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大菱鲆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基因cdk1、cdk6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源克隆以及5′/3′RACE的方法扩增得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基因cdk1和cdk6的全长c DNA序列,在m RNA水平上分析了它们组织表达特征,并对比分析了静水压处理对其胚胎期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dk1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1281 bp(Gen Bank登录号:KP339306),编码区为912 bp;cdk6基因c DNA全长1400 bp(Gen Bank登录号:KT186374),编码区长度为978 bp。组织RT-PCR分析表明,cdk1基因表达具有广泛性,在性腺、肾脏等生长发育较快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cdk6基因也在多个组织中表达,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水平发现,静水压处理组cdk1、cdk6在胚胎发育中,总体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类似。大菱鲆胚胎对照组中cdk1在原肠期以前相对神经胚期及以后时期表达量较高,静水压处理组基因表达变化与对照组趋势相同;对照组中cdk6在原肠期出现表达高峰,但静水压处理组在原肠期表达量相对较低。静水压处理对cdk1和cdk6的表达量的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基因还有除调控细胞周期的其他功能有关。为解析这两个基因在大菱鲆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cdk1和cdk6 克隆 组织 胚胎 静水压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从70 497条Unigenes中共检测到9 237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并对包含SSR序列的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海带转录组中SSR的类型十分丰富,其中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SSR的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40.9%和39.4%,其次为四核苷酸、二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分别占SSR总数的9.8%,6.1%,3.1%和0.7%。SSR重复单元类型共有147种,其重复次数的范围为5~70次。功能注释发现约50%含有SSR的Unigenes获得了注释信息,并且大多数与已知蛋白有同源性。COG、GO功能分类结果均表明,大量含有SSR序列的基因与多种生物功能有关,其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参与细胞组成相关的基因数量最多。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功能性SSR标记奠定基础,也为开展海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支持。

关键词: 微卫星 转录组 简单序列重复(SSR)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作者根据1985~1986年全年12个航次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此历史时期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流结构,并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1985~1986年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包括16个功能群,各功能群的营养级在1~4.52,中上层游泳生物食性鱼类占据最高营养级。各功能群间关系主要由3种途径导致:控制类型、生态位重叠和营养级联。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中牧食食物链占据主导地位,直接来自初级生产者的占比57%。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平均转化效率为12.4%,其中来自碎屑的能流转换效率为12.9%,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2%。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食指数分别为0.471和0.10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9.35%和2.778,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724。

关键词: 长江口 能量流动 网络分析 生态通道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珍珠龙趸体内分离的1株创伤弧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珍珠龙趸养殖业中的病害影响,从患病珍珠龙趸(pearl gentian)(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肝肾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编号为X11XC26,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经攻毒试验证明,该菌对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1.70×10~5CFU/g,呈急性感染型;对该菌株进行常规生理生化试验、API(32E)系统鉴定和16S r DNA、rct B、top A、mre B、rpo D等5种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将该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通过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该菌株对16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5种药物敏感,对多粘菌素B等11种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中从患病珍珠龙趸体内分离出创伤弧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而该菌株较强的耐药性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珍珠龙趸 创伤弧菌 药物敏感 管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黄河入海泥沙的数值模拟研究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黄河入海泥沙输运、沉积的规律可以为渤海沿岸经济发展的规划及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泥沙耦合数值模式,利用实测水位、海流和悬沙资料,对模式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利用该模式研究了2007年夏季丰水丰沙期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过程,并对渤海悬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夏季黄河口入海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底部冲淤状况。结合黄河口附近的潮流和余流特征,对悬沙分布特征和底部冲淤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泥沙随余流向南和东南方向输运到莱州湾,在莱州湾中部向外海扩散,很可能沿东北方向进入渤海中部。在这个输运过程中,莱州湾表现为入海泥沙向外海扩散的通道。

