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遗传学报 199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用“中国春”双端体5DL、6BL和6BS分别与多子房进行正反交,在5DL、6BL与多子房的正反交F_1植株上均出现多子房表型。由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m_1、m_2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6B的短臂上(5DS、6BS)。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子房基因 单体分析 双端体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类花粉白苗的发生机理和调控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本文综述了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中,花粉植株白化现象的主要研究结果和新近进展。讨论了解释花粉白苗发生机理的各种观点。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核基因通过控制质体 DNA 缺失发生的时期,频率和程度而影响白苗发生的观点,以及控制大麦花粉白苗发生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 禾谷类 花粉白苗 核基因 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棉田植物寄生线虫及其与棉枯萎病的关系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本研究(1984—1987)属国内首次对棉田植物寄生线虫的系统调查鉴定。弄清了上海地区发生的主要种类(15种)、重要种和优势种。为植物病理学研究和作物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地区性重要资料(论文6篇;线虫图片230幅,其中半数是扫描电镜照片)。对棉花重要病原线虫(两种纽带线虫、普通肾形线虫、南方根结线虫3号小种和螺旋线虫)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田间为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做了大量调查和试验,在国内首次取得了系统资料,具有重要学术和生产实际意义。明确了棉田线虫密度与棉花苗病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本地棉田外寄生优势种拟粗壮螺旋线虫可加重棉花枯萎病对感病品种的为害。在国内首次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蔬菜的铁营养差异性研究

土壤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几种蔬菜对铁供应的反应.发现不同蔬菜对铁的需求差异很大.菠菜和小白菜对缺铁较为敏感,需较高水平铁的供应,但能忍受较高浓度铁的毒害,而两个生菜品种正相反,主要原因是结球生菜吸收和运转铁的能力显著高于小白菜.本研究为无土栽培蔬菜的营养液中适宜的铁离子浓度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郊农业稻麦轻型栽培规范化系列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该项“系列技术”,是根据上海城郊型农业特点和粮食生产稳中求高方针,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以稻麦浅旋耕灭茬直播为基础,以相应农机、化学除草、高产群体简易诊断指标与肥水调控技术相配套的简化、高效、丰产系列技术。该项技术不但解决了水稻种植作业中的“三弯腰”问题,达到了稻麦高产稳产的要求,而且提高了稻麦栽培的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从而适应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需要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有利于城郊型农业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广泛受到生产单位的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水浆管理对水稻生理代谢和褐稻虱种群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研究了水浆管理对水稻氮代谢和褐稻虱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淹水状况下,稻株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代谢失调,氮代谢偏强,碳代谢偏弱,这不但影响稻株中碳水化合物的有效积累,造成减产,同时也有利于褐稻虱种群发生。

关键词: 褐稻虱 水浆管理 水稻生理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图形化数据信息处理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该项研究是农业部“七五”重点研究项目。它在386微型电子计算机上建立了3个子系统:1.应用dBASE Ⅲ关系数据库语言开发了土壤污染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存贮和管理自1984年以来上海郊县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农药、生物污染等数据信息,具有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数据库基本功能。2.应用BASIC语言开发了土壤污染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子系统,它直接读取由dBASE Ⅲ建立的数据文件,进行数据分布类型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并可单独作为统计软件包应用于农业数据的统计分析。3.应用Auto cAD图形软件包建立土壤污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信息处理 土壤污染 电子计算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始叶螨属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叶螨科)

昆虫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Oudemans,1931)是叶螨科中较大的一个属。自1931年建属以来,种数不断迅速增加,目前已知种数达150余种,仅次于叶小爪属(OligotetrangchusBerlese)。国内自60年代开始研究,迄今已发现30种。作者在研究华东园林叶螨时,发现了该属叶螨四新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植保系。文中测量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摘要:食用菌学是一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关食用菌的情报信息来源广,又比较分散。以前国内外均没有独立的食用菌专业文献数据库,国外有关食用菌专业文献也部分散在各个数据库中。我国科研人员要开发利用这些食用菌文献资源,须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并且质量差、效率低。为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状况,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应用微机,建立了中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通过微型电子机算机进行中文信息处理,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向科研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抗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的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 从1986-1990年,在田间病圃田对我国大麦三大主要病害(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总共鉴定了大麦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