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杀菌化合物对小麦纹枯菌生物测定标准初步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筛选小麦纹枯菌强致病力菌株R46(Rhizoctonia cerealis R46),制成不同的接种体接种中感纹枯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58,结果表明:用于生物测定的纹枯菌优势接种体为玉米砂与菌碟混合体;玉米砂菌丝混合体接菌量与小麦发芽率呈高度负相关。接种时期试验表明,在小麦第1叶长出前接菌,其病情指数较高;在蛭石基质营养液中总氮为15g·L~(-1)、总钾为1g·L~(-1)时小麦苗病情指数较高。离体测定多菌灵、丙环唑对小麦纹枯菌的活性表明,菌丝线性生长抑制法比菌丝干重抑制法更为敏感;活体生物测定表明,小麦纹枯菌对井冈霉素、多菌灵、丙环唑敏感。

关键词: 小麦 纹枯菌 杀菌化合物 生物测定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常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分析了 2 0 0 2年异常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 ,农业部门要根据气候变化加强农业应对对策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异常气候 农业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化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稻、麦分别增产6.2%和3.7%;土壤生产力提高19.5%;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供肥时间长且稳定。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化肥+猪粪处理的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应更优于秸秆+化肥处理。展示了在稻麦两熟地区,采用作物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并配以化肥或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关键词: 稻麦两熟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施肥技术 增产培肥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际pH值对杂交稻幼苗光能转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模拟土壤pH值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多肽组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土壤pH值小于 5 .0或大于 7.0时 ,叶片光合速率、PSⅠ和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以及类囊体膜室温荧光发射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尤以pH 4.0试验组的降低幅度最为显著 ;pH 4.0与pH8.0两个试验组使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峰值得到增强 ,但未使多肽组分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证明 ,与酸性环境相比 ,水稻幼苗对碱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 ,其生长的最适土壤pH值为 6 .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幼苗 pH值 胁迫 类囊体膜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不同类型的水稻鉴别品种鉴定江苏稻瘟病菌的致病性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DNA指纹图谱和系谱 ,从 1999年采集的 96个江苏稻瘟菌株中选择 44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它们被鉴定为 7个生理小种。用日本清泽系列单基因鉴别品种和 L TH近等基因系 (NIL s)鉴别品种分析 ,分别产生 2 7和 10个致病类型 ,CO39NIL s对江苏菌株几乎没有鉴别作用。分析结果可见供试菌株之间致病性差异极大。研究表明 ,发展包含较多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能准确地反映病原菌致病性以及合理评价和利用相关抗性基因。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系谱 致病性 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29抗病虫性及生育性状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苏棉 9号为对照 ,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F1 代在江苏沿海棉区的种植表现与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抗虫性方面 ,中棉所 2 9对棉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 ;对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 ,其抗性强度依次为 2代 >3代 >4代 ,明显呈现出随棉花植株的生长和棉铃虫代次及虫龄的增加而逐步递减的趋势 ;2个供试品种的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大 ;中棉所 2 9大田捕食性天敌总量比对照品种增加 3成左右 ,寄生性天敌数量远低于后者。抗病性比较 ,中棉所2 9苗期炭疽病、立枯病和苗蕾期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均低于对照 ,表现出较高的抗 (耐 )性 ;但铃病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 2 9还具有生长旺盛、单株成铃数多、结铃集中、成熟早、铃重高等特点 ;在非施药区 ,中棉所 2 9的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3 0 .17%和 2 2 .67% ;在施药区 ,中棉所 2 9的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 5 .40 %~ 6.3 8% ,但由于衣分率低 ,皮棉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 ;2个品种施药治虫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非施药处理。经济效益核算 ,中棉所 2 9比对照品种增收节支近 15 0 0元 /hm2 。

关键词: 中棉所29 抗病虫性 生育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种的胚拯救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 以中国原产的2个草莓野生种黄毛草莓(FragarianilgerrensisSchidl.)和东北草莓(FragariamandschuricaStaudt)分别与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杂交,对杂交后的幼胚进行胚拯救。研究了胚发育天数、培养基等对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明确了胚拯救条件:授粉后20~25d,MS培养基加入1mg/LBA、5mg/L2,4 D和0 5g/L水解酪蛋白。

关键词: 黄毛草莓 东北草莓 种间杂交种 胚拯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韭蛆的毒力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 采用药膜法测定17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韭菜根蛆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其中11种化合物对韭蛆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黄花碱(90 74%)、野靛碱(83 61%)、脱氢苦豆碱(79 63%)、乙酰埃克辛碱(50 00%)、草乌素(48 14%)、苦参碱(41 71%)、槐定碱(40 74%)、氧化苦参碱(38 07%)、脱氧乙酰乌头碱(36 78%)、查斯漫宁(35 49%)和苦豆碱(27 14%)。其中分离自批针叶黄花的黄华碱以及分离自苦豆草的野靛碱和脱氢苦豆碱对韭蛆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其他8种化合物,24h测定结果,对韭蛆的致死中浓度为:黄华碱243 99mg/L、野靛碱316 20mg/L、脱氢苦豆碱404 38mg/L。本文还以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酶法筛选为例,对新型杀虫机理天然产物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 韭蛆 毒力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ERES-Rice在水稻氮肥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 利用CERES Rice做模拟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较低时,CERES Rice能较好地模拟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但在施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CERES Rice的模拟结果不太理想。模型能反映不同N肥运筹下模拟水稻产量的差异,但不能反映高产栽培的施氮特征。结合试验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模型中仅用氮素丰缺因子对光合效率进行订正,而没有考虑氮素对物质分配和转移的作用。

关键词: CERES-Rice 水稻 施氮管理 作物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粘粒载体构建山羊基因组文库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为配合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构建定点整合“打靶框架”和筛选同源基因,用SuperCosl建立了山羊基因组粘粒文库。本试验共获得3.62×10~5个克隆,阳性克隆率达到97.5%,插入片段大小为34~45 kb,平均为40 kb。用5对引物分别对文库做PCR分析,均有特异性扩增。

关键词: 山羊 基因组文库 粘粒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