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产权制度改革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嘉定区"乡悦华亭"项目为例

上海农村经济 2022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接续了农村改革的基本精神:一是重视集体经济;二要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到政治高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及其栽培基质中26种多溴联苯醚

分析试验室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食用菌及其栽培基质中26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不同净化材料,不同仪器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立了乙腈提取,盐析分层,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复合去活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GC-ECD)分析,外标法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为0.02~0.06μg/kg,定量限为0.06~0.2μg/kg,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2.5%~11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14%之间。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食用菌 栽培基质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开发猪流行性腹泻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2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全球养猪业健康发展。疫苗接种是防控该病最有效的方法。虽然已开发出多款疫苗用于PED防控,但这些疫苗对PEDV强毒株攻击的保护效力仍不尽理想。PEDV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建立为PED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工具。笔者在回顾PEDV反向遗传学和病毒毒力相关蛋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安全、有效且遗传稳定的PED减毒活疫苗候选毒株,并对PED减毒活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展望,旨在为PED减毒活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毒力因子 反向遗传学 减毒活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孢子盐胁迫筛选培养选育的大麦新品系特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份大麦DH(Double haploids)新品系(K09-4、K1和A7-20)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和大田种植方式,分别在苗期和成熟期对其进行鉴定,其中苗期主要调查地上部干重和Na+∕K+,成熟期主要调查产量及构成因素,并对3份新品系的制啤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个新品系A7-20、K1、K09-4在苗期盐胁迫处理后,地上部干重相对值分别为0.279、0.213、0.130,Na+∕K+比值分别为1.587、3.067、4.136,表明其耐盐性高于其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大田成熟期平均产量分别为6587.95 kg∕hm2、6846.75 kg∕hm2、6940.52 kg∕hm2,均高于对照品种'花30';制啤品质检测显示:3份新品系啤酒大麦品质和啤酒麦芽品质均达到国家优级标准.综上,3份大麦DH新品系苗期和成熟期耐盐性均较亲本有显著提升,且制啤品质均达到优级,表明结合诱变∕杂交育种技术和小孢子盐胁迫筛选培养技术可定向改良大麦品种.

关键词: 大麦;小孢子培养;盐胁迫;Na+∕K+比;产量;麦芽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边缘监督的改进Deeplabv3+水下鱼类分割方法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下环境鱼类分割是实现体长测量、体重估算和群体计数等智能化测量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分割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融合边缘监督的改进Deeplabv3+鱼类分割方法。编码部分采用更少的下采样次数,浅层增加卷积块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以减少信息丢失并增强浅层语义信息;通过设计混合膨胀卷积(hybrid dilated convolution, HDC)改进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ASPP)模块,提取深层特征;在解码输出部分结合Canny边缘检测算子引入边缘监督,通过边缘损失函数来获得边缘预测和边缘标签的误差以更好地学习边缘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类像素比率引入优化的损失函数,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语义分割性能。该方法在VOC2012数据集上mIoU达到84.56%,较Deeplabv3+方法提升了3.27%,验证了其泛化能力。在DeepFish数据集上做消融实验,mIoU高达93.66%,均高于Deeplabv3+、Unet和PSPNet等常见方法。该研究提升了水下环境鱼类分割的精度,可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 鱼类分割 边缘监督 Deeplabv3+ CBAM注意力机制 混合膨胀卷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地区籼型陆稻、深水稻与水稻的遗传分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西是我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中心之一,分布有陆稻、深水稻与水稻3种不同的栽培稻生态型.这3种栽培稻生态型适应不同的农业生境,具有丰富且不同的遗传资源,有必要对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本试验基于全基因组SNP研究了广西地区籼型陆稻、深水稻与水稻生态型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两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上述3种生态型间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相近,但两两生态型间存在少数高分化区间.其中,在深水稻-水稻的高分化区间富集了4个已知耐淹基因;陆稻-水稻及深水稻-水稻高分化区间富集了许多已知抗旱基因.由此可以推测,3种生态型两两间的高分化区间蕴藏着丰富的抗旱、耐淹及其他适应性基因,与其适应不同的农业生境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栽培稻种质资源适应性基因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陆稻 深水稻 水稻 遗传分化 抗旱 耐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郊区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上海郊区猪场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从3个猪场随机采集180份新鲜粪便样本,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EV ORF2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HEV RNA的PCR检测总阳性率为15.6%,个别猪场HEV RNA检出率达30%,且存在基因3型和4型同时检出的情况.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分析,23份样本为基因4型,5份样本为基因3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基因3型和4型毒株与来源于上海地区的参考毒株遗传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6.3%.研究表明,上海郊区某些猪场HEV感染率仍较高,且存在基因3型与4型共感染的现象,应注意加强防控.

关键词: 猪戊型肝炎病毒 ORF2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黑津’的杂交种繁育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摘要:‘黑津’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果型黄瓤特色西瓜新品种,种子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为提供优质足量杂交种,开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地区‘黑津’西瓜采用单蔓整枝,种植密度控制在11 500—12 000株∕hm~2为宜。在主蔓上留瓜坐果,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春季播种育苗适期在2月15—25日,秋延后播种育苗适期在8月1—5日,结果以主蔓第3雌花节位表现最好,种瓜采收后室温下后熟9—10 d处理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杂交种 繁育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C照射对草莓炭疽病3种致病菌生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炭疽病是草莓种植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而UV-C对真菌的生长繁殖有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究UV-C辐照对引起草莓炭疽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生长和致病力影响的差异,以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为供试菌,分析UV-C辐照对其分生孢子存活、菌丝生长和产孢能力及对草莓叶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5~420 J/m2辐照剂量(辐照30~120 s)范围内,3种炭疽菌孢子的相对存活率对UV-C辐照剂量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C.gloeosporioides的耐受性最强,C.fructicola最为敏感,辐照剂量420 J/m2(辐照120 s)下,3种炭疽菌孢子的相对存活率在4%或以下,接近分生孢子的致死剂量.840~1 260 J/m2辐照剂量(辐照4~6 min)下,C.fructicola与C.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对UV-C辐照的耐受性相当;1 680~2 520 J/m2辐照剂量(辐照8~12 min)下,3种炭疽菌对不同时间的UV-C辐照的耐受性存在差异.C.gloeosporioides菌丝产孢对UV-C辐照最敏感,C.siamense最耐受,C.fructicola在辐照剂量1 260 J/m2(辐照6 min)时产孢量较辐照2 min和4 min明显上升.3种炭疽病菌的致病力与其对UV-C的耐受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我国草莓炭疽病的非化学农药控制探索了新途径.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复合种 分生孢子 UV-C辐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复配氨基酸培养基优化及其对香菇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L-氨基酸能够提供香菇生长发育的部分养分需求,利用外源添加氨基酸的方式对香菇生长基质进行优化,对于香菇产业的增产提质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目的]利用外源添加丙氨酸(Ala)、丝氨酸(Ser)和天冬酰胺(Asn)的方式改善培养基成分,并探究复配氨基酸促进香菇生长的可能代谢途径.[方法]在三因素三水平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复配氨基酸的添加浓度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培养基的香菇菌丝进行一系列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以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为响应值,筛选出复配氨基酸Ala、Asn和Ser的理论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74.711、113.826和5.661mg/L,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配方可有效促进香菇菌丝生长.与PDA培养基相比,复配氨基酸培养基中的菌丝丙酮酸(pyruvic acid,PA)和蛋白质含量更高,而且该配方可以显著提高香菇菌丝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并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结论]此研究为香菇培养基的改良以及氨基酸的促进生长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香菇;氨基酸;外源添加;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