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海洋科考船导航中激光导航技术的应用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

摘要:激光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端技术,具有光线强、能量集中、传播方向性好等优点,在海洋科考船导航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海洋科考船导航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激光导航技术在海洋科考船导航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实践证明,海洋科考船导航中应用激光导航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科考船导航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科考船导航 激光导航 判定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侧线神经肿胀症的防控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牙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从苗种培育到成鱼养殖阶段存在着多种病害,其中多数病害已为人所知,而有些病害还曾被进行过深入研究;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一些新的疾病出现,新的疾病往往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这也给相关从业者进行这类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困扰。笔者在2016年春季进行野生牙鲆与全雌牙鲆"北鲆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探捕区独立海冰提取

遥感信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统的监测海冰方法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大范围的空间监测、长时间的动态监测不能满足要求这一问题,为监测南极磷虾探捕区海冰分布和独立浮冰运动特征,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FY-3/MERSI)数据实现了研究区的独立浮冰信息提取。首先对FY-3/MERSI多波段数据进行辐射定标、投影、裁剪等预处理,结合多通道阈值法和比值法对海冰、云、海水进行识别,得到研究区海冰分布图;然后采用分区域双峰阈值法与梯度差分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的独立海冰,得到独立海冰分布图;最后对大块的独立海冰进行运动状态分析。结果表明,FY-3/MERSI数据可以有效地获取研究区海冰分布以及独立海冰分布信息,对于形状变化较小的独立海冰,可以分析海冰的运动状态。

关键词: MERSI 南极海冰 独立浮冰 多通道阈值法 运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金属硫蛋白全基因DNA克隆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深入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金属硫蛋白MT(Pm-MT)基因参与斑节对虾性腺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根据Pm-MT基因的c DNA序列,利用普通PCR和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Pm-MT基因的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DNA全长为2 744 bp,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其中启动子区域为806 bp,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1 194、242 bp,3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22、78、77 bp。在启动子区域预测到转录因子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和雌激素应答元件与卵巢发育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金属硫蛋白 全基因DNA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HMGBa基因克隆及其应答不同病原入侵的表达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高迁移率族蛋白B(High-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HMGB)在其先天免疫中发挥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了三疣梭子蟹HMGBa基因,命名为Pt HMGBa。其c DNA序列全长1030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UTR)为94 bp,3′端非编码区(UTR)为25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81 bp,编码一个含有227个氨基酸,分子量25.82 k D,理论等电点为5.94的蛋白质。Pt HMGBa蛋白包含2个HMG盒结构域和一个酸性尾部结构域。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HMGBa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HMGBa相似度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 HMGBa基因在血细胞和肝胰腺的表达量最高,在眼柄中表达量最低。在副溶血弧菌和WSSV感染过程中,Pt HMGBa基因在肝胰腺和血细胞中均出现了表达上调。其中,经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该基因在上述2种组织中分别于48h和6h达到表达量的峰值;经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2种组织中均在12h达到表达量的峰值。结果表明Pt HMGBa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抵御外来病原的免疫响应,研究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的免疫调控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高迁移率蛋白B 基因克隆 先天免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2013年夏季南黄海大型底栖软体动物调查记录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7

摘要:海洋大型底栖软体动物是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2011~2013年夏季在南黄海(33°~37°N,120.5°~124°E)5个调查断面29个调查站位使用0.1 m~2 Gray-O’Hara箱式采泥器定量采集大型底栖生物,使用0.5 mm孔径的筛网过滤和淘洗。所得生物样本使用75%的酒精保存,经过染色、鉴定、计数和称重,形成本数据集。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软体动物 南黄海 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多糖对草鱼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60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成Ⅰ-Ⅳ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黄芪多糖0、10.0、30.0、50.0 mg/(kg·d),于D0、D8、D15、D22、D29测定草鱼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及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与溶菌酶(LSZ)活力等指标,D29时对4组草鱼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不同程度提高供试草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各实验组草鱼血清中T-SOD、CAT、LSZ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投喂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均可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草鱼的死亡率(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黄芪多糖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每千克鱼体质量的推荐剂量为10~30 mg/d。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草鱼 非特异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技术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抗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在沿海滩涂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实验以滩涂主要养殖种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按照BFT养殖模式(BFT组,不换水,只补存蒸发掉或取样部分的水分)和一般养殖模式(对照组,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分别饲养,测定各处理组异育银鲫的生长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热休克蛋白HSP70的相对表达,人工感染试验对比分析BFT养殖模式组和一般养殖模式组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抗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BFT组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BFT组异育银鲫肠道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53.10%、28.10%和17.99%;(3)BFT组异育银鲫体表黏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溶菌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4)BFT组脾、肾、肝和鳃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29倍、1.34倍、1.87倍和1.68倍;(5)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人工感染试验证实,BFT组异育银鲫抗细菌感染能力显著增强。研究表明,BFT养殖模式适于异育银鲫养殖,可促进鱼体生长,增强其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异育银鲫 生长 消化酶 免疫相关酶 HSP70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牡蛎可溶性黑色素的脱盐研究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是继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提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制备之后,对牡蛎黑色素提纯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运用半透化学材料分离的方法,选取纳滤透析膜为分离介质,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的制取产物中多余的盐类无机物进行分离剔除,进而得到纯度较高、品质优良的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晶体,通过称质量和盐度测量,计算得出该方法对黑色素脱盐率达到98%,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进行贝类黑色素的脱盐处理工作。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黑色素纯化 脱盐 纳滤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yHV-3感染镜鲤选育世代免疫基因表达及抗病能力比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镜鲤抗锦鲤疱疹病毒(CyHV-3)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已经进行到F_3,F_2、F_3成活率相近且显著高于F_1。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选育世代间免疫基因IL-1β、TRAF6、My D88a、I-IFN和TLR7a的表达及Cy HV-3病毒载量情况,从而在免疫基因表达水平及病毒载量两个方面结合抗病成活率综合评估选育世代的抗病能力。结果显示:(1)Cy HV-3病毒载量在F_1、F_2、F_3中呈下降趋势,且F_3显著低于F_1、F_2(P<0.05);(2)夏花组未感染Cy HV-3,仅TRAF6基因在F_3的表达显著高于F_1、F_2(P<0.05);(3)感染组F_3脾中IL-1β、My D88a基因显著高于F_1、F_2(P<0.05)、TRAF6显著高于F_1(P<0.05),F_3肾中IL-1β、TRAF6基因显著高于F_1、F_2(P<0.05),F_1与F_2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选育世代间除TRAF6基因表达较高外,其他基因未受选育影响,且F_3抗病能力显著高于F_1、F_2。基于F_2、F_3成活率相近且显著高于F_1,说明F_2抗病力不稳定,而F_3抗病力已趋于稳定,也说明从免疫基因表达或病毒载量方法进行抗病能力评估是可行的。

关键词: 镜鲤 锦鲤疱疹病毒3型 免疫基因 病毒载量 抗病力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