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KRT16在长毛兔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功能探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KRT16在长毛兔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功能。本试验选取12只健康的6月龄皖系长毛兔,于剪毛后在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选取背部皮肤采样。通过克隆得到兔KRT16基因的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KRT16编码序列(CD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KRT16在毛囊不同时期表达量。在毛囊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 DPC)中过表达和敲低KRT16,探究KRT16对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DP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KRT16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1 431 bp,可编码476个氨基酸,在不同哺乳动物中表现出高度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毛囊发育周期中,KRT16在毛囊发育周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在生长期高表达。通过在兔毛乳头细胞中过表达与敲减KRT16,检测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过表达KRT16后,SFRP2和TGFβ1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CL2、CCND1、EGF、LEF1和CTNNB1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敲降KRT16后,SFRP2和TGFβ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CCND1、EGF、LEF1和CTNNB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KRT16能够显著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综上表明,KRT16参与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并能够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该研究通过对KRT16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长毛兔毛囊发育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长毛兔 KRT16 毛乳头细胞 毛囊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三种常用农药的吸收及转运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农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研究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及转运机制对促进农药吸收、提高农药利用率以及创制新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为供试农药,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结合抑制剂(水通道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代谢抑制剂、蒸腾抑制剂)分析水稻各组织中农药含量及转运系数.结果表明,3 种农药的主要富集器官为根系,TF(转移因子)<1;噻呋酰胺的吸收转运与其质量浓度无关,在 1.0 mg/L和 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没有显著差异;在 1.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水稻根系对三氟苯嘧啶的吸收是多通道参与的主动过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转运则是不需要通道蛋白以及载体协助的过程,对噻呋酰胺的吸收需要能量,可能依赖阴离子通道以及蒸腾作用.

关键词: 农药 吸收 转运 抑制剂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洋葱研究热点与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洋葱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2000-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洋葱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Excel等软件对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WoS关于洋葱研究的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出自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总占比超过38%;以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乔治亚大学等研究机构发文量最高;高水平的文献主要出 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学者和期刊.2)CNKI关于洋葱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逐步回落的趋势,发文机构主要包括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等,总占比超过10%;高水平的文献主要出 自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数量较少.3)国内外研究热点表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专注于洋葱营养品质、抗氧化活性、栽培技术、品种选育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关键词突发性检测表明针对洋葱的酚类化合物、植物促根际细菌、间套作及综合利用等领域可能为研究前沿.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洋葱的深入研究及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洋葱;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果穗秃尖性状评价及其配合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通和三亚两个环境下对84份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果穗秃尖长度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果穗无秃尖性状种质资源.结果 表明,在南通和三亚分别筛选到无秃尖性状的优异自交系14、16个,两个环境下均无秃尖性状的自交系共9个,分别为LBN2586、L8F、HZHW-1、J2FBSY、TZP、N7-2、L1M、ZBN1 ·W361和H366.基于SNP标记基因频率的系统聚类将84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T5为代表的通系5类群)果穗秃尖长最短,在三亚和南通分别为0.60、0.65 cm,是开展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类群.秃尖长性状配合力分析发现,自交系LBN2586和JS0581秃尖长度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分别达到-27.5和-19.7,利用这两个白交系易获得果穗秃尖长度较短的杂交后代.

关键词: 糯玉米;自交系;果穗秃尖长性状;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润稻作体系中还田小麦秸秆分解及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稻田湿润灌溉对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在太湖稻作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定秸秆还田与否(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体系(常规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双因素试验,采用原位模拟网袋法和土壤有机碳化学分组法测定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碳、氮、磷、钾释放率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润灌溉体系下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较常规淹水灌溉体系显著增加了12.5%,小麦秸秆碳、氮、磷的释放率分别显著增加了8.9%、9.8%和13.1%.小麦秸秆中钾释放较快,不同种植体系间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淹水灌溉体系相比,湿润灌溉体系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并且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有效性显著提高.与常规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可促进还田小麦秸秆养分释放以及土壤活性碳库提升,湿润灌溉可作为太湖稻作区可行的灌溉策略.

