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202.5 mm/hm~2;T4:245.0 mm/hm~2对照(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 mm/hm~2。


不同预冷时间对葡萄贮藏期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天津蓟县产红地球、北宁产巨峰葡萄和天津汉沽产玫瑰香葡萄为材料,设置未预冷、预冷8 h和24 h三个预冷处理,分析贮藏期生理生化品质的变化。研究表明,预冷8 h下,3种葡萄腐烂率较低,不同预冷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红地球预冷24 h处理的TSS和TA含量较高,并且可抑制褐变相关酶活性的升高。巨峰和玫瑰香预冷8 h处理硬度和SOD酶活性保持较高,MDA含量累积最少,另外巨峰和玫瑰香未预冷乙醇含量增长迅速,不利于贮藏,预冷8 h处理整体效果较好。


草莓在不同类型及型号冰箱中保鲜效果的研究
《食品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类型和型号美的冰箱对水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草莓为试材,采后分别放在普通型冰箱(BCD-252)、高湿型冰箱(BCD-301,BCD-620和BCD-642)的冰箱冷藏室中,研究不同类型及型号冰箱中草莓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冰箱相比,高湿型冰箱在降低其失重率和腐烂指数,抑制呼吸作用,减缓草莓水分散失和硬度的下降,减少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的含量,具有更好的外观、风味,具有更明显的保鲜效果。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值大和相对湿度的稳定性的差异使得不同型号高湿冰箱在保鲜效果略有差异,其中保鲜效果最好的为BCD-642,其次是BCD-620,BCD-301。


冷藏集装箱内部温度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低温与超导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冷藏集装箱内部的温度分布是冷藏集装箱设计中关注的要点,因此文中通过建立冷藏集装箱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其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利用稳态不可压缩N-S时均方程及k-ε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冷藏集装箱内部温度场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箱体前部与后部的温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利于货物的储存。实验实测温度与模拟温度的偏差低于16.4%,说明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冷藏集装箱内部温度场的模拟。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开展冷藏集装箱货物配载以及结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冷冻-复温过程中葡萄细胞结晶变化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对葡萄进行了冷冻-复温实验,研究了葡萄细胞在冷冻-复温过程的结晶变化。通过分析冷冻-复温过程的葡萄细胞显微图像、细胞体积、内压、渗透率的变化,发现:葡萄细胞的结冰温度随冷冻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葡萄细胞的体积变化总趋势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由于细胞内自由水体积的变化,在-5~0℃细胞体积会有所增大。在14℃/min、50℃/min冷冻速率下细胞体积分别减小了54.5%,26.3%。冷冻速率越大,细胞体积变化越小;冷冻过程中葡萄细胞的渗透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冷冻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在葡萄细胞的冷冻-复温过程中,提高复温温度能有效减少细胞的破损。


冷冻-复温过程中葡萄相变过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葡萄在冷冻-复温过程的相变过程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对葡萄果肉进行冷冻-复温实验。通过改变葡萄试样冷冻-复温过程的速率、次数、时间间隔、速率梯度以及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速率等实验条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热流曲线,对比冷冻-复温过程中的相变潜热、相变结束点、相变开始点以及相变峰值等参数变化,得到不同条件下冷冻-复温过程对葡萄试样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冷冻过程中速率越大对应的结冰点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增加复温速率梯度能有效提高冰晶融化相变过程的潜热、峰点温度和结束点温度。复温速率由2℃/min变化到20℃/min过程中相变潜热增加了1.79倍,相变峰点温度增加了0.94倍,相变结束点温度增加了5.07倍。该研究对果蔬冷冻-复温过程后的品质恢复提供了依据。


不同浓度食用级木醋液对鲜活海参保鲜效果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木醋液应用到海参贮藏保鲜的效果及有效浓度,配制了体积分数为0.5%、1.5%、2.5%和3.5%的食用级木醋液对鲜活海参进行浸渍冷藏(0℃)处理。通过定期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特性、自溶酶活性、营养指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以及鲜度指标(p H、挥发性盐基氮)来评价各个浓度木醋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5%的木醋液保鲜效果较好,能够减缓海参感官品质的降低,将海参的p H值和水分含量控制在稳定的水平,抑制海参自溶,同时能延缓TVB-N含量的增加(至15 d为19.64 mg/100 g),降低蛋白质的损失;1.5%、2.5%和3.5%的木醋液能够明显抑制TVB-N含量的增加(至15 d<18 mg/100 g),经其处理过的海参感官品质在前期和中期(0 d~9 d)内低于对照组,且贮藏期间p H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大量溶出。因而初步判断0.5%的木醋液对延长鲜活海参贮藏期有一定效果,而1.5%以上的木醋液浓度不适宜鲜活海参的保鲜。


催熟剂乙烯利在番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食品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在番茄及土壤中乙烯利的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其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并快速分解成乙烯的特点,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结果表明,在0.025,0.05和2.0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乙烯利在番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93.0%~10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5.0%。乙烯利在三地番茄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9~8.2 d和1.3~4.5 d,表明乙烯利消解速率较快;采用85%乙烯利可溶性粉剂,分别按低剂量1 700倍稀释液和高剂量1 133倍稀释液于番茄果实生长至1/3时各施药1次,在收获期时乙烯利在番茄中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68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乙烯利在番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 mg/kg)。
局部循环供氧一体化生物膜技术处理分散污水效果
《环境工程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局部循环供氧一体化生物膜"技术处理农业示范区分散污水,系统采用沉淀池和循环池交替回流技术,并对该工艺处理分散污水的效果进行应用研究。在平均处理量100 t/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d,稳定运行2年结果表明:工艺对化学需要量(COD)、氨态氮(NH3-N)、总磷(TP)和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为64.9%、64.4%、72.0%和72.3%;出水COD、NH3-N、TP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4.7,9.2,0.79,16.7 mg/L,出水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中的一级B标准,符合分散污水处理要求。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厌氧水解 局部循环供氧 生物膜 交替回流


臭氧处理对新疆厚皮甜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4种不同贮藏条件(-1~0℃条件下5×10~(-6)m~3/m~3(以空气计)臭氧处理和5~6℃条件下2×10~(-6)、4×10~(-6)m~3/m~3臭氧及2%~5%O_2结合2%~4%CO_2处理)对新疆厚皮甜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每15 d测定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值、果肉硬度、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贮藏68 d统计所有处理组甜瓜的腐烂和冷害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冷藏(-1~0℃)条件下的甜瓜呼吸强度最低,但是出现了冷害现象,68 d时冷害指数为39%;贮藏于5~6℃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2×10~(-6)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好于对照组,贮藏于5~6℃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 4×10~(-6)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最好,其中呼吸高峰延迟出现,且呼吸强度降低,同时乙烯释放速率最小,还原糖含量、果肉硬度和POD活性较高,68 d时的腐烂指数仅为0.318;5~6℃环境下的气调(2%~5%O_2)甜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对照果实贮藏效果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