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研制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控池塘养殖水质,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动力、絮状污泥吸收释放、水面行走和运行控制等装置组成的池塘移动式太阳能养殖水质调控机。性能测试表明,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的光照启动强度为13 000 lx,空载运行噪音68 dB,在水面平稳运行的移动速度在0.02~0.03 m/s之间。在光照度13 000~52 500 lx情况下,絮状污泥吸收释放装置的运行速度和提水量随光照度变化而变化,运行速度在0.13~0.35 m/s之间,提水量为110~208 m3/h。絮状污泥吸收释放装置设计为可旋转折叠式,通过调节折叠角度,可在水深0.5~2.0 m的池塘中作业,其对絮状污泥的吸收量与吸泥口的距底距离有关,距底距离越小,吸收量越大,在养殖池塘中的适宜距底距离为10~15 cm。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的作业范围与连接杆长度和牵引绳固定方式有关,通过调节连接杆长度和牵引绳方向,其运行轨迹可覆盖池塘80%以上水面。在养殖池塘中使用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可显著降低池塘养殖水体中的NH3+-N、NO2--N浓度,提高水体中的总磷浓度,降低池塘底泥沉积物厚度和沉积物中的总氮和活性磷含量。同时还可以分别提高养殖池塘中吃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产量30%和25%以上,降低养殖饲料系数24%以上。池塘移动式太阳能养殖水质调控机有较高的经济性,每台设备每年可节约电能2 400 kW以上。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符合中国池塘养殖特点,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运行稳定、移动作业面大,水质调控效果好、增产效果显著和节能效果高等特点,可以用于池塘养殖水质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生态净化工程对竺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解决了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终端处理后,利用适应性广、生物量大、净化能力强的漂浮植物净化污染水体,成为当前受污水体、尤其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治理的有效治理手段之一。在常规控养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工程实践中,主要是在风浪扰动小的岸边或内河里进行,在湖泊等多风浪扰动的较大水体中进行控养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工程实践尚不多见。因此,根据江苏省通过种养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净化太湖受污水体的治理要求,江苏省农科院在太湖竺山湖中央水域连续进行了放养1000亩水面水葫芦的生态净化工程。本研究主要针对这种工程措施下,通过2011年控养水葫芦后研究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及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软体动物(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平均密度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15.13、15.63、22.63 ind·m-2,生物量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17.00、17.60、25.50 g·m-2,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种养区内要高于种养区外围;种养区内寡毛类(主要是霍甫水丝蚓)和摇蚊幼虫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远种养区>近种养区>种养区内,表明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漂浮植物规模化种养后,对底栖环境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然而,短期内的控养水葫芦进行水体生态治理,不能立即显现出明显的改善效果,尤其是对于太湖这样一个浅水、多风浪扰动的大水体,更需要长期、持久的多措施并举才能起到效果。利用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来评价底栖环境,水体仍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因此,短期内规模化控养水葫芦生态净化工程措施未表现出对底栖生境及底栖生物的不良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YBR-Green熔解曲线快速鉴别挪威三文鱼及其制品的方法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挪威三文鱼(学名大西洋鲑)和虹鳟的鱼肉颜色和纹理相似。在市场上常存在将一些挪威三文鱼片错贴标签或以虹鳟冒充挪威三文鱼的现象。为了鉴别挪威三文鱼制品的真伪,以COI基因为靶基因,设计2对鲑科鱼类的通用引物,优化退火温度和两对引物的浓度比值,然后做稳定性试验,建立基于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快速鉴别大西洋鲑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当鲑科鱼类DNA模板100 ng,两对通用引物的浓度比值1∶1、退火温度50℃时,大西洋鲑和虹鳟鱼的Tm值分别为(86.29±0.172),(83.50±0.201)℃,且3个检验批次的Tm值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772),表明大西洋鲑和虹鳟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进行鉴别。