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新品种苏椒21号的选育
《辣椒杂志 》 2016
摘要:苏椒21号是以G09025为母本、G09017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8~9节;果实牛角形,果纵径15.4 cm,果横径4.7 cm,果肉厚0.33 cm,平均单果质量77.1 g;果表光滑,青熟果浅绿色,味微辣,质脆,商品性好,平均鲜椒产量为60 t/hm~2;田间调查高抗病毒病和炭疽病,抗逆性强。适合春季保护地栽培。


避雨栽培对桃采后MA贮藏生理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桃(Amygdalus persica L.)早熟品种金陵黄露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采前避雨栽培对采后MA低温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桃是典型的跃变型果实,具有明显的呼吸跃变高峰,避雨栽培显著抑制了桃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释放量,并使其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对照推迟;MA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桃果实硬度始终高于对照,对照果实硬度于采后第7天开始迅速下降,而处理果实硬度在贮期前21 d变化不大;采前避雨栽培在MA贮藏期间可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型物的变化进程,减少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的损耗,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关键词: 桃(Amygdalus persica L.) 避雨栽培 MA贮藏 生理特性


ETEC F4-F5融合基因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达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黏附素F4和F5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LISA方法,旨在监测猪场ETEC感染以及疫苗免疫情况。根据GenBank中登录F4和F5基因序列,分析保守区,优化密码子,合成F4-F5串联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His-F4-F5。以纯化的His-F4-F5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ETEC抗体的间接EIISA方法。经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重组菌BL21(pCold I-F4-F5),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表达F4-F5相对分子质量为29 000,与ETEC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条带单一。经优化筛选的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6ng/孔,待检血清稀释比例1∶200,HRP-羊抗猪二抗的工作浓度1∶15 000,5%脱脂奶封闭l h,底物作用时间15min。本研究建立F4-F5间接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是猪场ETEC感染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的有效工具,进而指导疫苗使用和新型疫苗研发。
关键词: 产肠毒索性大肠杆菌 F4菌毛 F5菌毛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小麦茎基腐镰孢菌致病力的快速测定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简便测定小麦茎基腐镰孢菌致病力的方法,将5mm的菌碟套接在催芽3d的小麦胚芽基部,接种后的小麦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25℃下光暗(12h/12h)交替培养5d后测量麦苗的长度,以小麦苗长的降低率作为镰孢菌致病力的指标。结果发现,用该方法对12个菌株的致病力的测定结果与湿纸巾法有很强的相关性。经该方法测定,CF0915菌株的野生型和Tri5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


冬季大棚栽培环境对白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简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4个白菜品种(矮脚黄、苏州青、上海青、上海五月慢)进行冬季大棚栽培,分析栽培后30、60 d 4种白菜品种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棚内恒温环境为对照.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发芽时间和长至4叶期时间皆长于恒温栽培.生长30 d,大棚栽培环境下,矮脚黄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苏州青株高较恒温栽培增加,叶长、叶柄长增加;上海青叶宽减小,其他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上海五月慢植株开展度降低,叶柄长增加.各品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低温变温环境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制约白菜苗期生长时间和形态指标形成.生长至60 d,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叶宽、开展度、叶长等指标显著低于恒温栽培相应品种.低温、变温环境显著影响白菜的叶柄和叶宽指数,导致叶柄伸长、叶宽减少,叶面积减少.不同品种白菜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苏州青、矮脚黄可在-1~-5℃下生长良好且可形成较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茉莉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秋水仙素处理对茉莉〔Jasminum sambac(Linn.)Aiton〕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长度为0(未萌发)、3~5和8~10 mm腋芽为实验材料,对500、1 000和2 000 mg·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24和48 h后腋芽的生长状况以及萌发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各处理组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秋水仙素处理后茉莉腋芽及萌发枝条的各生物学效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各处理组腋芽的生长率和处理指数,以及萌发枝条的长度、最大节间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现蕾数、现蕾率、最大蕾长、最大蕾宽和开花率总体上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用清水处理未萌发腋芽48 h),而腋芽的抑制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上看,随秋水仙素质量浓度提高,腋芽的生长率和处理指数降低,而抑制率和死亡率升高,萌发枝条的长度和最大节间长缩短,开花率升高,其他指标呈波动变化;随处理时间延长,腋芽的生长率、死亡率和处理指数降低,但抑制率升高,萌发枝条仅现蕾数和开花率降低,其他指标均逐渐提高;随腋芽长度增加,腋芽的抑制率和处理指数降低,但死亡率升高,萌发枝条的现蕾率、现蕾数、最大蕾长和开花率均呈波动变化,其他指标均降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茉莉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微核等异常现象,且随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腋芽长度增加及处理时间延长,减数分裂后期的细胞异常率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异常率与腋芽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腋芽死亡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腋芽生长率与腋芽抑制率和开花率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腋芽抑制率与现蕾率呈显著正相关;处理指数与细胞异常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茉莉腋芽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各生物学效应指标,茉莉腋芽适宜的诱导条件为用500 mg·L-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5 mm腋芽24 h。此外,建议将处理指数作为秋水仙素对茉莉腋芽细胞减数分裂影响效应的评价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茉莉 秋水仙素 化学诱变 生长发育 减数分裂 相关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莓汁和黑莓果酒中常见有机酸简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莓汁和黑莓果酒中有机酸含量.采用美国Agilent SB-C18(4.6 mm*1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0.5%(NH4)2HPO4-H3PO4缓冲液(磷酸调p H值为2.0);温度:3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μL.建立了检测黑莓果酒中主要的6种有机酸(酒石酸、L-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D-苹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8.56%;RSD(相对标准偏差)为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