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的室内培养:温度和食物浓度对房室生长和摄食硅藻的影响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潮间带和陆架浅海沉积物中常见的底栖有孔虫类群,但因活体培养困难,国际间对其基础生物学研究甚少。本工作成功对A.beccarii建立了室内培养,采用食物移除法测定其对硅藻的摄食率,探讨了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其房室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实验显示A.beccarii成体每次繁殖可产生约50—100个子代幼体,2个月左右完成2个壳圈(约15个房室)的生长,达到成体的3—4个壳圈(20个房室以上)约需3—5个月。此外,A.beccarii的房室生长受不同培养温度的影响,20°C下房室长径和短径的增长皆快于15°C:15°C长、短径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9、0.93μm d-1;20°C壳体长、短径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1、2.10μm d-1,温度较低时壳体生长呈常见的椭圆形体态,温度升高壳体较大且胖圆。在温度为12、15、18、21、24°C和硅藻浓度200—1 000cells mm-2的培养条件下,A.beccarii的摄食率对硅藻浓度的响应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显著性,最大摄食率(Imax)和半饱和食物浓度(k)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Imax由12°C的1 014.23diatoms ind.-1 h-1降低到24°C时的656.26diatoms ind.-1 h-1,k由195.77diatoms mm-2降低到92.65diatoms mm-2,摄食率(I)的变化范围约为50—1 000diatom ind.-1 h-1。推测12—15°C可能为A.beccarii的最适温度范围,此温度也与野外调查黄、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A.beccarii的丰度分布高值时的环境温度区间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A.beccarii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中对摄食藻类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功能,并具有喜好低温的特性。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室内培养 房室生长 繁殖 海洋生态 古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源保护,文化如何行动

中国水利 2016

摘要:这是一个海拔之高让内地很多人闻而生畏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地方。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是藏传佛教四大流派合流的宗教文化枢纽。这里拥有巍峨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和众多高原河湖。但在水利人的眼中,这里更因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即"三江之源"而独具魅力。玉树常被称作"中华水塔",是三江上游主要的水源产出区。作为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屏障,玉树在自然环境保护中占据重要位置。水利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诱食剂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

摘要:研究5种诱食剂对罗氏沼虾幼虾诱食、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mg/kg的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栀子+陈皮、栀子+陈皮+阿魏、陈皮+阿魏,饲喂平均初重为2.87±0.08g的试验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外,丙氨酸+甘氨酸组的成活率最高,丙氨酸+甘氨酸、栀子+陈皮+阿魏、陈皮+阿魏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栀子+陈皮组(P<0.05),且丙氨酸+甘氨酸组的饲料系数最低(1.37);不同诱食剂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丙氨酸+甘氨酸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甘氨酸和丙氨酸+甘氨酸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合而言,复合氨基酸的诱食效果好于单一氨基酸和中草药,且氨基酸类诱食剂比中草药更有助于提高罗氏沼虾肝胰腺消化酶的活性.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诱食剂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2016

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其关键在人才。目前,农业科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本文分析和探讨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要路径,并提出新时期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创新 高层次 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分析化学 201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对保障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荧光假单胞菌为毒性检测的受试体,以细胞膜受损为毒性响应机理,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亚甲基蓝可以对细胞膜受损的细胞进行染色,而不能对细胞膜结构完整的细胞进行染色,因此,当有毒性物质存在并对细胞膜产生破坏时,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会进入细胞对细胞进行染色,从而降低溶液中的亚甲基蓝浓度。通过光谱法检测溶液中亚甲基蓝浓度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对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3,5-二氯苯酚(DCP)、As~(3+)和Hg~(2+)的最低响应浓度分别为1.6,12.5和3.2 mg/L,对DCP的最低响应浓度比商业化仪器Baroxymeter低。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可靠,在水体急性毒性的检测和监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体急性毒性 亚甲基蓝 完整细胞 受损细胞 荧光假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对草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摘要:试验选择525尾体质健壮,规格6.87±0.1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4个实验组(基础日添加牛磺酸至0.5‰、1.0‰、1.5‰和2.0‰),每组设3个重复,正式饲养60 d。饲养结束后测定鱼体生长指标、全鱼成分、血清和肝脏以及肠道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量的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活率、血清中补体C3、C4和溶菌酶含量,以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型谷胱甘肽,肠道中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降低饵料系数、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丙二醛含量(P<0.05)。此外,碱性磷酸酶水平在牛磺酸的添加量为1.0 g/kg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而牛黄酸对草鱼肝体比、内脏比、肥满度,以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适量的牛磺酸不但可增强草鱼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草鱼幼鱼的生长,而且能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增重率为指标,草鱼幼鱼饲料中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24 g/kg。

关键词: 草鱼 牛磺酸 生长 免疫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支柱式绝缘子的粘结层脱粘失效仿真分析

电瓷避雷器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基于内聚力裂缝模型(CCM)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支柱式绝缘子的不同结构界面的力学特性,仿真再现了绝缘子受弯矩外载下界面脱粘失效的过程,并研究了粘结界面力学性能对绝缘子整体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粘结层开裂过程可分为界面承载、界面开裂和裂纹扩展3个阶段;水泥粘结剂与金属基座的粘结层开裂时间早、脱粘速度快是绝缘子结构的薄弱环节;界面刚度、断裂能、极限强度的增加均能有效提高绝缘子的结构承载力,但随着承载力增加,破坏模型由界面脱粘变为水泥粘结剂受拉破坏。

关键词: 支柱式绝缘子 内聚力单元 界面开裂 失效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化物的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分析了成矿元素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认为,随着岛弧-弧后盆地热液喷口所处水深的增加,其最高喷口流体温度也相应增加,这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硫化物不同,以Fe-Zn-Pb型硫化物为主,显著富集Zn、Pb、Au、Ag等金属元素;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岛弧及弧后扩张处的岩浆作用、相分离、基岩、弧后扩张速率、沉积物盖层等5类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岛弧-弧后盆地 热液活动 硫化物 相分离 控矿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ZooScan图像技术的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运用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Zoo Scan Integrated System,Zoo Scan)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可行性,作者利用Zoo Scan图像技术,对2013年8月在南黄海(30°—37°N,125°E以西)14个站位采集到的中型浮游生物网(孔径160μm)样品进行了处理,分析了浮游动物混合样品的体积生物量与实测干重、含碳量和含氮量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混合样品的总体积生物量与总实测干重、含碳量和含氮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500—1000μm和>2000μm粒径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与粒径组的类群组成有关。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组群:黄海中部组群、黄海近岸组群、黄东海交汇区组群1和2。其中,黄海中部组群和黄海近岸组群与历史研究中的稳定群落相一致。不同组群的地理分布受使用的浮游生物网型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Zoo Scan图像技术为我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ZooScan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原多甲藻酸毒素及其代谢产物

色谱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原多甲藻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考察了目标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和非目标多离子检测方法,将二级质谱图与标准品谱库进行比对,从而获得高精准定性。通过对产毒藻、蓄积代谢实验样品和实际阳性样品综合分析,共检出11种AZAs,其中包括AZA-2,3,6,11,12,16,17,28和36,以及AZAs的谷胱甘肽结合型代谢产物。结果发现,目标代谢产物检测法可无偏差地筛出常规代谢物,而且对低浓度代谢产物表现出更佳的响应。本方法重现性好,数据分析简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更适合AZAs的监控要求。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多甲藻酸毒素 代谢产物 定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