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辣椒疫病生防真菌F_1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及耐药性试验对生防真菌F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盆栽、温室生物实验及离体实验研究了F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防病机理。结果表明:(1)F1为曲霉属[A s-p erg illusM iche li ex F r]舒展曲霉(A.effusus T irabosch i);(2)F1对辣椒疫病防效明显,在盆栽线椒和温室甜椒生防实验中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3%和94.1%;(3)F1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相对抑菌率为57%~100%,对游动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78.9%;(4)F1能在辣椒根内定殖,单独接种F1与F1+P3混合接种后8,24和42 d时,F1的定殖密度分别为4×103/g,5×103/g,3×103/g和13×103/g,3.5×103/g,2.3×103/g;(5)接种F1对辣椒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影响。接种24 d时,单独接种F1处理辣椒叶片PAL与PPO酶活分别较不接菌对照降低47.9%与26.3%,而F1+P3混合接种处理辣椒叶片PAL活性较对照提高86.7%,PPO活性较对照降低29.9%。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生防真菌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湟水流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分析了青海省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农田土壤差异不明显,自然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环境,导致了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水地土壤,菜地土壤大于粮田土壤。

关键词: 湟水流域 土壤微生物 数量 生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

土壤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3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由于经过多年的地力培肥,农田土壤养分发生了变化。1998年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揭示了甘肃省不同地域的主要耕种土类及耕地类型的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氮磷钾 养分

地被植物沙地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地被植物沙地柏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运用形式,以及扦插繁育技术,分析了该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沙地柏 扦插 特性 园林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优质豆类种子产业化研究初报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青海省优质豆类新品种的选育、品种标准、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的研制、原良种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建设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省优质豆类种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优质豆类 新品种 技术体系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裸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氮水平对油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肥料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氮是提高叶菜类蔬菜产量的有效措施,然而过量施氮也会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露地油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180~240kg/hm2对油白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施N120~180kg/hm2时,能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氮肥施用量与油白菜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适宜施N量为180kg/hm2。

关键词: 油白菜 氮肥 硝酸盐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栽培秦艽新病害——锈病

植物保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与合理施用技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新型控释氮肥(LP)5个类型,采用其不同用量和组合,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早稻和晚稻的一次性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控释氮肥,稻田表层土和表面水的NH4+-N含量极显著地低于常规氮肥(尿素);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过程与水稻吸氮过程基本一致。控释氮肥用量以N75kg/hm2较适宜,其用量比尿素N150kg/hm2相比仍可维持高产;早稻施用控释氮肥,可成功地实现施肥、播种、抛秧的一次性技术配套与结合,减轻劳动强度,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高产;晚稻采用条施的方法可显著地提高产量。与尿素N150kg/hm2比较,早稻选用控释氮肥LPS40或LPS60较好;晚稻选用LP70和LPS80并按LP70(50%)+LPS80(50%)的比例搭配,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和维持高产。控释氮肥具有缓释作用,其供应氮素持久;LPS40和LPS60用量N150kg/hm2且高密度栽培时有一定的后效,可分别提高再生稻产量10%和16%。

关键词: 控释氮肥 一次性施肥 早稻 晚稻

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8%)和11(30.6%)株。(3)菌株95W06,64G12,87W14,63G06,03GY022,31-4G02,28G14及10G27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均失去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表明此8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不稳定。(4)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试验,可以从大量拮抗性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有实际防效的生防菌。

关键词: 生防菌 病原真菌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放线菌 辣椒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