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枯草芽孢杆菌壳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了枯草芽孢杆菌CH_2菌株(Bacillus subtilis CH_2)壳聚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CH2-Cns,在毕赤酵母GS115(Pichia pastoris)中进行重组表达,获得了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壳聚糖酶,对重组壳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酶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重组壳聚糖酶的分子量为29 k D,粗酶的比酶活达到133.60 U/mg,纯化后重组蛋白的比酶活为338.08 U/mg;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为4.5,酶动力学常数Vmax=24.39(μmol/mg)·min~(-1),Km=5.48 mg/m L;Fe2+、K+等对其酶活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Mn~(2+)能使酶活力提升2.4倍,Ag~+、Mg~(2+)、Hg~(2+)、EDTA、EGTA和SDS等存在时则对其酶活力有强烈抑制作用。利用重组壳聚糖酶酶解壳聚糖,酶解产物主要为聚合度2~10的壳寡糖,且分布均匀。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CH_2菌株壳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成功表达,获得了一种内切型的高酶活力重组壳聚糖酶,该重组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酶解产物均一等特点,可被应用于海洋甲壳质加工应用中。

关键词: 壳聚糖酶 枯草芽孢杆菌CH2菌株 壳寡糖 毕赤酵母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免疫活性物质对鱼类肠道菌群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草药免疫活性物质对鱼类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开发绿色高效、营养全面的饲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草药 免疫活性物质 肠道菌群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海域中国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角质颚是头足类的重要硬组织,已成为头足类渔业生物学及海洋生态学等重要研究材料之一。此研究利用2015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102尾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测定其个体以及角质颚形态学参数,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其角质颚主要形态特征参数,分析角质颚特征参数与胴长(ML)、性成熟等的关系,建立主要形态参数与胴长和体质量(BW)的关系模型。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下侧壁长(LLWL)、上喙宽(URW)、下喙长(LRL)可代表中国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UHL、UCL、ULWL、LLWL与胴长之间以指数模型为最佳,URW、LRL与胴长之间以线性模型为最佳。UHL、UCL、ULWL、LLWL与体质量之间以线性模型为最适,URW与体质量之间以幂函数模型为最适,LRL与体质量之间以对数模型为最适。性成熟及生长对角质颚形态参数特征UHL/UCL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中国枪乌贼 角质颚 主成分分析 性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包囊在3种鱼鳃丝上的形成规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包囊的形成规律,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和二次寄生黄颡鱼P.fulvidraco 3种鱼鳃丝为寄主,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试验,分析了不同宿主对钩介幼虫发育的影响,并对钩介幼虫在3种宿主鱼鳃丝上形成包囊的时间、寄生数量、包囊形成位置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24±1)℃时,寄生于黄颡鱼鳃丝上的钩介幼虫第7天首次开始脱落稚蚌,第8天为脱落高峰期,直至第12天才从鱼体脱落完全;寄生于鲤鳃丝上的钩介幼虫在第4天就脱落完全且没有发现稚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丝基端3 h形成包囊,6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鲤鳃丝不能完全形成包囊;在二次寄生黄颡鱼鳃丝基端5 h形成包囊,8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且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寄生数量多于二次寄生黄颡鱼和鲤鳃上的寄生数量;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很少寄生在鳃耙和鳃弓。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寄生包囊 寄主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六盘山区低洼盐碱地生态渔业工程介绍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六盘山区主要包括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甘肃中东部地区及青海海东地区,面积15.27万平方公里,61个县,乡村人口1837.7万人,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六盘山区严重缺水,沿黄地区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次生盐碱化问题非常严重。据了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柱镂空型人工鱼礁波流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渔业现代化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人工鱼礁在波流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于人工鱼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边界造波,利用自由表面捕捉法(VOF)捕捉自由水面,建立了可以分别模拟纯波、均匀流以及波流共同作用下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的多功能三维数值波流水槽。基于该数值模型对不同波流工况作用下圆柱型镂空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人工鱼礁数值模拟受力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人工鱼礁所受的波流力最大值随着波高、周期和水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人工鱼礁处于波流场波峰正下方时,背涡流的面积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波高、周期增大而减小。