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Wnt5基因:cDNA克隆、基因组结构与表达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转录组454 GS FLX测序和RACE技术,首次解析了海蜇Wnt5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e-Wnt5基因的cDNA全长1647bp,其中编码区长1059bp,编码了353个氨基酸的多肽;Re-Wnt5基因组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MART分析表明,Re-Wnt5具有Wnt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2个N-糖基化位点和24个保守的参与二硫键形成的半胱氨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e-Wnt5基因与来自刺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Wnt5、脊椎动物的Wnt5a和Wnt5b具有高度相似性,Wnt5a和Wnt5b两个进化分支发生在脊索动物文昌鱼之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Re-Wnt5基因在海蜇四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横裂体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分别是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体表达量的12.38、9.99和13.01倍。
关键词: 海蜇 Wnt5 cDNA 基因组结构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鲜野杂鱼和商品饲料对大菱鲆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冰鲜野杂鱼和商品饲料对大菱鲆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450尾初均重为(111.4±5.6)g的大菱鲆,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冰鲜野杂鱼、低脂商品饲料和高脂商品饲料,养殖110 d。结果表明:冰鲜野杂鱼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饲料系数(P<0.05),而其蛋白质效率则远低于低脂商品饲料和高脂商品饲料(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显著低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低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和冰鲜野杂鱼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高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和冰鲜野杂鱼组(P>0.05)。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脂商品饲料组(P<0.05),但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低脂商品饲料组(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Ⅱ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而冰鲜野杂鱼组与低脂商品饲料组、冰鲜野杂鱼组与高脂商品饲料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综上,相对于2种商品饲料,投喂冰鲜野杂鱼可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但其饲料效率却远低于商品饲料;冰鲜野杂鱼和高脂商品饲料使大菱鲆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增大,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血脂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分解酶活性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建议参考冰鲜野杂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大菱鲆营养配方,尤其是脂肪添加量,提升大菱鲆商品饲料品质,有效保障大菱鲆的健康养殖。
关键词: 大菱鲆 冰鲜野杂鱼 商品饲料 脂质代谢 抗氧化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1种中草药对3种鲟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等均高度敏感,对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均中度敏感,对麦冬、当归、胖大海、玉竹均不敏感。此外,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和15.6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以及15.625 mg/mL和31.25 mg/mL,而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中度敏感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分别高于31.25 mg/mL和62.5 mg/mL。
关键词: 鲟(Acipenser sp.) 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中草药 抑菌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水产研究所SCI论文产出统计分析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论文数据为基础,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所2002-2011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按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论文涉及的学科、资助项目、作者分布和合作单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所外文论文产出的实际状况,可作为科研机构评价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亚湾近10年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珊瑚礁石影响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3 CSCD
摘要:文章对三亚湾近10年的海水酸碱度(pH)数据分析发现,三亚湾的pH变化范围表层为8.01~8.23,底层为8.01~8.24,平均为8.14。2001年后三亚湾水体pH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年平均的8.30以上下降到8.07,下降了0.2,大于全球平均海水酸化速度。从pH垂直分布来看,出现4种类型:1)上层pH小,下层pH大;2)上层和下层pH大,中层pH小;3)上层和下层pH小,中层pH大;4)上层、中层和下层pH出现明显的递减趋势。从pH的平面分布来看,不同季节pH的分布有一定的变化,但在河口区域,pH相对较小的趋势出现概率较大。珊瑚礁石溶钙试验表明,pH由7增加至8时,溶钙量约由12 mg.L-1呈指数下降至约1 mg.L-1,下降约91.67%。目前三亚湾pH仍然处于珊瑚礁正常生长的范围之内(8.0~8.3),pH在一定程度的降低还未对珊瑚生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16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镜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经济性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的16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镜鲤Cyprinus carpio L.家系遗传多样性及标记与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厚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镜鲤家系68个个体在16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扩增出402条条带,观察杂合度(Ho)为0.220 6~1.000 0,平均为0.6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43 9~0.702 8,平均为0.42,总体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SPSS 17.0的GLM模块分析标记与性状间的相关性,有25个标记与相应性状相关(P<0.05),其中6个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位点的优势基因型;利用NCBI的Blast模块将各位点序列与斑马鱼的序列进行比对,有11个位点与斑马鱼基因相关,一致度均在80%以上,其中6个基因功能已知。
关键词: 镜鲤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体质量 体长 体高 体厚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分析
《海洋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 339尾6月龄对虾,对其形态性状(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和体质量性状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P=0.563)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92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和头胸甲宽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Y=–22.489+0.22X1+0.191X2+0.339X3+0.296X4,为斑节对虾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多为单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而多因素对藻类生长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藻种间的竞争研究还存在不足。笔者简要介绍了藻类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详述了温度、光照、氮磷、pH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尚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期深入了解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并为开展通过调控重要环境因素来改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钠盐度和碳酸氢钠碱度对达里湖鲫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达里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3月龄幼鱼(体长为4.16 cm±0.47 cm)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下进行盐度和碱度急性胁迫试验,分析盐度、碱度以及盐碱混合对达里湖鲫的毒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生态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进行了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钠(NaHCO3)浓度的联合毒性试验,探讨了在不同类型盐碱水质条件下开展增养殖活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pH为7.0±0.5,碱度为0.44mmol/L时,盐度对试验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57、11.14、10.89、10.61,安全值(SC)为3.10;在pH为8.5±0.5,盐度为1.9~4.3时,碱度对试验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1.93、67.80、65.80、63.42 mmol/L,SC为18.07 mmol/L;在96 h内NaCl和NaHCO3的关系全部为拮抗作用,且其拮抗效应逐渐减弱并趋向于相加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在内陆盐碱水域开展达里湖鲫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态位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