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除草剂对桃砧木幼苗的安全性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于桃苗圃利用的除草剂,以桃砧木品种‘Nemaguard’幼苗为材料,通过土施11种推荐剂量的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处理后桃砧木幼苗药害等级、营养生长、根系结构、叶片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除草剂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施精喹禾灵对桃砧木幼苗无明显药害,而其他10种除草剂处理后,砧木幼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绿、萎蔫、斑枯等症状。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造成砧木幼苗迅速萎蔫枯死,药害指数(PI)为100.0%,土施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乙草胺和二甲四氯钠后,PI均超过65.0%。与清水对照相比,所有除草剂均不同程度抑制砧木幼苗叶面积增长,其中幼叶面积和成熟叶面积分别减小10.0%~56.2%和5.8%~44.4%。除精喹禾灵外,供试除草剂均提高了砧木叶片和根尖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并显著抑制砧木根系生长,其中叶片和根尖细胞电解质渗透率较对照分别上升21.2%~145.0%和36.9%~291.4%,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分别减少37.3%~75.3%、35.7%~83.0%、44.3%~89.9%和42.6%~73.7%。精喹禾灵、硝磺·莠去津、二甲·灭草松、苄·二氯、苄·乙对砧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不显著,而土施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乙草胺、二甲四氯钠后,砧木幼苗叶片Pn和Tr分别显著降低了29.6%、28.9%、28.4%、27.9%和21.9%、29.2%、26.4%、19.7%。11种除草剂的总体安全性评价排序为:精喹禾灵>苄·乙>苄·二氯>硝磺·莠去津>精喹·乙羧氟>乙草胺>二甲·灭草松>二甲四氯钠>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关键词: 桃砧木 除草剂 安全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基部叶角增大与早熟突变体blief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析水稻株型与生育期的遗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籼稻镇恢832辐射后代中得到的一个基部叶角增大、生育期提前的突变体(basal leaves inclination and early flowering,blief)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blief突变体出芽速度更快,基部前6张叶片角度显著变大、后恢复正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抽穗期显著提前,株高等部分主要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blief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技术将BLIEF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插入缺失(InDel)标记BL3-24和BL3-27之间,物理距离为51 kb,基因测序、功能标记检验和定量表达分析结果判断BLIEF为光敏色素OsPhyB的一个功能缺失的等位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lief中多个生育期、株型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株型及生育期的调控遗传网络研究和早熟高产育种实践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水稻 blief 株型 生育期 图位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氰烯菌酯假禾谷镰孢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风险,对5株敏感菌株进行了室内药剂驯化,获得33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6.5%,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范围为7.39~1 665.76倍,3株表现低抗,4株表现中抗,26株表现高抗;发现在myosin-5基因上存在11种抗性突变类型,其中217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S217L)、420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E420K)和13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A135T)为主要突变类型,其比例分别为45.5%、15.2%和9.1%。S217L型抗性突变体的产孢量显著下降,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E420K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下降,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A135T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易形成氰烯菌酯的抗性群体,对氰烯菌酯存在中到高等的潜在抗性风险,其myosin-5的点突变与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相关。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氰烯菌酯 抗药性 生物学特性 myosin-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景观指数和核密度估算的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和耕地集聚程度,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精度耕地地块数据,采用耕地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算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江苏省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省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耕地高比重区分布于苏北和苏中,低比重区分布于苏南;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呈显著的集聚状态;耕地高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北,低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南.②江苏省耕地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排序为苏北>苏中>苏南;斑块密度指数和边界密度指数排序为苏中>苏北>苏南;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排序为苏南>苏中>苏北;边界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不显著.③江苏省 50%以上地区耕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全省70%以上地区耕地的边界密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耕地 景观指数 核密度估算 空间自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对豆天蛾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的滞育特性严重影响其幼虫的高效饲养。为探明光周期对豆天蛾滞育解除的影响。【方法】以刚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虫源,设置光周期为L0∶D24、L8∶D16、L12∶D12和L16∶D84个处理,分析不同光周期处理间豆天蛾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光周期对豆天蛾滞育解除后各生物学特性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光照时长逐渐增加,豆天蛾滞育持续时间和蛹期显著缩短(P<0.05);而化蛹率、蛹重和蛹长呈下降趋势,其中豆天蛾化蛹率在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豆天蛾羽化率和成虫寿命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单雌产卵量在长光照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结论】长光照L16∶D8条件有利于缩短豆天蛾滞育持续时间和蛹期,但是也会造成化蛹率、蛹重及单雌产卵量等指标下降。

