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7条记录
牛冠状病毒、牛诺如病毒和牛嵴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和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BKV)的方法,根据BCoV、BNoV和BK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预期特异性扩增BCoV、BNoV和BKV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96,542,216 bp,建立了BCoV、BNoV和BK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BCoV、BNoV和BKV的目的条带,且未扩增出其他犊牛腹泻(calf diarrhea,CD)病原;BCoV、BNoV和BK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9.51×10~5,5.39×10~5,2.23×10~6 copies/μL。对采集自河南部分地区的127份CD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BCoV的阳性率为14.96%(19/127),BNoV的阳性率为6.30%(8/127),BKV的阳性率为4.72%(6/127),三者与单一PCR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BCoV、BNoV和BK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牛诺如病毒 牛嵴病毒 CD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河南省15个夏玉米主产区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而得到夏玉米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空间插值法对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分配和灌溉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61-2015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年际间整体上变化趋势平稳,而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降雨量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有效降雨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豫西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需水量相对高于其他区域,而豫北灌溉年均需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夏玉米生育期 有效降雨量 灌溉需水量 时空分布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HNMhy1株免疫原性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对其遗传变异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对分离的猪肺炎支原体河南株HNMhy1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P36、P46、P97、P65、P110进行扩增测序,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猪肺炎支原体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在98%以上,部分毒株同源性高达100%.将HNMhy1株的P3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河南分离株HNMhy1与湖南株HN13的进化关系最近.以上结果表明,河南分离株HNMhy1主要免疫原性基因高度保守,在遗传演化中未发生太大变化.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HNMhy1株 免疫原性基因 同源性分析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农207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干物质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百农207的高产稳产机理,田间自然条件下对百农207、周麦18和矮抗58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干物质动态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207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开花期其净光合速率最高,较周麦18和矮抗58分别提高15.76%和18.22%,且花后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高光合速率;单茎干物质重在所有的生育时期中均最重;品种间分蘖成穗差异比较发现,百农207为典型的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的类型;产量性状分析,百农207的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明显,其经济产量分别较周麦18和矮抗58提高2.48%和14.50%.高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及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是百农207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动态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通过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双免耕覆盖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对照)的差异.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1.2%、20.5%、31.7%,胞间CO2浓度降低12.68%,蒸腾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分别平均提高13.1%、16%和30.7%.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根长密度在行内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47.13%和14.43%,在行间平均分别提高38.18%和33.61%;两个时期的根干重密度在行内平均分别增加21.44%和14.42%,在行间平均分别提高19.96%和12.56%.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产量为4 872.0 kg·hm-2,较对照增产18.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双免耕覆盖可促进旱作冬小麦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其高产.

关键词: 旱作区 双免耕覆盖 冬小麦 光合特性 根系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解析外源ABA对玉米脱水速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迪卡517、郑单1002喷施外源ABA后脱水速率变化的分子机制,发掘影响脱水速率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及代谢通路,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测序仪分别对喷施ABA前后迪卡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脱水速率较慢)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原始序列经过质量控制、基因组比对、测序饱和度、基因覆盖度及冗余序列分析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17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51个为上调表达基因,481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表达基因;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对比组检测到386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46个为上调表达基因.不同对比组中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情况、COG基因产物分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不同.转录因子分析共获得多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有AGC蛋白激酶家族、AP2/ERF转录因子家族、ARID转录因子、AUX/IAA转录因子家族、Alfin-like转录因子、Aur转录因子家族、B3转录因子家族、BBR-BPC转录因子家族、BES1转录因子、BUB转录因子、C2 C2-CO-like转录因子等.Zm00001d035000、Zm00001d042063、Zm00001d045314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均在迪卡517和郑单1002中表达.对所有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分析获得7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水分代谢相关,推测这些基因作为外源ABA调控的下游基因起作用.

关键词: 玉米 穗位叶 外源ABA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脱水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关键词: 大豆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启动子 油脂 G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病毒2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面团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快速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尤其在不透明材料分析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面团作为一种特殊的黏弹体系,超声易于实现与其耦合,并且其声传播信息对面团的物理性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可通过分析超声脉冲信号经过介质时的声速和振幅衰减等参数值来了解面团的内部结构及其性状.主要介绍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详细论述了超声在研究面团中气泡的大小和分布、不同种类小麦粉的区分、不同原料和加工条件对面团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为面团的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超声 无损检测 面团 声速 衰减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对鲜玉米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煮后烘干、炒制和冻干加工对鲜玉米粉的基本成分、抗氧化性能和香气成分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工艺鲜玉米粉的淀粉、总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冷冻干燥鲜玉米粉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3.45和3.96 mg/g.冷冻干燥、煮后烘干的鲜玉米粉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0.5%、50.8%,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46.8%和39.6%.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鲜玉米粒和3种干燥工艺的鲜玉米粒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醇类3种、醛类11种、酮类8种、烃类24种、酯类8种、杂环类25种.含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是鲜玉米的主体风味化合物.综合分析,冷冻干燥和煮后烘干的鲜玉米粒抗氧化能力较高,对于鲜玉米芳香族化合物也有较好保留.

关键词: 鲜玉米粉 干燥工艺 抗氧化性能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