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复合涂膜保鲜草莓的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草莓为试验材料,经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助剂复合涂膜,0~4℃贮藏11 d,探讨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助剂对草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助剂涂膜草莓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减少20.0百分点和3.9百分点,而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0.18百分点和0.17 mg/g,但对还原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草莓涂膜冷藏保存11 d,以还原糖含量和可滴定酸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涂膜剂最佳组成为:1.0%壳聚糖、0.2%SiOx、1.5%丙二醇、1.0%聚乙烯醇(PVA)。在最佳组合条件下,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助剂可显著提高草莓贮藏期。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SiOx 草莓 涂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匀设计优选超声波提取甘薯叶黄酮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声提取甘薯叶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液固比和超声时间3因素对甘薯叶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甘薯叶黄酮提取物进行HPLC-DAD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叶超声与未超声提取液都具有类似的黄酮类化合物所特有的吸收带I、II,且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也具备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利用DPS7.05软件对超声提取甘薯叶黄酮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分析,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4.5%,液固比44.3 mL/g,超声时间1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甘薯叶黄酮提取率为5.48%。

关键词: 甘薯叶 黄酮类物质 超声波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秸秆 腐熟剂 微生物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AFLP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进行AFLP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FLP技术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进行分析,获得不育系21A特异扩增片段。将特异扩增片段回收测序并用BLASTn和BLASTX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相似性比对。[结果]获得了不育系21A特异性扩增片段AA/CAG169,该片段中部分序列是Penaeus monodon性别及生长性状相关的AFLP标记序列中的串联重复序列;BLASTX和TBLASTX分析结果表明,该特异性片段的翻译产物与马铃薯的假拟gag-pol蛋白、假拟逆转座子蛋白、假拟逆转座子gag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特异性片段AA/CAG的功能可能与逆转座子有关,表明其可能与育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AFLP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丘陵地区油菜施磷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30年来江苏省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提高和油菜新品种推广的现状,选择在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含磷水平的土壤上进行油菜不同施磷水平的田间试验,成熟期收获油菜实产并取样分析油菜品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现阶段下江苏省油菜施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46.5%~59.9%;油菜的最佳经济和最高产量施磷(P2O5)量分别为109.7 kg/hm2、119.1 kg/hm2,与之相对应的磷的农学效率分别为7.1 kg/kg和6.6 kg/kg;少量施磷时,油菜的品质降低,施磷水平超过90 kg/hm2时油菜籽品质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等量施氮条件下,施磷使油菜植株摄入的氮素养分增加11.5%~19.0%,并使籽粒中的养分分配比例增加。

关键词: 丘陵地区 油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两系法杂交稻研究与生产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光温敏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两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选育上,应使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强恢复系筛选,着力塑造理想株型,注重生理指标选择。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水稻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对低温处理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外加壳聚糖对水稻剑叶叶绿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外加0.5%的壳聚糖处理能缓解低温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的伤害的程度;PSⅠ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室温吸收光谱的主峰值,且Fo、qN上升和Fv/Fm、qP下降的变化幅度均减小.说明在低温处理导致过剩光能增加情况下,喷洒壳聚糖可以利用不断增加的qN来进行耗散,以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化学效率,提高水稻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关键词: 水稻剑叶 低温 壳聚糖 类囊体膜 光谱 电子传递活性 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化茶的研究与开发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自然界植物的白化现象普遍存在和广泛利用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茶树白化现象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对白化茶概念、类型、生物学性质,白化茶种植和综合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白化 茶树 研究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杂交水稻单年单点5种不同逆境的批量筛选及聚类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8个杂交水稻组合(sz744~sz791)为供试材料,分别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对照材料,在单年水稻生育后期,在同一实验田中,分别对其耐高光强、耐低光强、耐水分匮乏、耐高肥及抗早衰等特性进行筛选,并在收获后考察其结实率。结果表明:供试水稻材料对不同逆境的耐性表现不同,结合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穗期田间晒田时叶片Fv/Fm、茎伤流、硝酸还原酶活性等逆境筛选指标以及后期结实率的联合筛选,通过联合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水稻对上述5种逆境的耐性分为5类型,其中结实率与高光强下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孕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0.295*和0.566**,水稻当年的结实率也可作为水稻广适性筛选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水稻 生态逆境 广泛生态适应性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10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变化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2010年从江苏省五大水稻栽培区采集了1 269份水稻稻瘟病菌标样,分离获得818株单孢菌株,利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共获得7群40个生理小种。结果显示,ZG1群小种出现频率最高,达到58.3%,为优势小种;其次为ZB群小种,达到16.9%。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在五大稻区分布不同,在徐州、盐城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类群较为简单,均出现了7群18个小种;在南京、苏州和南通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组成较为复杂,分别出现了7群22个小种、7群23个小种和7群21个小种,尤其在苏州地区,仅ZB群小种的类型就多达11个。2001~2010年优势小种ZG1始终保持高频率出现,2006年最高,达到了73%;2009年最低,为41.4%。ZB群小种在2009年出现频率达到了最高,为31.4%。2001~2010年稻瘟病菌种群监测结果说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和主栽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关键词: 江苏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