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5个斑节对虾半同胞家系生长、消化及免疫的比较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海南省三亚海域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父母本,采取人工授精方法建立斑节对虾家系,对其中5个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性状进行研究。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家系5(sy446-sy240)获得了最高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并显著高于除家系1(sy474-sy240)以外的其它各个家系。不同家系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淋巴的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家系1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处于中上水平,而家系5则处于较低水平;家系2(sy440-sy240)的各种免疫酶活性最高,家系1和家系5的免疫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家系1具有较好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家系2具有较好的与抗逆、抗病能力相关的免疫酶活性,而家系5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可结合选育目标作为优良家系进行利用。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半同胞家系 生长 消化酶 免疫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血多肽对建鲤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从体外和体内水平评估猪血多肽(peptides from swine blood,PSB)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体外试验中,制备建鲤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巨噬细胞,然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0、10、20、40、80μg/m L)猪血多肽的培养基中作用24 h,采用WST-1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和格里斯(Griess)试剂显色法分别测定头肾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和氧呼吸爆发活性;在体内试验中,分别将0、0.5、1.0、2.0和5.0 g/kg猪血多肽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建鲤,在恒温循环水系统中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分别在饲喂第1、2、4、8周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体外试验中,猪血多肽浓度为20、40和80μg/m L时,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建鲤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猪血多肽浓度为40和80μg/m L时,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增强建鲤头肾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和氧呼吸爆发活性(P<0.05或P<0.01)。在体内试验中,用添加5.0 g/kg猪血多肽的饲料饲喂建鲤后,第4和8周血清中3种生化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活性、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3种免疫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4(C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第8周血清中补体3(C3)含量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猪血多肽能够增强建鲤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猪血多肽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建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IGF2a基因内含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福瑞鲤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鲤IG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福瑞鲤(FFRC strain carp)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福瑞鲤为实验材料,设计用于分析IGF2a基因内含子3的SNP引物,分析其SNP,再结合福瑞鲤的生长性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杂合子A/G基因型使福瑞鲤体质量、体长2个生长指标减小,体质量的降低幅度高于体长,但是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杂合子A/G基因型和纯合子G/G基因型的体长与体质量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IGF2a基因可影响福瑞鲤的体质量、体长,且其SNP可能与福瑞鲤内脏质量增加有关.同时,研究发现这个多态位点与性别在对鲤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上存在互作.这些结果将为基于内含子3的IGF2a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福瑞鲤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a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hsc70)cDNA序列全长,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大鲵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肌肉和垂体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大鲵hsc70基因cDNA全长为2 284 bp(GenBank登录号为HM998289),其中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87 bp(1~87)和253 bp(2 032~2 284),中间序列即编码区长为1 944 bp(88~2 031),编码647个氨基酸(AA);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性最高达83.5%,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则相对保守,与钝口螈的相似性达94%;根据其编码的AA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大鲵hsc70首先与两栖类物种聚为一类,不同来源的hsc70基因与分类地位相似的物种分别聚类;半定量PCR结果表明,hsc70基因在大鲵的10种组织中都以较高的水平表达,但存在组织差异,在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胃、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次之,在肌肉和垂体中表达较低。

关键词: 大鲵 热应激同源蛋白70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LrrG-Sip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rrG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2种表面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获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和Sip蛋白的融合蛋白,该试验采用基因拼接技术中的双酶切法分2步逐个将Sip和LrrG基因插入pColdⅡ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Ⅱ-LrrG-Sip。将成功构建的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15℃、IPTG 0.5 mmol·L-1诱导9 h,目的蛋白呈可溶状态的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rrG-Sip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一致(162kDa),说明成功构建了融合基因,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LrrG Sip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间每隔6 d测定一次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试验结束后测定彭泽鲫的生长指标。【结果】生物絮团组彭泽鲫的终末均重、个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养殖水质方面,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生物絮团组的氨氮浓度相对较稳定,维持在1.00 mg/L左右;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酸盐氮浓度也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0.00 mg/L以下。【结论】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彭泽鲫养殖中可有效改善水质,并可促进彭泽鲫生长和提高饵料利用效率,实现饵料蛋白的二次利用。

关键词: 彭泽鲫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指标 养殖水质 碳氮比(C/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增氧性能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池塘养殖环境,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由光伏供电装置和水面行走装置搭载涌浪机而成,能在水面沿钢丝绳移动并利用涌浪机的波浪增氧和水层交换作用,大范围扰动水体并为池塘增氧。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机械增氧效率检测、提水能力测定和池塘增氧能力测定3个试验,评估太阳能增氧机的机械增氧性能、水层交换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以期全面了解移动增氧机增氧能力。结果表明,该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最大机械增氧能力为1.24 kg/h,动力效率2.59 kg/(k W·h);最大提水能力1 254.4 m3/h,提水动力效率2 613.3 m3/(k W·h);并在晴好天气白天(09:00—19:00),在对照组底层溶氧为3.1~3.8 mg/L时,大幅度提升池塘底层溶氧水平,最高时达7.8 mg/L,维持池塘上下溶氧均匀度72%~84%,极大改善了底层溶氧环境。数据表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具有良好的机械增氧和水层交换性能,因而能有效改善池塘底层溶氧环境,提高上下水体溶氧均匀度。该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增氧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太阳能 溶解氧 水产养殖 机械增氧 池塘 水面行走装置 涌浪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黄鳍马面纯种群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片段为遗传标记,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5个黄鳍马面鲍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判定南海北部不同海域之间及南海北部与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黄鳍马面鲍的种群归属.结果表明,在156个个体的779bp Cyt b同源序列中共检测到56个变异位点和58种单倍型,5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95~0.00415,遗传分化性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8201~0.980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262~0.00469)的特点;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化指数显示,黄鳍马面鲍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群体系统发育树结构均未出现明显的以地方群体为单位的家系式分支或者聚簇.比较5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发育关系并结合种属界定标准判定,南海北部和南沙西南部陆架5个黄鳍马面鲍群体属于同一个种群.

关键词: 黄鳍马面鲍 种群分析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纯合度的变化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的鉴别技术。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在普通草鱼中,平均纯合度和PIC分别为0.203 1和0.552 8;在雌核发育群体中,则为0.716 1和0.357 2;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873 3。其中,5个位点在雌核发育草鱼中纯合度明显提高,雌核发育草鱼在这5个位点的扩增总条带数为5~7个,普通草鱼则为8~10个,由此可100%区分2个草鱼群体。通过概率计算,理论鉴别概率达到99.92%。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技术对草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改变较大,是快速建立纯系、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手段;根据群体遗传纯合度的改变、扩增条带数目差异,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雌核发育群体(或与之相似的高度近交群体)与普通群体。

关键词: 草鱼 异精雌核发育 遗传结构 微卫星标记 鉴别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脆肉鲩鱼肉硬度特性测定方法的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硬度是脆肉鲩鱼肉最具代表性的质构特征之一。为筛选出能够区分脆肉鲩鱼和草鱼硬度特性的测试条件、研究脆肉鲩鱼肉品质,本文以草鱼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质构仪的测试探头、测试速度及压缩距离对脆肉鲩鱼硬度测定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脆肉鲩鱼背肌硬度的测定方法:测试模式:TPA;探头:TA41圆柱形不锈钢探头,直径为6mm;测试速度:30mm/min;压缩距离:4mm;触发值:Auto,5g;循环次数:Auto,2次;间隔时间:Auto,0s。希望借此对脆肉鲩鱼肉的综合品质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脆肉鲩鱼 TPA 硬度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