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微生物预处理餐厨垃圾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加工过程 2023 CSCD

摘要:采用5种单一微生物菌株和1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进行发酵预处理,以考察外源微生物预处理对餐厨垃圾理化性质、黑水虻生长发育及虫体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物料的pH均快速下降至4.2,直到发酵产生的酸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最终迫使pH稳定在3.5左右.微生物的水解和代谢作用对餐厨垃圾中的总糖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产生了显著影响,发酵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酸(VFA),其中复合菌剂处理组(F)的总糖和SCOD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与灭菌对照组(CK1)的相比分别降低了56.93%和12.39%,而戊糖片球菌(B)处理组,有机酸的最大产生量为10 627.14 mg/L,与对照组(CK1)的相比提高了3.44倍.不同方式预处理的餐厨垃圾都能够提高黑水虻的平均体质量及收虫时幼虫的总质量,其中拜耳接合酵母菌组处理组的效果最佳,第7天的黑水虻平均体质量和总虫质量分别达到230 mg和22.37 g,与对照组(CK1)的相比分别提高17.95%和22.30%,同时黑水虻幼虫达到半数预蛹的周期缩短2 d.本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高效转化餐厨垃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黑水虻 微生物菌剂 戊糖片球菌 拜耳接合酵母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善花生–甘薯轮作土壤钾平衡和供钾能力的机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钾含量和库容、钾素吸附位点及钾素释放过程,全面探讨长期施用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花生–甘薯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对照(NPK)、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NPK+CM)、化肥配施猪粪(NPK+PM)、化肥配施秸秆(NPK+RS)。2022年(定位试验第15年)甘薯收获后,调查甘薯生物量和产量,采集植株样品分析植株钾含量;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全钾含量及各形态钾含量,采用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黏土矿物吸附点位钾含量,采用有机酸和四苯硼钠模拟试验分析钾素释放过程。【结果】花生–甘薯轮作体系长期施肥试验中,4个施肥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为盈余。NPK+PM和NPK+RS处理的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含量提升效果最佳,非交换性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260和188 mg/kg,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72.3和75.0 mg/kg,水溶性钾含量分别提高45.0和71.7 mg/kg。与CK相比,NPK和NPK+CM对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这3个位点的钾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而NPK+PM和NPK+RS处理p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5和36 mg/kg,e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58和66 mg/kg;NPK+PM处理的i位点钾含量提高了132 mg/kg;NPK和NPK+CM处理对p位点、i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没有显著影响,NPK+PM处理显著提高e位点钾的占比,NPK+RS处理显著提高p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显著降低i位点钾的占比。无论是以有机酸还是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以及NPK+CM处理钾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以有机酸为浸提剂,NPK+PM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NPK+RS处理。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PM与NPK+RS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化肥配施猪粪或秸秆能提高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单施化肥不会改变黏土矿物吸附位点钾所占的比例,化肥配施猪粪处理主要增加了吸附于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的钾,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增加的钾主要分布在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长期单施化肥不能提高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缺钾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最高,钾充足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与配施秸秆的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化肥单施。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施肥试验 有机肥 钾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迁移特征及生态危害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环境中 80%的微塑料来源于人类陆地活动,20%来源于海洋活动.按性质分类,微塑料可分为初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两大类,碎片、纤维是水环境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淡水中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海洋中的微塑料类型则主要是PE、PP和聚苯乙烯(PS).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微塑料在水系统表面和沉积物中均有分布,淡水系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运输路径.微塑料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导致其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健康受损.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会给环境及动物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制定厘清源头、查明分布、科学监测的综合治理模式.本文可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防治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环境 来源 迁移 生态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村镇有机生活垃圾处理产物对青菜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有机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其与化肥配施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与 100%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生活垃圾处理产物堆肥、沼渣与化肥配施处理部分提高了青菜干物质积累量和品质,干质量增幅为17.3%~44.2%,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 59.7%~114.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为80.5%~159.7%,硝酸盐含量最多降低了 35.8%;堆肥和沼渣与化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机碳、总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1%~40.1%和30.4%~34.7%,而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3%~42.8%和17.9%~70.5%.总之,一定比例生活垃圾处理产物与化肥配施有利于青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提升,以 100%化肥补充 20%堆肥为最佳配比.

关键词: 村镇有机生活垃圾 堆肥 沼渣 青菜 品质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培育高繁猪新品系初步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帮助江苏省某规模种猪场进行高繁大白猪新品系培育,本研究采用猪PorcineSNP50K基因组芯片,对同一猪场 186 头核心群母猪进行了全基因组SNP分析,再利用一步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计算出这些猪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实验母猪共有 8 个胎次的 960 窝产仔记录,其中总产仔数平均 12.52 头,产活仔数平均 10.94 头,产仔数高峰在第 3~4 胎.在实验猪 4 个繁殖性状和 1 个生长性状中,达 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力最高,且这 5 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都是正相关.核心群和参考群间SNPs基因型主成分有部分聚类到一起.在 5 个性状中,GEBV平均值中产活仔数最高,GEBV最高值中达 100 kg体重日龄最高,GEBV中位数中出生窝重最高,达 100 kg体重日龄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间差异最大.考虑到 5 个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都是正相关,且达 100 kg体重日龄有较高的遗传力,后期可以通过这几个性状的联动正向选育,更高效地获得加系大白猪高繁新品系.