关键词: 豆天蛾 光周期 滞育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氏烟组蛋白H4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调控病毒侵染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 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结果显示,ToMMV CP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组蛋白H4定位于细胞核中,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结果表明,ToMMV CP与组蛋白H4的互作位置主要在细胞核中。上述2种试验结果证明,烟草花叶病毒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沉默本氏烟烟草中的H4基因,对沉默H4基因的植株接种ToMMV,接种后第4 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叶的病毒含量,发现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H4基因的沉默会影响ToMMV在植株中的复制,组蛋白H4可能是ToMMV侵染植株的本氏烟感病因子。病毒编码的CP可能与寄主组蛋白H4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进而使病毒完成系统侵染。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组蛋白 蛋白质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水运筹对苏北平原稻茬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苏北平原稻茬麦的最优氮水运筹模式,以淮麦30为材料,在大田测土施肥条件下,设置0 kg·hm-2(N0)、180 kg·hm-2(N1)、270 kg·hm-2(N2)3个施氮量和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孕穗水(W2)3个灌水处理,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与利用对不同氮水运筹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效率,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效率,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及氮素贡献率均随施氮量和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均以N2W2效果最佳。氮肥和灌水次数的增加对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氮素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以N2W2效果最佳。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以N1W2效果最佳;在相同氮肥水平下,灌水处理的上述三个指标较不灌水处理高。对本试验条件下各测定指标,氮肥在氮水运筹中起主导作用,且氮肥和灌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综上,在苏北平原稻茬麦区,施氮量180 kg·hm-2结合浇灌拔节水和孕穗水(W2)的氮水模式可在协调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与分配、促进增产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氮增产的目标。

关键词: 稻茬麦 氮水运筹 干物质转运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类穗颈瘟梨孢菌新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水稻品种抗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引起的穗颈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前期对江苏省稻区连续多年监测首次发现一类能引起类似穗颈瘟的梨孢菌新种Pyricularia sp. jiangsuensis,发生率高且在不同年份稳定存在。为了解该病原菌与稻瘟病菌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该病原菌代表菌株P. sp. jiangsuensis 18-2与稻瘟病菌菌株P. oryzae Guy11在生长、产孢、各种胁迫及不同品种对两种病害的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 sp. jiangsuensis 18-2在PDA、CM和SDC三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P. oryzae Guy11,但是P. sp. jiangsuensis 18-2的气生菌丝较为稀疏。在细胞壁胁迫因子和氧化压力下,P. sp. jiangsuensis 18-2对外源逆境的耐受性较P. oryzae Guy11更强,该病原菌更适应对外界胁迫的应答。进一步分析江苏省推广的主栽品种对类穗颈瘟的抗性,发现一些主栽品种对P. sp. jiangsuensis 18-2和P. oryzae Guy11引起的穗颈瘟存在抗性差异,鉴定筛选出品种镇稻448、盐粳15号、晶两优534和甬优2640对两者都表现良好的抗性,生产上应综合考虑选用对这两种病害抗性较好的品种。

关键词: 类穗颈瘟 Pyricularia sp. jiangsuensis 生物学特性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丰县牛蒡古黄河泛区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3 CSCD

摘要:丰县牛蒡古黄河泛区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产品种植于江苏省丰县范楼镇,地处黄淮平原,黄泛冲积地带,海拔高度39 m,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左右。土地肥沃,土层深厚,非常适合牛蒡的生长。牛蒡是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牛蒡子为传统常用中药材,牛蒡肉质根可以药食两用。丰县被誉为“牛蒡之乡”。作为全国最大的牛蒡种植和加工基地,牛蒡产量占全国50%以上,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本案例以科学数据为基础,总结了牛蒡古黄河泛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案例数据集由案例范围、自然地理数据、传统自然特色与历史文化、经营管理数据等4个数据文件包组成,数据集存储为.shp、.tif、.xlsx、.xls格式,由117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367 MB(压缩为1个文件,354 MB)。

关键词: 丰县 牛蒡 古黄河泛区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江西甘薯主产区化肥投入量大、养分施用不均衡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赣薯4号'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配方施肥(T3)、配方施肥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0%(T4)、配方施肥减氮20%(T5)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面积、产量、土壤肥力、养分吸收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各处理(T3、T4、T5)较T2提高了甘薯叶面积指数,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T4、T5在甘薯生产后期(90~120 d)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配方施肥各处理提高了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T5的单株结薯数、块根产量最高,为T2的1.73倍和1.87倍;单个薯块质量、商品薯率以T3最高,其次为T4.与T2相比,配方施肥各处理改善了成熟期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 117.57%~130.9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 10.19%~20.37%;碱解氮含量增加了 19.04%~27.38%、土壤pH提高了0.05~0.14.配方施肥各处理促进了甘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其中块根氮、磷、钾吸收量以T5最高,分别较T2显著提高187.02%、87.62%、80.80%;茎叶氮、磷吸收量以T4最高,分别较T2提高55.98%、49.87%,茎叶钾吸收量以T5最高,较T2显著提高43.05%.T5的氮素总积累量、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06.82 kg·hm-2、62.83%、61.75%和380.0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减氮20%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土壤肥力和氮素积累利用率.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土壤肥力 有机肥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