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大鳞鲃幼鱼蛋白质的需求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7个蛋白质水平饲料(30.24%,33.22%,36.23%,39.33%,42.15%,45.33%和48.12%),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进行研究。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初质量为(11.07±2.42)g的试验鱼放入水族箱(220L)中,循环水饲养(流速2L/min),饲养周期56d。结果显示,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0.24%增加到42.15%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蛋白质水平在42.15%~48.12%时,各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差异不显著。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低蛋白质水平处理组(30.24%、33.22%、39.33%、42.1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48.12%处理组。蛋白质水平为42.15%时,饲料系数、全鱼水分达最小值,粗蛋白水平达最大值;血清胆固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8.12%时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30.24%~39.33%处理组;血清甘油三酯在饲料蛋白质水平39.33%~48.12%处理组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30.24%~33.22%处理组。各试验组成活率、粗脂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差异不显著。以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x),分别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因变量(y)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得出增重率在最大值时,蛋白质的添加水平为43.09%,饲料系数为最小值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15%。

关键词: 大鳞鲃 蛋白质 需求量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常见红树植物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及生物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在广东省8个典型红树林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林段设置样地,每木检尺,测定间距、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利用SPSS19.0软件研究了树高与胸径(或地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选取标准木取样,经冷冻保存-清洗-烘干等处理来研究生物量。结果表明:选取适于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程,且决定系数(R2)较大,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红树树高与胸径(或地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各方程适于利用各树木胸径(或地径)估测其树高,可为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无瓣海桑的平均单株生物量最大。红树植物个体的生物量不仅在数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红树林 生长因子 相关关系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技术,本试验以辽河水系和长江水系4个不同产地(盘锦、洪泽湖、兴化和梁子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第三步足为试样,研究了Na、Mg、Al、K、Ca、Mn、Fe、Cu、Zn、Sr、Ba、Tl等12种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华绒螯蟹间Na、Mg、Al、K、Mn、Fe、Cu、Sr、Ba、Tl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与各产地关联较大的元素分别为:盘锦,Fe、Mn、Al、Na、Cu、Ba、Zn和K;洪泽湖,Mg、Sr和Tl;兴化,Ca、Mg、Sr、Tl、K和Zn;梁子湖,Fe、Mn、Al、Na、Cu、Ba。判别分析所得到的4产地正确判别率达10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元素"指纹对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均具有实用潜力,为今后的大范围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元素“指纹” 产地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1]。海蜇为进化比较保守的两胚层动物[2]。丁耕芜等[3]首次报告了海蜇的整个生活史。海蜇生活史具有刺胞动物门典型的世代交替特征,分为两个世代:水螅体世代和水母体世代。在水螅体世代整个过程中,海蜇螅状体于海底基质上营固着生活,以无性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白化现象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半滑舌鳎家系对其白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共建立半滑舌鳎家系17个,首先对这17个家系白化率进行了抽样统计和方差分析,并对部分家系的白化个体的眼睛异常率进行了统计;其次,选取其中白化率较高的4个家系,对白化个体和正常个体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白化率较高的4个家系白化个体和正常个体的抗鳗弧菌病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家系个体白化率有较大的差别,3号家系白化率最高,高达94.50%,15号、33号和37号家系白化率为0.00%;父本为养殖群体的家系的平均白化率最高,为19.68%,父本为野生群体的家系的平均白化率最低,为3.21%,父本为选育群体的平均白化率为7.50%,但3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家系的白化个体眼睛异常率较高,5号家系为48.48%、10号家系为45.83%和12号家系为88.89%。选取4个家系对其白化个体和正常个体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同一家系中3~4月龄白化个体在全长、体宽和体质量方面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正常个体,但生长至12~13月龄时,这种差异基本不显著,1号和17号家系白化个体的全长、体宽和体质量甚至超过了同家系的正常个体;1号和17号家系白化个体的日增重分别超过了同家系的正常个体。对选取的4个家系的白化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鳗弧菌感染实验发现,白化个体的死亡率均低于同家系正常个体,1号和17号家系的白化个体的抗病性相对同家系正常个体较突出,死亡率分别比正常个体低24.92%和20.2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野生群体的后代白化率较低,白化现象会伴随一定比例的眼睛异常,白化个体初期生长较慢,后期生长加快,甚至会超过正常个体,并且同一家系中白化个体的抗病性要优于正常个体。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白化 家系 鳗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臭氧/紫外线反应系统的水处理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强臭氧在水产应用的安全性,满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有机物去除和水体消毒的需要,该文开发O3/UV反应系统。通过试验方法研究该系统臭氧投加溶解区适宜的臭氧投加流量和处理量的关系、紫外辐射剂量配比等工艺参数,及对水质净化效果和水体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1)在满足所需水中溶解臭氧浓度的条件下,采用较低臭氧进气流量和较高进水流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臭氧溶解率和利用率。该系统在水流量为5 m3/h,臭氧投加量为(8.78±0.60)g/h时可得到水中臭氧溶解质量浓度为1.53 mg/L的臭氧水,臭氧溶解率为82.7%,臭氧利用率为97.7%。2)增加紫外灯的功率和数量均可提高对臭氧的去除率,但增加紫外灯的数量对其性能提升效果更明显。该系统在紫外剂量为1 996 MJ/cm2,对残留臭氧的去除率为83.82%。3)该系统对紫外消光度、总有机碳、水色等指标的去除率相比单独使用臭氧分别提升109.95%、89.77%和51.44%,杀菌率可达97%以上,实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低臭氧残留条件下的有机物有效去除和消毒杀菌。

