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省阳江地区野生拟穴青蟹2种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南方水产科学 》 2013 CSCD
摘要: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 crab dicistrovirus-1,MCDV-1)和青蟹呼肠孤病毒(mud crab reovirus,MCRV)是对养殖拟穴青蟹有较强致病性的2种病原,可导致高死亡率。文章采用双重巢式PCR检测法对2012年阳江地区5月~10月捕捞的野生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阳江地区2012年5月~10月的野生青蟹群体一直保持较高的病毒携带率(44.83%~100%),其中MCDV-1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6月、8月和9月,MCRV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5月~6月和8月~9月;以单独感染类型为主的月份为5月、7月和10月(>44.83%),以双阳性感染类型为主的月份为6月、8月和9月(>82.76%)。由此可见,2种病毒的流行月份为5月~6月和8月~9月;在流行月份期间2种病毒常常协同感染野生拟穴青蟹。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 青蟹呼肠孤病毒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池养梭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研究珠江口池塘养殖梭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以期从形态结构上了解南方养殖梭鱼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等重要生理功能。结果显示:梭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4部分组成,肠道又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梭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黏膜层位于消化道壁的内层,主要由黏膜上皮、固有膜组成;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肌肉层致密,外层为纵肌,内层为环肌;浆膜层极薄,覆盖于整个消化道的外层。消化道各部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皱褶、黏膜上皮细胞的类型、肌层的结构和肌肉组织的类型、杯状细胞的数量多少等方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养殖区春季pCO_2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5月27~29日对桑沟湾贝类养殖、贝藻混养、藻类养殖等区域水-气界面区pCO2等参数的连续走航和贝类养殖区的日变化观测,讨论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域水-气界面区pCO2的分布特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在该航次水质及气候条件下,桑沟湾养殖区域叶绿素偏高,溶解氧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最高达140%,强烈的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消耗大量无机碳,水-气界面始终是大气CO2的汇。其中贝类养殖区pCO2低于贝藻混养区,低于藻类养殖及湾外近海区域。当然,这还不足以说明这一海区水-气界面可能是大气CO2的汇区,需要精细的航次计划做全面观测,例如养殖区域沉积的大量颗粒有机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再悬浮、降解对水气界面CO2的贡献以及实际意义上的埋藏通量究竟有多大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龙斑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的观察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青龙斑受精卵孵化开始到仔、稚、幼鱼形成的1个月内,进行形态发育与饵料转变观察研究。青龙斑受精卵在水温30~33℃、盐度30.0、pH值8.1、DO≥5.0 mg/L的条件下经18~20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经约65~67 h开口摄食。刚开口的仔鱼游泳能力弱,口裂小,以小球藻、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孵化后第7~8 d开始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鳍棘长度与全长比在第14~18 d达到最大值,接近0.5;第20 d时,其他鳍条已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与全长比值降低;第29 d之后,大部分鱼的背部或全身覆盖鳞片,个体差异显著。试验中,仔鱼前13 d主要摄食轮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第10 d开始摄食部分挠足类幼体,第14 d起主要饵料转变为挠足类和枝角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Smad4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反义真核载体的构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TGF-β信号传导中的关键蛋白Smad4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出草鱼Smad4基因cDNA全序列,其碱基长度为2 97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644 bp,编码54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草鱼Smad4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9 690.3,分子式为C2 632H4 073N753O791S24,理论等电点为6.5,含有MH1和MH2这2个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BLAST相似性分析显示,草鱼Smad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4.23%和92.97%.还将草鱼Smad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反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成功构建了反义Smad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ti-Smad4.
关键词: 草鱼 Smad4 反义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胚胎发育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曝气增氧微气泡-水界面和水体表面的氧传质的计算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产养殖池塘中微孔曝气充氧系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探究微气泡-水界面与水表面湍动对氧传质的贡献,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淹没水深条件下进行了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基于氧体积传质理论,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推荐的计算模型和两区氧传质模型进行耦合求解,计算得到了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过程中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对温度修正后的体积传质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淹没水深下,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均与曝气流量成正比;而在一定的流量下,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与水深成反比。针对于浅型养殖池塘,随着曝气管淹没水深的增加,虽然水表面传质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是其贡献仍然很大,占到了80%以上。结合微孔曝气式增氧系统具有能耗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系统对浅型水域增氧和湍动混合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采用。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模型 计算 微孔曝气 氧传质 气泡-水界面 水表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血浆铜蓝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斑点叉尾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中5′非翻译区(5′-UTR)25bp、3′非翻译区(3′-UTR)860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 225bp,编码一条含有1 074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其他真核生物血浆铜蓝蛋白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组织和被不同病菌感染后的肝脏、肠、头肾及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组织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肝脏中表达最强烈。4种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海豚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血浆铜蓝蛋白基因的应答在不同组织中都有差异。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对海豚链球菌的应答最为显著,而对呼肠孤病毒的应答最不明显。而且不难发现,感染4种病原菌后,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头肾中的表达都出现明显的上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微生物ZD02信号降解酶基因aii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态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细菌群体感应信号降解酶(AiiA)基因设计简并引物,从海洋微生物ZD02基因组中扩增编码AiiA的基因aiiA,筛选其阳性克隆,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ZD02-aiiA序列全长753bp(Genbank登录号:KC756214),存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28.1kDa,蛋白等电点为4.78。由该序列推导得到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Lactamase-B)(34AA~235AA),并预测了AiiA的三级结构。以上研究为该序列的重组表达及其相关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隆线蚤对微囊藻摄食消化的初步观察
《当代水产 》 2013 CSCD
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第一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品产量波动特征的多维度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水产品产量波动来源特征,以保持我国水产品市场稳定.[方法]利用同步强度系数法对1954-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阶段水产品产量波动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淡水养殖产量对波动贡献水产品总产量的方差已降至4.64%、1.76%、0.27%和3.30%,表明水产品产量波动来源趋于稳定;淡水养殖产量成为水产品产量波动的第一大来源,波动贡献达到46%;淡水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产量与水产品总产量波动的同步系数达到1.0000,即可以在100%的概率下反映水产品总产量的波动方向.[建议]可通过构建水产养殖产量波动预警监测系统来提高制定调控政策的方向准确性和力度适宜性,从而保证水产品产量市场供给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