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Ⅱ优55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Ⅱ优 5 5 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 3 2A与盐恢 5 5 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2 0 0 2年 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本试验以栽插密度为主区 ,施氮比例为副区 ,进行裂区试验 ,结果表明 :栽插密度和施氮比例是实现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揭示了二者对Ⅱ优 5 5 9产量形成的作用及其最佳组合模式 ,提出了Ⅱ优 5 5 9高产栽培的策略

关键词: 杂交中籼 Ⅱ优559 栽插密度 施氮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恶苗病的消长规律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若以病株数为指标 ,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 2个主高峰和 1个次高峰 ,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 ,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 ;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 ,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 2个高峰 ,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消长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籼稻Ⅱ优559高产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介绍了Ⅱ优 5 5 9父母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并提出了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 ,确保花期安全相遇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培育高产群体 ;采取辅助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加强病虫防治 ,除杂保纯 ,确保种子质量

关键词: 杂交籼稻 Ⅱ优559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迟熟中粳稻镇稻8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镇稻 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一个品质较好的晚粳品系 91-5 2 42 (盐粳 2号 /秀水 0 4)作母本与多抗品系R90 4-14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迟熟中粳新品种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水稻 镇稻8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采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 :穗粒数 >穗数 >千粒重。

关键词: 大麦 产量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源量的调节与遗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水稻汕优 6 3为材料 ,于抽穗时增施氮肥 (112 .5kg/ha) ,可使光合速率最高值比对照提高 3.5 5 %,光合功能期延长约 3d ,叶源量和产量分别增加 7.93%和 5 .70 %。采用 4× 4NCII设计对水稻叶源量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叶源量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分别达到 70 %和 30 %以上 ,说明叶源量可作为育种指标。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叶源量形成的影响同等重要 ,叶源量受父母本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利用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可以预测杂交稻叶源量的表现。

关键词: 水稻 叶源量 遗传力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水稻增施磷肥对提高株高、分蘖数、根系体积以及增加各生育期茎叶、根系干重的初始效应大于水作水稻;水作水稻最大产量735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04kg/hm2;旱作水稻最大产量657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58kg/hm2,旱作水稻增施更多的磷肥应作为生产上的关键措施之一;施入土壤的磷肥主要转化为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组分,水作和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的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耗竭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说明这3个磷组分是水作和旱作水稻的有效磷源。

关键词: 水作水稻 旱作水稻 施磷效应 土壤磷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色曲霉9824饲用酸性蛋白酶的产生、性质及应用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肉桂色曲霉 982 4菌株酸性蛋白酶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和在断奶仔猪的喂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麸皮与豆饼比例 6∶4 ,氯化铵浓度 1.5 % ,物料加水比 1∶1,菌株接种量 0 .3% ,经 6 6h发酵 ,其产酶活较高。该酶最适酸碱度pH3.0 ,最适作用温度为 4 0℃ ,用pH4 .0的乳酸缓冲液在 5 0℃下提酶较完全。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 10 0℃、1h可保持 80 %的酶活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证明该酶安全无毒。以 0 .1%添加到当地饲喂秧藤粉的断奶仔猪日粮中 ,经 4 0d喂养 ,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 13.2 %和 2 .4 % ,并有效地控制了腹泻。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肉桂色曲霉 动物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磷素有效性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的磷素有效性。结果表明 :施磷使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水稻吸磷量明显提高 ,水作水稻比旱作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磷更多 ;施磷后水作和旱作土壤各组分磷都有所增加 ,其中以树脂P、NaHCO3 P和NaOHP较为突出。在水作条件下 ,从分蘖到成熟期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与树脂P、NaHCO3 P、细胞P、NaOHP的减少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在旱作条件下 ,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仅与树脂P、NaHCO3 P的减少量相关性较好。树脂P、NaHCO3 P、细胞P、NaOHP、超声波P对水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有效性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水作 旱作 土壤 植物 磷素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