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研究——抗源库群体改良效果初报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从小麦抗赤霉病的抗源库中,表型转回选择选出RC0、RC1、RC2、RC3等群体,进行两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抗病性因轮回选择而显著提高。发病穗数和发病率逐轮降低,发病株中发病小穗数也显著减少,平均海轮减少20%左右。群体中抗病植株的频率有增大趋势。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得到显著改良。千粒重有所降低。群体遗传变异得到较好保持。从基因库中选出抗性增强、农艺性状改善的优良单株机率明显增大。在进一步的轮回选择中,可对抗性改良的同时,对其他农艺性状进行选择,以期改良群体的综合性状。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库 群体改良 抗赤霉病性 农艺性状 表型轮回选择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技术经济体系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1.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经过1977~1980年三年的调整和恢复,从80年代起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蔬菜生产技术经济体系。但是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也存在着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可概括为:①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展,但不稳定因素也在发展;②蔬菜生产与上市结构有所改善,但与“旺淡均衡”的要求仍有差距;③基地布局的短期化倾向仍较严重;④投资倾斜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蔬菜科技工作的加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血红素的提取及补血食品的研制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自新鲜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为无腥味的深咖啡色粉末,含铁量为1.2%—1.8%,是一种吸收利用率高的天然生物铁剂。将其作为添加剂,可制成补血食品。饲喂小白鼠和仔猪的试验结果表明,能提高它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制成的血红素芝麻薄片,经儿童试食和医院临床试验,不但口感好,并能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发生。本项目已通过上海市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大麦花培绿苗和白苗分化的若干因素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比较了2种低温预处理天数、诱导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或蔗糖、添加较高或较低浓度生长素、愈伤组织转移时体积大小、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大麦花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白苗和绿苗分化率。依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25d左右的3~5℃大麦幼穗预处理;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4mg/L2,4-D、0.5~1.0mg/LNAA、80g/L麦芽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2.0mg/L6-BA、0.1~0.5mg/L NAA;愈伤组织体积为2~3mm时转入分化培养基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绿苗数量和减少白苗数量。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白苗分化 绿苗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改良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来源与抗赤霉病性改良中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釆,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赤霉病性来源 抗赤霉病性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麦隆防除大蒜田杂草

上海蔬菜 1992

摘要:大蒜含大蒜素,能促进食欲,有杀菌作用,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也是上海郊区出口创汇品种。嘉定县每年种植大蒜近5000亩,创汇700多万美元。为了防除大蒜田间杂草,保证大蒜的产量和质量,作者于1985—1987年,应用除草剂——绿麦隆防除大蒜田杂草,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糯引种及推广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太湖糯(鉴22)是我所在1988年3月从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引进的中迟熟晚糯新品种。它在上海市单季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比秀水04增产4.0%—5.8%,1991年郊区已种植6万亩左右,是糯稻的当家品种,1991年已由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其主要特点是: 1) 产量高。太湖糯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田块650公斤以上,比紫金糯增产10%左右,比粳稻秀水04增产4%—5%,原因是它的结实率、千粒重分别比秀水04高2.5%和1.4克。 2) 中熟晚糯。一生出叶17—18张,全生育期156天左右。 3) 株、叶型较好。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富有弹性,耐肥抗倒,叶色深绿,叶挺,叶层分布合理,有利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水稻花培再生绿苗(H_1)育种利用率的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本文报道了水稻花药培养的绿苗自然加倍率,以抽穗期、株高、穗长三个农艺性状为指标,估算了花培再生绿苗(H_1)群体的育种利用率。结果表明:84-11和选二正反交F_1花药培养的绿苗自然加倍率分别为46%和50%。上述三个性状的育种利用率为:F_1花培绿苗分别为29.27%、29.88%和42.86%;F_2分别为18.64%、28.93%和38.84%;组合(8204/B407)F_3花培绿苗分别为81.00%、72.00%和88.00%。综合三个性状估算育种利用率结果是:花培绿苗率,F_1为3.75%;F_2为2.04%;F_3为50.00%。

关键词: 花药培养育种 育种利用率 自然加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谈青花菜的周年供应

上海蔬菜 1992

摘要:一、生物学特性青花菜性喜温凉气侯,生长发育适温为18~20℃,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耐热性、耐寒性较强,但25℃以上、5℃以下的温度,生长发育就受到抑制,花芽分化期遇30℃以上高温,会产生毛叶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樟疫霉的山茶花诱饵分离法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山茶花嫩叶圆片作为诱饵分离土壤中樟疫霉的技术。山茶花嫩叶圆片(直径9mm)3~5片漂浮于20g 土:80ml 蒸馏水的水面上,在光暗交替和自然变温条件下,诱集3d~4d,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3d~4d,可得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它比雪松、杜鹃、柑桔和梨等材料作为诱饵的分离诱集率高,速生杂菌污染率低,取材也较方便。此种方法为土传病害疫病菌,尤其是樟疫霉的分离、生态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樟疫霉 诱饵分离技术 诱集率 山茶花诱饵分离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