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甘薯种植区的土壤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0个不同甘薯种植区土壤样品,探索不同地区土壤特征差异及其对甘薯的影响.[方法]分析不同甘薯种植区土壤样品的养分(速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结构特性(孔隙度、粒径).[结果]不同地区养分和土壤微观结构差别较大,如来自黑龙江肇源的土壤全氮(1.27 g/kg)、速效磷(64.23 mg/kg)、速效钾(353.0 mg/kg)、有机碳(15.94 g/kg)、孔隙占有率(32.47%)、砂粒占比(3.41%),与来自新疆叶城的土壤全氮(0.06 g/kg)、速效磷(7.23 mg/kg)、速效钾(60.5 mg/kg)、有机碳(1.18g/kg)、孔隙占有率(30.09%)、砂粒占比(23.56%)形成显著性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取样点土壤微观结构也有差别,如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土壤全氮(1.21 g/kg)、速效磷(37.29 mg/kg)、速效钾(443.0 mg/kg)、有机碳(12.36g/kg)、孔隙占有率(33.74%)、砂粒占比(0.21%),与新疆叶城的土壤同样形成显著性差异.[结论]土壤特征是影响甘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甘薯;土壤微观结构;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品质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适口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电子鼻(MOS E-nose)技术研究不同品种、生态区、干燥方式下大米的风味差异,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苏香粳大米的挥发性风味特征,并对大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的总贡献率分别为99.08%和96.69%,通过整体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可有效区分粳稻品种、不同生态区与干燥方式;GC-IMS共检测出61种物质,能定性的47种,其中苏香粳100大米的酯类和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较高,香味突出,产地环境改变和低温烘干可以提升挥发性物质含量尤其是香气物质.苏香粳大米蛋白质含量、精白度和明亮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高于同一成熟期的早香粳1号和南粳46大米品种,不同产地环境大米外观品质和蒸煮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温烘干方式可提升大米的适口性指标.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4%,第一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硬度、咀嚼性、胶黏性,第二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L值、a值、b值、蛋白质含量.本研究为苏香粳系列大米推广应用、不同生态区优质栽培以及干燥方式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苏香粳大米 挥发性物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对电刺激的响应及其与蚯蚓粪胁迫分离的参数量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蚯蚓与蚯蚓粪快速高效分离是规模化蚯蚓生物消解农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环节。针对目前电刺激分离蚯蚓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缺乏相关定量参数等问题,该研究探讨了蚯蚓分离率对电刺激方式、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及电刺激耦合物料含水率、物料厚度等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电刺激对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可促进蚯蚓与蚓粪分离,间歇式电刺激方式较持续式电刺激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间歇式电刺激方式下,蚯蚓分离率与电刺激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蚯蚓生长的物料含水率适宜值为52.60%,物料厚度越小,越有利于电刺激分离率的提高;电刺激处理对蚯蚓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纤维素酶、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含量,蚯蚓经过5 d的恢复性驯养后,丙二醛含量可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综合蚯蚓分离率、技术参数易操作性等,采用间歇式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设计电刺激强度2 mA、通断电周期时长30 s、通电时长1 s,控制物料含水率50%左右、物料厚度20~25 cm,辅助210 lx白光光照,电刺激作业时间30 min,蚯蚓分离效率可达85%左右。研究可为快速高效分离蚯蚓活体与蚯蚓粪的设备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纤维素 蚯蚓 堆肥 电刺激 分离 参数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品质及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套袋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品质、色泽及叶绿素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为猕猴桃叶绿素代谢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盛花期后30 d,以不套袋作为对照(CK),用外黄内黑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白色单层袋、黄色条纹单层袋4种类型果袋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质量)、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硬度及干物质含量)、糖含量(果实蔗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果皮与果肉色泽变化、果实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套袋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白色单层袋处理外,其余套袋处理果实总酸含量均有所下降,固酸比均有所上升。各套袋处理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最多较对照降低66.50%;除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外,其余套袋处理果实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所下降。外黄内黑单层袋和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果皮a值、果肉a和h值均显著增加,果肉b、C*、h*值均显著降低;套袋处理果实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93.20%和91.60%。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套袋处理后果实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AdCAO表达丰度显著下调,AdGLUTR3表达丰度总体呈下调趋势;黄色条纹单层袋处理后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AdCBR1、AdPPH2表达丰度显著上调,AdCBR2、AdCBR3、AdPAO、AdSGR1、AdPPH1、AdPPH3表达丰度均有所上调。[结论]套袋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并无显著影响,但会改变果实糖组分所占比例;同时,果实叶绿素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丰度发生改变,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肉颜色发生改变。

关键词: 猕猴桃 套袋 果实品质 叶绿素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裸大麦品种农艺及营养品质性状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江苏裸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9份裸大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7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裸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变异范围为9.73%~28.58%;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是2.53%~16.13%,不同品种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粗纤维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与株高和生育期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裸大麦品种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大类为江苏裸大麦品种,第Ⅲ大类为西藏裸大麦品种.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 4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89%和28.52%,主成分1中β-葡聚糖含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主成分2中穗粒数、粗纤维含量和总膳食纤维含量可作为评价裸大麦资源的主要指标.综上说明,江苏裸大麦品种的品质性状与西藏裸大麦品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西藏裸大麦品种H1品质性状较好,但存在结实率较低、易倒伏和产量低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良;江苏裸大麦中H2和H7综合表现较好,H9在所有裸大麦品种中产量最高.