该方法可用于大西洋鲑与红鲑、银鲑以及大马哈鱼及其制品的鉴别,具有快速、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准确度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 大西洋鲑 虹鳟 真伪鉴别 实时荧光定量PCR 熔解曲线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期及生长界面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初步了解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状况及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本实验对单增李斯特菌在0、4、10、25℃下通过培养菌液在600nm下的吸光光度值对其生长周期曲线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接种量的单增李斯特菌菌液在25℃下的生长周期状况,探讨了纯培养条件下不同盐度和pH下,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下,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周期有很大的差别;而在相同温度下,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周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接种水平的降低,菌种生长所需的延滞时间越长,接种量为107CFU/mL时,其生长延滞期为0~4h,而当接种量减少为10CFU/mL时,其生长延滞期为0~16h;而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而言,接种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原代培养肝细胞 建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鱿鱼钓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鱿鱼钓机国产化水平,该文针对鱿鱼钓机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保护装置及控制面板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改进设计。动力系统采用交流伺服驱动器结合交流伺服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模式。控制系统包括放线程序、诱钓程序收线程序和收工程序子控制系统。显示操作面板采用数码管显示器和图文显示屏相结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海况和钓捕要求调节作业参数。在保护装置方面设计了智能防过载功能,0位(重锤位于海平面的位置)及上限位置保护和缺相报警措施。海上测试结果表明试验机运行稳定,试验机20 d渔获量为2 493 kg,试验机渔获量与对照机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和2011年5—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前后分别进行的每年3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月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很少,相对资源密度为0.90 ind/(站·h);在5-6月共放流苗种11 015.13万只,放流后10 d左右资源量增加为26.08 ind/(站·h),放流群体所占的比例为96.55%;8月进行调查的相对资源密度为1.70 ind/(站·h),当年生群体数量占所有群体数量的比例为64.29%;9月、10月、11月秋汛期间捕捞产量为3 108 t,捕捞个体平均质量为232.3 g,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为7.54%。2011年5月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相对资源密度为1.70 ind/(站·h);在5-6月共放流苗种13 132万只,放流后10 d左右资源量增加为29.15 ind/(站·h),放流群体所占的比例为94.17%;8月进行调查的相对数量为1.00 ind/(站·h),当年生群体数量占所有群体数量的比例为70.00%;9月、10月、11月秋汛期间捕捞产量为2 896 t,回捕个体平均质量为226.0 g,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为6.43%。除2011年胶州湾海域由于富营养化水质较差,以及其他因素对黄家塘湾海域的影响导致这两个放流点放流群体回捕率偏低外,2010年和2011年山东半岛南部放流海域整体水质良好,水温、透明度、盐度、营养盐比例、生物饵料等均比较适中,属于放流环境条件较佳的海域,比较适合三疣梭子蟹生长,放流群体回捕率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胁迫对三疣梭子蟹鳃和肝胰腺显微结构及家系存活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低盐环境对三疣梭子蟹鳃丝和肝胰腺显微结构、家系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盐(15.0、13.0、11.0、9.0)胁迫能够诱导鳃丝和肝胰腺显微结构改变。盐度为15.0时,上皮层变薄,B细胞数量增多;盐度为13.0时,鳃丝不规则增厚,B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多,肝小管中的R细胞的数量减少,柱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许多空泡;盐度为11.0时,上皮层出现解体,鳃腔中的血细胞明显增多,肝细胞空泡化现象更为严重;盐度为9.0时,上皮层破坏直至解体,B细胞中转运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细胞结构损伤严重。以72h的低盐半致死盐度(LD50=11.1)为评价指标,检测24、48、72h共计10个家系对低盐的耐受性。各家系对照组(盐度为35.0)在实验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现象,而在低盐胁迫条件下,随着时间的逐渐延长,各家系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24、48、72h的存活率变化范围分别在64.44%~80.00%、50.00%~68.89%和33.33%~60.00%之间。各家系72h时的存活率大小顺序为J10>J4>J9>J5>J7>J3>J6>J2>J8>J1,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紫菜中的农药多残留
《色谱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紫菜中农药多残留的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PC-GC/MS)检测方法。以有机氯、有机磷、三嗪类和菊酯类的19种农药为目标物,对比了丙酮、丙酮/二氯甲烷(1∶1,v/v)和乙腈3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通过石墨化炭黑粉(GCB)和N-丙基乙二胺粉(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和GPC在线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此方法实现了在线净化与分析检测的自动化,缩短了分析时间。分析物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采取GPC大体积进样和气相色谱进样口的程序升温方式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出限为0.005~0.03 mg/kg。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重复性,适用于紫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 农药 紫菜 多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