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境和栽培方式对香菇产质量的影响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塑料大棚内栽培香菇已很普及。现有试验证明,塑料大棚由于温差大,适合香菇的生育,产量略高于室内栽培。那么塑料大棚栽培香菇与室内栽培相比,对香菇质量有无影响?在塑料大棚内栽培方式不同,对产质量是否有差异?在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此,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上海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及增效剂的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FAO 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上海、广州和江西等地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tla L.)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上海和广州的小菜蛾(DBM)对现有的各类杀虫剂,如 DDT、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都发生了抗药性,其中以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尤为突出,如溴氰菊酯(均>10414倍)、氰戊菊酯(2103和>3569倍)和氯菊酯(245和1533倍)。用浸渍法监测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有机磷(1979—1987年)和拟除虫菊酯(1981—1987年)的扰药性。上海地区的 DBM 对敌敌畏、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分别为8.1、10.1和16.6倍;从1981—1986年,DBM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为406.4、66.5、38.2、78.5和313.5倍,在1990年它们的抗性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各种解毒酶抑制剂 TBPT,PB,TPP,DEM 和 DMC 的活体测定表明,DBM 的抗性涉及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转移酶和酯酶,可能还涉及神经敏感度降低。


褐稻虱与水稻的氮素营养关系
《上海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比较研究了褐稻虱不同虫态和水稻不同品种植株体内的氮素营养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抗虫品种“沪粳抗”和“Mudgo”稻株叶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为标准品种“TN1”的1/5,“ASD_7”却超过“TN1”的1/2,接近于感虫品种“双丰一号”。褐稻虱各虫态体内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但与水稻之间差异显著,稻株中富含氨基酸(百分组成>10%)的百分含量均超过褐稻虱,而贫含氨基酸(百分组成<4%)的百分组成均低于褐稻虱。因此,稻株中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组成可能是影响褐稻虱正常生存发育的限制因素。


大麦减数分裂变异体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对100余个大麦花粉株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发现株系 A_2-5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 I(MI)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即1个二价体在其它6个二价体尚整齐地排列于赤道面上时就提前分离并趋向纺锤体的二极。在一些花粉母细胞中还观察到不同数量(1~3对)同源染色体在 MI 以单价体形式出现并似随机地游散在细胞中。这种异常现象的频率高达28.68%,与其原始材料 A_(202)(8.18%)相比,差异极显著(X~2=119.575)。讨论了对该变异体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肉鸡繁育推广和配套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上海市科委下达的肉鸡繁育推广和配套技术研究项目是通过对我国现有引进的外来肉鸡种(系)以及我国育成的优良肉鸡种扩大繁育、配套制种、提高生产力,以达到投资少效益高、减少引种外汇投入等目的。同时依靠科技力量开展繁育推广工作,把优良肉鸡品种推广辐射到了国内十个省市,该项科研成果的主要内容如下: 江、浙、沪二省一市协作,组建了良种繁育体系,扩大了供种能力。在上海市南汇县、浙江省杭州市分别建


塑料大棚蔬菜生理障碍及其防治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项研究系上海市科委下达的课题。自1988年开始,对蔬菜大(中)棚中土壤的水盐动态机理及相应的施肥、灌溉、耕作技术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通过3年多的调研、对比试验、生产性示范和定点连续测定,已对大棚条件下,土壤水盐和养分的土层分布和动态;不同棚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聚盐特征;不同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灌排水、施肥、盖揭膜等对棚内作物生育和土壤聚盐的影响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物考种微电脑自动测试仪研制
《上海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稻、麦等农作物的选种、测产工作十分繁杂。为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考种的工效和质量,研制了稻麦考种微电脑自动测试仪。该仪器由计数、称重、测长3个传感器及1个用8031单片微机系统,组成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其中计数是运用光电原理,并设有自动清杂扬谷功能;重量传感器是一个压敏控制器;在测长装置中有一个测长位移光栅和光电检测部件;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是把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总和、均值及预测单位面积产量等等。其检测处理结果均由微型打印机输出或者用LED给以显示。本文叙述了该智能仪器的系统原理、结构和微机处理框图及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