本研究将为江苏裸大麦生产中品种选择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裸大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大豆种质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03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11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通过主成分、相关性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评价指标筛选,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52%~27.61%,生育日数、每荚粒数、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等4个性状较稳定,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5个性状变异丰富;13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9906~2.0956.聚类分析将303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7个类群,其中第V类群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黄淮海大豆育种的优质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3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5.051%,第1主成分与单株荚数、粒数有关;第2主成分与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籽粒大小有关;第4主成分与单株产量有关.303份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F值均值为0.549,ZDD04189涟水天鹅蛋的F值最高(0.935),ZDD23089晋品42的F值最低(0.20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生育日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蛋白质含量等5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黄淮海大豆种质表型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大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PR蛋白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安全生产越来越依赖分子生物学功能基础研究.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是水稻中较大的蛋白家族之一,研究证明PPR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并参与细胞器前体RNA加工,如RNA起始翻译、RNA稳定、RNA剪接、RNA编辑,调控水稻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的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花粉、胚、胚乳、叶片及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该类蛋白表达受抑制将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对近年报道的水稻PPR蛋白结构、分类、定位、RNA作用靶位点、作用方式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对已报道水稻PPR蛋白功能作出总结并对今后PPR蛋白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应用等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PPR;RNA加工;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评价及指标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为花生食用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1个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种(系)的籽仁为试验材料,测定烘烤籽仁的食味指标、外观指标、质构指标和营养指标等食用品质相关指标27项,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对51个花生品种(系)的烘烤食用品质进行分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花生烘烤食用品质预测模型和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51个花生品种(系)27项指标的变异幅度不同,变异系数为5.86%—39.65%.各单项指标均存在与之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指标,175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140组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27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35.70%、20.63%、10.07%、8.19%和6.38%,代表了全部数据80.97%的信息量.综合评价分析表明,51个花生品种(系)烘烤食用品质综合值F平均为0.76,徐花甜29的F最高(F=1.51),烘烤食用品质最好,徐花15号的F最低(F=0.03),烘烤食用品质最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与F显著相关.对花生烘烤食用品质综合值F进行聚类分析,将51个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一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较好,包含徐花甜29、冀花甜1号、临花16号和徐花甜30共4个品种;第二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一般,包含33个品种(系);第三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较差,包含14个品种(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花生烘烤食用品质预测模型为:Y=0.979+0.021X7+0.081X21+0.009X20-0.034X19-0.074X27(R2=0.953),筛选出5个烘烤食用品质鉴定指标,分别为百仁重、蔗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山嵛酸含量.对不同类别花生特征分析可知,4个烘烤食用品质较好品种的百仁重中至高,蔗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中,脂肪含量低,山嵛酸含量低至中,根据预测模型,此类品种仍需进一步改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降低山嵛酸含量.[结论]百仁重、蔗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山嵛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烘烤品质的指标,可以确定优质烘烤花生品种应具备籽仁中大粒、高油酸、高蔗糖、高蛋白、低脂肪和低山嵛酸等性状.

关键词: 花生;烘烤;食用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黄心乌新材料的创制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结球白菜黄心乌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特别是安徽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为获得品质优良的黄心乌新材料,本研究使用0.2%(w/v)的秋水仙素溶液点滴处理二倍体黄心乌幼苗的子叶生长点,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的方法筛选到同源四倍体黄心乌植株,并对二、四倍体黄心乌的农艺性状以及品质进行分析.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的株型、叶片、花、种荚表现出巨大型;四倍体叶片的气孔变大,气孔密度变小;花粉粒体积比二倍体变大且呈现出棒状.细胞学分析结果发现,四倍体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二倍体的2倍.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的荧光强度为二倍体的2倍.营养品质方面,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纤维素、有机酸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此外,结合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发现,强光条件下,四倍体对光强的适应能力更强.在抗病性检测中发现,四倍体的灰霉菌抗性明显优于二倍体.本研究获得了高产、抗病的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黄心乌新材料,为不结球白菜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黄心乌 诱导鉴定 光合特性 灰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喷施浓度.以向日葵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2种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烯效唑)6个喷施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L).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降低向日葵穴盘苗株高(PH)和叶面积(LA),而增加茎粗(SD)株高比(SD/PH)、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4D)及根系干重.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叶片SPAD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长延缓剂对LA的抑制作用;LA×SPAD可综合反映地上部干重(SDW)和植株干重(PDW)的变化.综合SD、PH、LA和SPAD建立了衡量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壮苗指数I2=SD/PH×√LA×SPAD,该壮苗指数与常规壮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2=0.9097**).对壮苗指数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600mg/L.本研究明确了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喷施浓度,为夏季向日葵穴盘育苗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长延缓剂 向日葵 穴盘育苗 幼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