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条件对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系统研究和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对高粱籽粒淀粉、蛋白质、单宁和脂肪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品种效应导致供试品种的淀粉、蛋白质、单宁、脂肪等含量出现很大差别外,海拔高度对高粱籽粒品质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淀粉、蛋白质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单宁则是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含量较高,脂肪与单宁相反,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含量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1份国外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国外31份优质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I U-A1位点上有3种类型:N、1、2*;GI U-B1位点上有6种类型:7、6+8、7+8、7+9、13+16、17+18;GI U-D1位点上有2种类型:5+10、2+12。也出现了一些稀有亚基,在GI U-A1位点上以1为主。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营养对超高产小麦调控的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代谢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小麦籽粒氮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开花后吸收的氮素,另一方面来自开花前营养体积累氮素的再运转。小麦籽粒中的氮素绝大部分来自开花前植株贮存氮素的再运转,只有少部分是开花后吸收的。蛋白质的降解与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相关,它在营养体氮素的再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麦生产中除了强调提高植株后期吸收氮素的能力外,也应十分重视叶片蛋白质的降解,即氮素的再运转分配。选择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氮素再运转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既可提高籽粒产量,又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此外,小麦籽粒还具有氮素同化能力。通过氮素对小麦光合能力、生理活性、群体质量、籽粒产量及粒重的调控,以及对库源流关系的影响,来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部分主推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的研究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0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6个主推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对大斑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先玉335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较差,晋单42的抗性较高;大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长率由高到低的玉米品种依次为:先玉335>农大108>农大3138>晋单38>并单5号>晋单42;不同年份,先玉335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在严重发病年份,其病情指数高达65.8±7.68,较轻发病年份的病情指数为53.2±4.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晋单54’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10
摘要:‘晋单5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X19-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在2004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685.0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9%。2005—2006年在山西省的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084.5kg/hm2,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9.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6位。在2006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833.0kg/hm2,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0.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7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3.63%,属于高淀粉品种。自然条件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玉米螟,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867.5kg/hm2,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小食心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桃小食心虫是我国果树上主要的蛀果害虫。从生物学和生态学两方面论述了桃小食心虫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寻求桃小食心虫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