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黏弹性介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人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黏弹性介质中各种波的传播特征和衰减特征,并未对黏弹性介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进行近似,无法用于实际反演;沈章洪等以完全弹性介质为背景,推导了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方程,由于该近似方程的实部为完全弹性项,虚部为黏弹性项,因此也无法用于实际资料。为此,本文以黏弹性介质为背景,推导了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公式,以此为基础,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叠前地震反演,将纵横波速度、密度的反演推广到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联合反演,建立了黏弹性介质近似方程,再根据贝叶斯理论建立反演方程,最终利用共轭梯度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地层Q值。模型试算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联合反演所得的纵横波速度、密度和Q值进行储层描述,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关键词: 黏弹性介质 地层Q值 弹性参数 叠前地震反演 Zoeppritz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中添加镉对罗非鱼组织形态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摄入镉在罗非鱼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为罗非鱼及其他水产品种的养殖及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罗非鱼饵料中分别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氯化镉,按鱼体重3.0%~3.5%的量投喂2月龄健康吉富罗非鱼,饲养60 d后测定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镉含量,并取样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间的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镉含量均随食物相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投喂含镉饵料可引起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肠绒毛排列紊乱、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肾小管排列结构紊乱程度加重、肾小球出现轻度萎缩甚至坏死;肝窦增宽、结构紊乱,少数肝细胞核浓缩变小甚至溶解,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结论】食物相镉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富集于肠道、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并引起这些组织细胞凋亡及破坏关键组织形态结构来实现。

关键词: 罗非鱼 富集 肠道 肾脏 肝脏 组织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滑舌鳎养殖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16

摘要:天津半滑舌鳎工厂化水产养殖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A1(汉沽地区养殖所用水源)、A2(汉沽区域流水式养殖水体)、B1(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处理水体)、B2(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1)、Bb(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病鱼专养池养殖水体)、C1(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处理水体)、C2(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1)、Cb(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病鱼专养池养殖水体)8个养殖区域的微生物,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初步获取微生物遗传信息。分析方法主要为对16S r RNA的高变区V3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拼接后的序列进行分析,包括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ints)的提取、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等。通过分析可知8个养殖区域的微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半滑舌鳎养殖 水体微生物 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木聚糖酶菌株YS1069的产酶条件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较高的木聚糖酶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方法,筛选氮源、碳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Na_2CO_3、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多个单因素,对产木聚糖酶的芽孢杆菌YS1069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豆饼粉25 g/L、麸皮40 g/L、NaNO_3 0.9 g/L、K_2HPO_43 g/L、MgSO_4·7H_2O 0.6 g/L、接种量4%、装液量30 ml/250 ml(v/v)、Na_2CO_3添加量18 g/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再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评价,确定Na_2CO_3浓度、麸皮浓度和MgSO_4·7H_2O浓度是影响产酶量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Design-Expert 8.05软件分析,获得了主要因素的最优条件,即Na_2CO_3浓度21.86 g/L、麸皮浓度51.41 g/L、MgSO_4·7H_2O浓度0.59 g/L,实验最终酶活性比发酵优化前提高了5倍。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响应面 发酵条件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重为338.32–445.98 g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44%,显著高于其他3种鱼(P<0.05);反交种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43%,与星突江鲽差异显著(P<0.05),与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反交种(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交种的水分含量最高。4种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液体、水分、脂质流失率均显著低于星突江鲽和石鲽(P<0.05),其熟肉率显著高于反交种(P<0.05)。正交种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鱼,且支/芳值接近人体正常水平。4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尤其是正交种,还高于鸡蛋蛋白质标准。正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也均为最高,而反交种均为最低。研究表明,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营养价值较高,其肌肉品质更优于星突江鲽和石鲽,在营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这为星突江鲽和石鲽杂交育种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石鲽 杂交种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浮游纤毛虫摄食研究综述

海洋与湖沼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浮游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研究海洋浮游纤毛虫的摄食情况对了解海洋浮游纤毛虫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纤毛虫的食性、纤毛虫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强度(摄食率、清滤率)和选择性、影响摄食的因素及摄食后的同化和排遗。海洋浮游纤毛虫食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体内饵料颗粒法和维持生长法。实验室内估算纤毛虫摄食率和清滤率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为饵料浓度差减法和体内饵料颗粒增多法。可以用特定体积清滤率和特定生物量摄食率来比较不同种纤毛虫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纤毛虫的饵料包括较小的纤毛虫、硅藻、甲藻、鞭毛虫、聚球藻、原绿球藻和细菌等。纤毛虫的摄食率范围为0.1—920 cells/(ciliate h),清滤率范围为0—110μL/(ciliate h)。纤毛虫对饵料的粒径和化学性质均有选择性。饵料浓度、温度、光线、扰动以及纤毛虫所处的生长阶段都会对纤毛虫的摄食率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纤毛虫对不同种类饵料的同化率(67%—79%)和消化时间(13.7 min—24 h)不同。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食性 摄食率 清滤率 同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糟醉鲟鱼湿腌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研究糟醉西伯利亚鲟鱼(A.baerii)的湿腌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建立感官评定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分析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得到回归方程的决定性系数为0.974,说明模型能够代替真实实验点对感官评价得分进行预测。响应面结果表明:盐水浓度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腌制温度为10℃,腌制时间为10.5 h,盐水质量分数为14%时,糟醉鲟鱼产品品质较佳,感官评分值最高,为90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关键词: 鲟鱼 腌制温度 腌制时间 盐水浓度 响应面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及变化

广西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为南黄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6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LUSTER)、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单因素相似性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similarity,One-way ANOSIM)以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s,SIMPER)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LUSTER和nMDS排序发现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不同月份的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5个群落。One-way ANOSIM分析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月份间差异显著。SIMPER分析表明不同群落的贡献种不同,黄海冷水团群落贡献种为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其他群落的贡献种以多毛类动物居多。【结论】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主要以黄海冷水团群落、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为主。棘皮动物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取代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成为黄海冷水团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类群,多毛类动物取代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成为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划分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微卫星标记在亲本后代中的分离分析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养殖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研究,作者用70个微卫星位点在大菱鲆亲本后代中的基因型分离方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70个位点共产生了12种分离方式(♀×♂)。70个微卫星位点中45个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P≥0.05),有25个位点偏离了孟德尔遗传定律(P<0.05)。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2.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85。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5和0.537。多态信息含量为0.182~0.699,平均值为0.361。研究证明这些标记大部分可以用于大菱鲆进一步的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同时对群体的分析表明,该大菱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用于进一步的良种繁育。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微卫星位点 遗传变异 基因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刍议

中国农业会计 2016

摘要:近年来随着单位事业的发展,各事业单位占有的资产量不断增大,但在新形势下如何管理庞大的资产,一直困扰着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本文从基层单位管理角度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资产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