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乡村旅游目的地官方投射与游客感知偏差研究-以苏州林渡暖村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以林渡暖村为例,收集官方宣传文本及游客点评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等软件进行分析,探讨二者构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异同。结果表明:林渡暖村官方投射与游客感知存在一定偏差,官方营造的是乡野体验、自然教育、亲子娱乐、户外拓展等功能为主的一站式乡野度假目的地,游客则侧重于对自然风光及农业景观的感知;官方着重宣传的体验类项目在游客感知中占比较低,游客对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具有一定需求,但官方在这方面缺少投射;官方及游客对林渡暖村的情感评价都以积极为主,官方的积极情绪高于游客,游客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管理服务缺失、景观效果不理想等方面。基于研究结果,从紧抓旅游资源、串联优势业态、完善配套服务3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林渡暖村后续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网络本文分析 官方投射 游客感知 乡村旅游 林渡暖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放虾苗和抱卵青虾养殖效益对比试验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结合核酸试纸条即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方法的建立

病毒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结合核酸试纸条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可视化检测方法,以应用于养殖场内部实现现场快速检测。选择PEDV N基因保守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对引物进行对比筛选,对反应条件、引物浓度、探针浓度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将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并与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在38℃恒温10 min扩增反应以及5 min侧流向层析后,即可完成检测,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可达101拷贝/μL。应用该方法检测20份阴性和20份阳性,共40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保持一致。本研究建立的RAA结合核酸试纸条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耗时短、仪器设备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基层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现场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高效固氮蓝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潜力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稻田的长期淹水环境和水稻的根系分泌物为固氮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固氮蓝细菌是稻田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目的】获得高效固氮蓝细菌菌株,为稻田生物固氮能力的提高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BG-110无氮培养基从不同水稻土中分离培养固氮蓝细菌。通过对固氮酶活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分泌能力和铁载体生成能力的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高效固氮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水培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价该菌株的促生潜力。【结果】筛选出一株固氮能力高[239.27 nmol/(min·mg)]、IAA产量大(7.70μg/mL)和铁载体生成能力强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属于念珠藻科(Nostocaceae)Aliinostoc属,命名为Aliinostoc sp. d389-10。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389-10能够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施用该菌后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分别增加22.42%、54.76%和57.80%。在盆栽试验中,接种菌株d389-10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固氮酶活性和水稻产量,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结论】菌株d389-10是兼具促生能力的高效固氮蓝细菌菌株,是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关键词: 水稻土 蓝细菌 固氮酶活性 吲哚-3-乙酸(IAA) 铁载体 植物促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经验做法及展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深入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江苏省把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相结合,2021~2023年开展了以“退化耕地治理试点”“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的“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通过创建示范样板田、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巡回指导、建立技术模式等方式助推技术支撑落地,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当前江苏省耕地存在的养分不平衡、酸化、次生盐渍化、地力瘠薄等耕地“急难愁盼”问题,为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我为群众办实事 我帮农民建良田 退化耕地治理 耕地质量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摘要:通过分析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新技术应用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未来的攻关方向:一是加强优质、高产、多抗专用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创新、筛选与示范,明确新品种的区域布局;二是加强鲜食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集成以良种选用、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和适时采收等为核心的生产技术;三是加强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四是加强鲜食玉米保鲜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五是加强一二三产经济融合分析,解决新品种推广、种植管理、产品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现状 生产技术 技术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市溧水区水稻品种综合性测试比较试验

上海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开展了6个常规粳稻品种、5个杂交籼稻品种在溧水区种植的大田综合特性测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粳稻品种中,‘宁香粳9号’‘软玉7276’‘南粳5718’的综合特性表现良好,可在南京市溧水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扬香玉7016’在溧水区种植时要加强对穗颈瘟、稻飞虱的防治,‘武香粳9127’在溧水区种植时要加强对纹枯病、稻飞虱的防治,‘镇稻668’需要在溧水区作进一步示范种植。在杂交籼稻品种中,‘欣两优2172’在溧水区种植时要加强对稻飞虱的防治,‘豪两优729’在溧水区种植时要加强对稻曲病和稻飞虱的防治,‘中两优230’在溧水区种植时要注意防治穗茎瘟、稻飞虱,‘Y两优919’在溧水区种植时要加强对穗茎瘟的防治,‘吨两优900’在溧水区种植时病虫害发生程度相对较轻。

关键词: 常规粳稻 杂交籼稻 适应性 病虫害 产量 溧水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碱基序列分析对疑似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为拟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iopsis)。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12 h黑暗,对pH不敏感,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和硫酸铵,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抑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0%苦参碱水剂和10.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05 4 mg/L和0.755 4 mg/L,而10.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80.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几乎无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抑菌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技术的青花菜花球蜡质基因初定位及鉴定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了发掘调控青花菜花球蜡质合成的相关基因,以青花菜有蜡粉野生型(WT20)为父本,无蜡粉突变体(MT20)为母本构建F2群体,基于F2构建极端有蜡混池和无蜡混池,利用BSA-seq技术对亲本混池和F2极端混池进行混池测序,通过ΔSNP-index算法初步定位与蜡质合成关联的区间,根据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采用qRT-PCR分析候选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2分离群体中有蜡粉株与无蜡粉株分离比为2.87:1,符合单基因隐性核基因遗传规律;两个混池间共获得高质量SNP位点2,045条、InDel位点687条,基于SNP-index关联分析将候选基因定位在4号、7号和8号染色体的3个区间,包含93个基因。进一步对候选区域内的基因进行KEGG、GO、GOC数据库分析发现0.12 Mb和1.07 Mb的区段内92个基因获得注释,对区间内可能跟蜡质合成相关的11个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4个差异显著表达基因BoAPC3、BoCDH1、BoEEF1A和BoAHP4。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青花菜蜡质合成通路提供新思路,以及为选育高品质青花菜奠定基础。

关键词: 青花菜 蜡质 BSA-seq 初定位 鉴定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豆天蛾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对基质的响应

南方农业 2024

摘要: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卵期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基质处理下,湖北种群在滞育期间的发育速率、化蛹率、蛹长、蛹质量、成虫交配率、单雌产卵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江苏种群,表明野生豆天蛾种群在滞育后生长参数及繁殖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用于种群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此外,基质类型对豆天蛾不同种群滞育后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在砂土和细砂基质处理下,豆天蛾发育速率、化蛹率、蛹质量、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蜕皮激素等指标均在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黏土基质处理(p<0.05).综合分析不同基质类型下豆天蛾两个地理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及滞育激素水平差异,砂土和细砂基质类型更有利于豆天蛾滞育解除,促进豆天蛾化蛹、羽化和产卵.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生物学特性 滞育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