收膜整地联合作业机,阐述了该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影响残膜回收率和作业小时生产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残膜回收率受捡膜滚筒转速影响最大,受机具前进速度和残膜输送叶轮转速影响较小;机具作业小时生产率受机具前进速度影响最大,受残膜输送叶轮转速和捡膜滚筒转速影响较小.当机具前进速度6km/h,捡膜滚筒转速110r/min,残膜输送叶轮转速200r/min时,当年残膜回收率为88%,作业小时生产率达到1.2hm2/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和OmpA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
《中国兽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外膜蛋白H(OmpH)和外膜蛋白A(Om-pA)的免疫效果,构建了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OmpH和pET-28a-OmpA,表达并纯化重组外膜蛋白H(rOmpH)和重组外膜蛋白A(rOmpA),制备相应的单价疫苗和二价疫苗(rOmpH-A)以及全菌灭活疫苗,以PBS作为对照,皮下免疫小鼠。首免后每周采血1次,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并于三免后第9天用2LD50的分离菌株进行攻毒,比较保护力。结果,各试验组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全菌灭活组和rOmpA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80%、40%,而rOmpH组、rOmpH-A组小鼠全部死亡,rOmpH和rOmpH-A组仅推迟小鼠死亡的时间,说明保护力微弱,不能抵抗同源菌株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rOmpA蛋白具有保护力,而rOmpH不具有保护力。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A基因 ompH基因 重组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