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春季主要鱼类的食性特征
《海洋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春季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海域内主要鱼类的营养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域内主要鱼类的δ13C比值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鱼类主要摄食类型偏底层生物,浮游生物食性类型较少,海域中鱼类的食性类型存在一定空间差别;食源贡献率分析表明,2010年春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饵料生物组成中,头足类如神户枪乌贼(Loligo kobiensis)是其优势食源贡献者(56.1%),甲壳类如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beli)也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28.3%)。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鱼类食性分析应用中的可行性,也为海洋鱼类的营养生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东海 黄海南部 海洋鱼类 食性特征 小黄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重 存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为EcCatD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D基因与斑节对虾、美洲螯龙虾的相似性分别为86%和80%,与斑节对虾和美洲螯龙虾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胰腺。该基因在鳗弧菌和WSSV感染后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公共数据库牙鲆EST-SSR的开发及特征分析
《海洋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的15 268条牙鲆EST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在917条EST序列中查找到SSR,出现频率为12.6%,分布密度为1/5.7 kb。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占63.5%和24.3%,并且分别以(AC)n重复(63.9%)和(AGC)n重复(15%)最多。基序重复次数以6次为最多,占24.0%。运用所得到的EST-SSR序列设计484对引物,经牙鲆群体验证,共获得了357对有效引物,占总引物数73.8%。研究结果为牙鲆及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EST-SSR标记的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后续遗传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藻浒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海洋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1年7月末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附近海域,现场采集了浒苔鲜组织和含自然浮游植物群落的海水,进行了10d的浒苔与浮游植物群落室内受控共培养实验。设计4个处理,包括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对照组未添加浒苔,实验组分别按照0.8(低)、2.4(中)和7.2 g/L(高)的湿质量进行添加。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共培养期间,硅藻的生长受到了浒苔明显的抑制,在3个不同的实验组细胞丰度显著降低(ANOVA,P<0.05),降幅分别达到84.1%、92.1%和95.3%。优势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在高实验组的第10天,细胞丰度更是低至对照组的0.38%。甲藻丰度在各组皆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优势种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在高实验组的第3天,细胞丰度高达对照组的98.7倍。浒苔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优势种演替,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高密度浒苔的存在会使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趋于单一,物种多样性程度和群落稳定性大为降低。但是,浒苔对单细胞浮游植物的克生作用可以抑制赤潮藻的过度繁殖,有益于赤潮的生物防治和水域环境的生态修复。
关键词: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显微介导远缘基因鲤家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显微介导远缘杂交技术,将未经遗传修饰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总DNA直接导入受体鲤(Cyprinus carpio L·)内,以期通过这种基因组水平的远缘杂交技术改善受体鲤的品质。创建的远缘基因鲤提高了鲤的品质,丰富了鲤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对48尾显微介导远缘基因鲤亲鱼进行标记取样,通过20个具有多态的鲤微卫星引物分析,选出在中度遗传距离(0.5~0.6)的亲本进行繁殖,从子代群体中选出品质性状优良的3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分别对3个家系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3个家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153 5、2.384 0和2.411 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82 5、0.430 0和0.44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19 5、0.572 0和0.570 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30 0、0.471 5和0.494 5。其遗传多样性处于中度多态(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拟鲿种群遗传结构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对25个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区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个体识别出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显示黑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略高于松花江群体。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两群体间产生了较大水平的遗传分化,并根据分子钟分析推断黑龙江群体起源早于松花江群体。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松花江和黑龙江乌苏里拟鲿未经历种群扩张。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 线粒体DNA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糖蛋白基因表达评价尼罗罗非鱼体内恩诺沙星代谢“首过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药物酶的角度建立一种客观评价鱼类"首过效应"的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尼罗罗非鱼(Oreochomis niloticus Linn)肝、肾组织中P-糖蛋白(P-gp)基因表达量,分析了单剂量(40 mg.kg 1)口服给药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后,尼罗罗非鱼肠道、肝组织中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与ENR血药浓度的时实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尼罗罗非鱼肠道、肝组织中,P-gp基因在分子量127 bp处出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对尼罗罗非鱼口灌给药ENR后,ENR能迅速通过肠道进入血浆,其在肠道、肝和血浆中的消除速度较快,其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当血浆中ENR浓度达到最高达峰时(1 h),实验组肠道和肝中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当肠道中ENR浓度达到最高峰时(2 h),实验组肠道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当肝中ENR浓度达到最高峰时(2 h),实验组肝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证实了鱼类P-gp基因参与药物代谢过程,提供了一种从分子水平揭示水产动物体内药物代谢规律的思路。
关键词: P-糖蛋白 尼罗罗非鱼 恩诺沙星 首过效应 药物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蟹呼肠孤病毒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双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蟹呼肠孤病毒(mud crab reovirus,MCRV)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 crab dicistrovirus-1,MCDV-1)是从近年发生大规模死亡的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分离的、对青蟹具有致病性的两种病毒。它们常常同时存在,给青蟹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疾病的防治中,快速高效的病毒检测方法对疾病诊断以及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MCRV和MCDV-1基因保守区设计4对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巢式PCR(duplex-nested PCR)检测方法。研究发现该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0个拷贝,并与鲍肌肉萎缩病毒(AbSV)、虾类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HHNV)、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和贝类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等水生动物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可以特异性地检测两种病毒。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便快捷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快速诊断工具,检测拟穴青蟹中的MCRV和MCDV-1基因。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青蟹呼肠孤病毒 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 双重巢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菜产品酸价检测技术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种新的紫菜产品酸价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搅拌浸提、超声提取和索氏抽提等油脂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索氏抽提法提取油脂效率更高,而且也避免了提取过程中产品氧化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向溶解紫菜油脂的有机溶剂中添加适量的中性饱和NaCl溶液,使水油两相分层,可以清晰判断滴定终点,从而建立一种测定深色海藻产品中酸价的新方法。采用改进的容量分析法对不同加工方式的紫菜产品进行酸价测定方法验证,RSD为0.6%~7.1%,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