关键词: FVCOM 黄河入海泥沙 悬移输运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仔鱼发育过程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人工培育苗种各阶段仔鱼的发育(0–80 dph day post hatching)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12℃、盐度为28–32、p H为7.8–8.2、光照为800–1200 lx、微充气静水的培育条件下,太平洋鳕早期仔鱼发育主要特征为:0–5 dph仔鱼完全营内源性营养,1 dph仔鱼黑色素沉积较初孵仔鱼颜色加深,眼球出现彩虹色素,5 dph仔鱼消化道已打通(除肝脏外);6 dph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内有小颗粒物质,营混合性营养;9 dph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消化道内充满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入外源性营养期,血细胞流动清晰可见;12 dph仔鱼头部黄色色素带明显;15 dph仔鱼黑色素和黄色素密集,鳔器官开始形成;17 dph仔鱼开始出现彩虹色素;20 dph仔鱼眼球发育完善,腹动脉可观察到明显的血流,鱼体尾部色素点开始出现;30–50 dph仔鱼各鳍条雏形发育;30 dph仔鱼尾鳍鳍条开始发育;40 dph仔鱼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p.),第1、2、3背鳍已出现雏形;50 dph仔鱼尾椎骨开始上翘,臀鳍、背鳍雏形已清晰可见;60–80 dph仔鱼色素细胞进一步发育,各鳍条逐步发育完善,胆囊清晰可见;60 dph仔鱼鳃部呈现红色;70 dph仔鱼腹部有银白色鳞片雏形出现;80 dph仔鱼鳃盖已基本发育完善,腹鳍出现。本研究对太平洋鳕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可为后续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太平洋鳕 仔鱼发育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

海洋与湖沼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受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影响,海域环境条件复杂,有可能影响到藻华的分布状况、动态过程和危害效应。本文利用"藻华973项目"2011年的现场实测数据,从水体层化状况与藻华的关系入手,绘制出各要素的平面及剖面分布图,对比分析了春季硅藻藻华和甲藻藻华期间的温、盐跃层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了硅、甲藻藻华的分布状况及其与温、盐跃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11年春季藻华期间该海域存在明显的温跃层和盐跃层。硅藻藻华期的温、盐跃层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在甲藻藻华期,受外海水入侵影响导致的温、盐跃层现象更加显著。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均出现在跃层上方的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其中硅藻藻华分布区与高强度跃层区基本一致,而甲藻藻华则主要分布在层化强度相对较弱的近岸海区,其分布可能受到上升流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的硅藻藻华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甲藻藻华的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海水入侵及上升流影响。这一认识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域春季硅、甲藻藻华演替过程及藻华优势种的长期演变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海域 有害藻华 叶绿素a 温跃层 盐跃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鹅公湾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评估、近海资源增殖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2和2013年对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资料,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综合指数法评估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2012~2013年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状况处于较健康和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EHI)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有机污染指数。鹅公湾海域人工鱼礁区的综合健康状况优于对照区,其中,人工鱼礁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底栖生物生物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富营养指数、石油类污染指数、浮游动物生物量指标处于较健康状态,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到健康状态,受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鱼卵仔鱼密度和底栖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 渔业水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PSR模型综合指数法 深圳鹅公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J函数提高致密砂岩气层饱和度测井评价精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泥质含量高、束缚水饱和度大等特点。该类储层阿尔奇岩电参数m、n值变化大,电阻率与流体关系复杂,很难用电阻率测井资料据阿尔奇公式求准含气饱和度。通过对致密储层岩样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分类,统计不同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类型的物性特征,最终按孔隙度范围分类建立J函数与饱和度的统计关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阿尔奇变m指数法相比计算精度可提高1倍,与孔渗指数方法相比精度也显著提高,且能反映气水界面附近饱和度的变化趋势;为准确求取低孔渗储层饱和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测井评价方法,克服了低孔渗储层难以求准饱和度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测井评价 低孔低渗储层 致密砂岩 毛管压力曲线 J函数 饱和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

海洋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下水监测及数理分析是地下水动态研究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海岸带地区多以陆域地下水监测为主,海域部分尤其具有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海底地下水缺少直接监测数据。本研究通过海域钻孔ZK03与ZK08实时监测不同层位海底地下水动态以及海洋潮汐变化,结合其地层结构和沉积演化背景,分析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具有周期性和分层性特征;全新世含水层与海水关系密切,其海水入侵界面垂向上厚10m左右。海底地下水分层与沉积地层划分大致相同,其动态特征是在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环境影响下,降水、径流及潮汐驱动不同层深地下水间或地下水与海水间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初步构建了海底地下水分布模式,探讨区域地下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关系。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研究对于深入分析海(咸)水界面变化机制及探索海底地下水排泄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莱州湾 海底地下水 动态特征 影响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