关键词: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全基因组选择 基因组估计育种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场沼液施用对小麦及青贮玉米植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奶牛场沼液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100%沼液氮替代(BS100)和150%沼液氮替代(BS150)对小麦及青贮玉米植株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2 a后青贮玉米植株产量显著增加(P<0.05),BS150处理的最高产量可达101.07 t·hm-2,而小麦产量无显著变化。施用沼液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中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P<0.05),w最高分别可分别达14.24%和78.40%。青贮玉米植株中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含量(P<0.05),最高分别可达22.09和20.53 mg·kg-1,但青贮玉米植株中两者含量有所降低。施用沼液未增加作物中有害金属Cd含量,As含量小幅增加,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综上所述,施用沼液未降低小麦-玉米系统的作物产量,且明显提升了作物品质,也未增加作物中As和Cd积累的风险。

关键词: 奶牛场沼液 小麦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喷雾助剂对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研究添加4种喷雾助剂(有机硅、TM-10、卵磷脂和SY-6535)对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含菌量的影响、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变化、助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影响等,并测定了添加助剂生防菌对白叶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以及在水稻叶表定殖动态,最终筛选出适合的喷雾助剂.结果表明:添加卵磷脂的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的含菌量显著降低;添加有机硅、TM-10和SY-6535均能有效降低悬浮剂的表面张力及其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安全性评价显示,有机硅、TM-10和SY-6535对水稻幼苗生长无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TM-10和SY-6535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4.0×109 cfu/mL)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7.70%和56.56%,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在水稻叶表的定殖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关键词: 喷雾助剂 解淀粉芽胞杆菌 增效作用 安全性 表面张力 接触角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花新品种'映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映荷’是杜鹃花品种‘宜引1号’和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人工杂交选育获得的新品种。花套筒,花冠漏斗形,花冠裂片端部上翘内卷,花色亮丽玫红(RHS比色卡号:Red Purple Group61C),花径8.0~8.5 cm。花型新颖,花大色艳,株型紧凑,适宜棚室盆栽。

关键词: 杜鹃花 盆栽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对光合碳在甘薯-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依托4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平台,采用13CO2脉冲标记方法对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光合碳在甘薯-土壤系统中的分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甘薯植株各器官的生物量与干物质量,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最为显著。甘薯-土壤系统光合固定碳转移较快,且分配差异较大,其13C丰度在脉冲标记1 d后表现为:叶片、叶柄>藤蔓、块根>土体,且不施肥处理地上部13C丰度显著高于施肥处理。脉冲标记30 d后,甘薯植株各器官13C丰度降低,其中在地上部分配比例为19.38%~31.44%,块根中为60.19%~71.86%,而土体13C丰度却略有升高,分配比例为8.05%~11.1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块根中13C含量,且MNPK处理块根中13C含量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表明在甘薯膨大期施肥处理有利于光合碳在块根中累积,其中以有机无机配施累积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甘薯 13C标记 光合碳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时期对葡萄转色和品质及钾吸收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钾肥可促进葡萄果实的提前着色,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施用钾肥对葡萄转色和品质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初步验证了钾肥施用时期对葡萄转色的效果。【方法】以江苏盱眙、浙江天台和浙江金华3个地区的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后4 (T1)、8 (T2)、12 (T3)、16 (T4)天的上午10:00,沟施120 g/株K2SO4水溶肥,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在每次处理前观察果实颜色,处理后每隔4天统计果实转色率,并采集30粒果实用于测定果实纵横径、果粒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可滴定酸(TA)等生理指标。于施肥处理前1 h (上午9:00),采集葡萄第8~9节位成熟叶片4~5片,用于检测VvKUP1、VvKUP2荧光定量相对表达量。【结果】4个施肥时期沟施120 g/株钾肥后,3个地区施肥处理均促进了葡萄果实提前转色。与对照相比,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促进着色效果最好,果实分别提前4和8天左右着色,转色率分别达到95.0%和80.6%;在浙江天台以T2处理促进果实着色效果最好,提前4天左右着色,转色率达到83.4%。沟施钾肥可以促进果粒重和纵横径的增加,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最好,在浙江天台以T1处理最好。在江苏盱眙,4个沟施钾肥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处理降低了果实硬度;在浙江金华地区,4个施钾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浙江天台,沟施钾肥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T1、T2、T3处理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对不同时期‘夏黑’葡萄叶片中钾吸收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当钾吸收基因VvKUP1表达趋势由下降转为上升,且VvKUP2表达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时,与最适施肥时期相符合。【结论】沟施钾肥可以促进‘夏黑’果实提早着色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果实膨大后12天施钾肥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地区促进‘夏黑’葡萄转色的效果较好,果实膨大后8天施钾肥促进浙江天台地区‘夏黑’葡萄的转色效果较好。葡萄膨大后叶片中两个钾吸收关键基因(VvKUP1和VvKUP2)表达量的变化证明了该时期施钾的必要性。

关键词: 葡萄 钾肥 施用时期 果实转色率 果实品质 钾吸收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