对单独均匀流作用、单独波浪作用和波流联合作用下人工鱼礁的水动力特性对比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所受的最大波流力比最大波浪力、水流力都大,波流联合作用下的流场效应最显著,在礁体的后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漩涡结构。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波流力 背涡流 三维数值波流水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不同温度、pH梯度下碳代谢情况,测定其摄食、呼吸、排粪和排泄等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缢蛏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缢蛏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aerica)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在温度为23℃,pH值8.2时缢蛏对碳的利用率大于pH 7.6、7.9时对碳的利用率;在pH值8.2,温度在15~31℃范围内,缢蛏对碳的利用率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低pH和温度均显著影响缢蛏摄食率(P<0.05),温度为23℃时,随着pH的降低,缢蛏对球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呈下降趋势;pH值8.2时,摄食率在15~31℃范围内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pH和温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温度为23℃时,随着pH的降低,缢蛏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pH值8.2,缢蛏的耗氧率在15~31℃范围内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pH、温度对缢蛏的排氨率和排粪率均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CO_2 碳收支 钙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注射四联疫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在草鱼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草鱼抗病害能力,并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在中山市东升镇北洋水产养殖场选用12口池塘开展注射草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三联灭活疫苗与病毒性出血病冻干疫苗相混合的四联苗,并联用有益微生物的示范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四联疫苗后草鱼的抗体效价在D7时即可检测到,D30时达最高值,D90时仍维持该水平;注射四联疫苗组草鱼的免疫原性比空白对照组提高,平均成活率提高29.7%(P<0.01),平均免疫保护率为90.9%;使用有益微生物在改良水质、优化养殖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可提高草鱼平均存活率7.9%(P<0.05);疫苗与有益微生物制剂联用组草鱼的平均成活率提高31.7%(P<0.01),获得免疫保护率达96.6%;四联苗组、有益微生物组、四联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组的日增重、净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对照组提高,饵料系数降低,3个试验组草鱼的收益比对照组分别增加875、1854、2255元(P<0.05)。上述试验结果证明,草鱼四联疫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的养殖效果最佳,既可增强鱼体抗病害能力,提高存活率,促进生长,又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具有良好的协同效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草鱼 有益微生物 四联疫苗 注射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细胞与病毒微载体规模化培养工艺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中规模化培养鲫脑组织细胞(Gi CB)和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HV-2)的工艺。结果表明,Cephodex微载体适合GiCB细胞的贴壁培养,细胞贴壁期培养基中血清浓度为10%,微载体浓度为6 g/L;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2.5×10~5cells/m L时,以转速35 r/min,每静置30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条件贴壁率最佳,8 h后贴壁率可达90%以上;增殖期以45 r/min的连续搅拌速度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以感染复数为0.2的CyHV-2病毒接种规模化培养的GiCB细胞5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TCID_(50)/m L)可达10~(6.50±0.30)。本项研究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疫苗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关键词: 鲫脑组织细胞系(GiCB) 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 微载体 规模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不同品系中华鳖形态差异分析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量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淮河品系(3龄)、黄河品系(8月龄)和日本品系(8月龄)的10项形态参数,对不同品系和性别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品系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5%,其中第1主成分是中华鳖的体型因子,贡献率最大,3个品系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体型上。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了3个品系的判别函数,淮河、黄河和日本品系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75.0%和73.8%,淮河鳖的形态与其他品系的中华鳖存在较大的差异。3个品系中不同性别的判别分析显示,淮河品系中华鳖雌雄判别准确率也较高,综合判别率为88.3%,判别效果最好,建立的判别函数可初步用于不同品系不同性别中华鳖的鉴定。中华鳖形态特征的差异分析为今后中华鳖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