关键词: 稻麦轮作;湿润灌溉;小麦秸秆还田;秸秆腐解率;土壤活性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区土壤有机碳组分构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的影响,依托10a田间定位试验,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CK),设置稻秸秆不还田+麦秸秆全量还田(W)、稻秸秆全量还田+麦秸秆不还田(R)、稻麦秸秆均半量还田(HRW)、稻麦秸秆均全量还田(ARW)4个秸秆还田处理,分析5种处理下SOC含量及其组分构成.结果 表明,秸秆类型和还田量对SOC含量及其组分有显著影响.与2007年相比,2017年各处理SOC、重组分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和轻组分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含量的增速分别为0.18~0.46、0.15~0.42和-0.03~0.02 g·kg-1·a-1;R、HRW和ARW处理下SOC和HFOC含量显著增加;所有处理轻组分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ARW处理的降幅最大;HFOC占比均大于80%,是SOC的主要组分,其中,W和HRW处理HFOC占比增加,其他处理HFOC占比下降;秸秆还田降低了SOC及其组分含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LFOC对水稻产量影响更大.综上所述,稻麦秸秆均全量还田可增加SOC含量及稳定性,是太湖地区较为理想的秸秆还田模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碳组分;产量;稻麦轮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恢复系镇恢134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镇恢134是以镇恢832作母本,以镇恢82作父本杂交,经10代系谱法选择育成的籼型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所配组合镇籼3优134、荃优134分别于2020年、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镇恢13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酸盐/玉米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Cd2+和Ni2+的吸附

化工新型材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在玉米芯表面引发丙烯酸甲酯发生聚合反应,再分别通过NaOH和t-BuOK进行水解,制备出两种羧酸盐/玉米芯接枝共聚物(MC-g-PAA-Na和MC-g-PAA-K).结果 表明:两种羧酸盐/玉米芯接枝共聚物吸附Cd2+和Ni2+是自发、吸热且伴随焓增加的过程,该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吸附,同时遵循准二级反应机理,属于化学吸附.MC-g-PAA-K对Cd2+和Ni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8.2mg/g和95.51mg/g,是MC-g-PAA-Na对Cd2+和Ni2+最大吸附量的2.05倍和1.93倍,表明采用位阻较大的t-BuOK溶液可以有效地提高羧酸盐/玉米芯接枝共聚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

关键词: 羧酸盐;接枝共聚物;重金属离子;吸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性腐殖酸缓释肥替代尿素对徐麦新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活性腐殖酸缓释肥(slow-released fertilizer,SRF)替代尿素对徐麦新品种的增产效果,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2个供试品种徐麦2023、徐麦38为主区,设尿素和缓释肥2个基肥种类,根据不同氮肥追肥方式设置5个处理(A1、A2、A3、A4、A5),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2个小麦新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并分析产量与各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总结实粒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粒重叶面积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个品种产量均表现为在Al处理下最低,施用缓释肥增产潜力均高于施用尿素;各追肥方式中以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与农民惯用施肥模式(基肥和拔节肥均施用尿素)相比,播种前和返青期2次施用缓释肥可使徐麦2023和徐麦38分别增产2.86%和3.06%,表明该施肥模式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活性腐殖酸缓释肥 尿素 徐麦新品种 群体质量 小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学模型的向日葵穴盘苗生长动态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利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向日葵穴盘苗生长动态特征,明确向日葵穴盘苗生长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苗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向日葵穴盘苗生长指标进行连续观测,用Weibull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幼苗生长指标与出苗后累积辐热积的关系进行拟合,进而定量分析生长指标动态特征.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和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向日葵穴盘苗生长指标随出苗后累计辐热积的动态变化,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90以上.利用模型的特征参数将向日葵穴盘苗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各生长指标在快增期的出现时间为出苗后4~5 d,对应累积辐热积为22.40~27.84 MJ/m2,缓增期出现的时间为出苗后6~11 d,对应的累积辐热积为30.38~46.54 MJ/m2.快增期是幼苗生长的关键时期,尽管幼苗快增期持续时间短,但快增期幼苗生长速率较大,其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例达41%~68%(茎粗除外).根据生长特征参数,提出了各个时期的关键育苗措施,确定了向日葵穴盘苗的适宜移栽期和各生长指标参考值.

关键词: 向日葵;穴盘苗;模拟模型;生长动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