关键词: 水处理 废水 臭氧 O3/UV反应系统 高级氧化技术 有机物去除 消毒灭菌 工厂化循环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原甲藻在氮、磷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其中限磷组的最大细胞日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相对生产率、最小细胞代时、最大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61 d–1、0.44 d–1、1.58 d和694.2μg·μ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处理组则有显著差异(P<0.05)。藻细胞所受到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后期,限磷组和其他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各细胞参数均显著劣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营养的培养前期,4个经过营养限制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持续营养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表明东海原甲藻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其中磷限制后表现出的超补偿能力最强。由此可知,东海原甲藻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恢复营养培养后,各处理组比对照组细胞数增多,叶绿素a含量增高,细胞日生长速率和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净增率高达10.30%~80.95%,细胞代时缩短。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东海原甲藻具有较强的耐受低磷能力,而在营养条件恢复情况下,经历低磷胁迫的东海原甲藻又具有最强超补偿生长能力,使得其在与硅藻竞争中居于优势,这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在中国沿海海域频繁暴发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为揭示长江口及其邻近的东海海域甲藻赤潮逐年大规模暴发机理以及硅藻与甲藻赤潮种的演替现象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氮限制 磷限制 胁迫 补偿生长 赤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铜在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材料工程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紫铜在海水盐度和微生物影响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无菌介质条件下,随着介质盐度的增加,紫铜的开路电位负移,使得腐蚀倾向与腐蚀率变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表明在紫铜上附着的海洋微生物以杆状细菌为主,咸淡水中的细菌附着量比海水的大,导致紫铜在盐度不高的咸淡水耐蚀性能下降。EIS结果表明在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紫铜的交流阻抗模值减少,降低了紫铜的极化电阻和表面膜的电阻,从而加速了紫铜的腐蚀进程。

关键词: 紫铜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海水 咸淡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SYS CFX的吸鱼泵的内部流场分析

流体机械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吸鱼泵产品匮乏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以活鱼输送为目标,应用ANSYS CFX软件对现有高效吸鱼泵进行分析研究,将吸鱼泵U-400建模后导入ANSYS CFX模块中,对模型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得出U-400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布以及吸鱼泵性能参数数据,不仅提供重要的优化参数及设计参考,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吸鱼泵的设计时间以及成本,实现高效吸鱼泵的设计优化。

关键词: 吸鱼泵 CFX 优化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河蓝蛤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河蓝蛤 线粒体 16SrRNA COI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