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链球菌2型SS_2-1和SS_2-H株的培养稳定性检测
《中国兽医科技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猪链球菌 2型制苗候选菌株SS2 1和SS2 H在血平板上连续传代至第 41代 ,并分别检测第 1代、第 11代、第2 1代、第 3 1代和第 41代菌株的菌落及细菌形态、生化特性、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和胞外因子 (EF)等指标。结果 ,从第1代至第 41代 ,2株细菌的菌落及细菌形态、生化特性、MRP和EF均没有发生变异。这表明SS2 1和SS2 H菌株培养稳定性较好 ,使用限定代次至少可达 41代 ,可作为理想的疫苗生产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光合生理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两系法亚种间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抽穗期的光合生理表现及耐光氧化与耐荫特性。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两优培九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PSⅡ活性 ,并在不同光强下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其原初光化学效率 (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ΦPSⅡ )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在晴天中午强光下 ,Fv/Fm下调较少 ,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 ,表现为光合作用光抑制较轻 ,在光逆境下仍有较多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光氧化条件下 ,两优培九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 ,表现为耐光氧化 ;在遮荫条件下 ,生物学产量 (干重 )降低较少 ,表现耐荫。上述生理特性可能是两优培九实现超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论述了发展多元多熟立体种植的必要性 ,并结合实际调查 ,分析了发展鲜食类作物多熟立体种植经济效益及对防范市场风险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用国家标准GB 5 5 4 9 90的方法测定了 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 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 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 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国外棉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棉花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我们对引进国外的154份棉花种质材料进行了种植鉴定。结果表明:该批引进材料均为陆地棉种质,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株高60cm以下的矮秆类型材料12份,子指14g以上的高子指材料19份,比强度在36cN·tex-1以上的高强纤维材料3份,2.5%跨长在31mm以上的中长纤维材料4份,另外还鉴定筛选出苞叶皱缩扭曲材料17份,鸡脚叶材料27份,紫秆、紫叶、紫花、白絮材料2份,紫秆、淡紫叶、黄花、白絮材料2份,芽黄材料1份,无蜜腺材料2份,无酚材料2份,花蕊有红心的材料1份。从性状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看,该批引进种质具有选用矮秆、高子指、高强纤维材料的潜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改良产量因素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报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对稻瘟病菌表现抗谱广、抗性强的特点。利用黑壳子粳与感病的云南稻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获得的F1、F2 和RIL群体 ,在苗期喷雾接种研 5 4 0 4和北 1两个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 ,根据抗感反应分析亲本的抗病基因组成。结果表明 ,黑壳子粳对菌系北 1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对菌系研 5 4 0 4的抗性由两对互为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结果和重组自交系的抗感反应表明 :黑壳子粳对菌系北 1的抗病基因兼抗菌系研 5 4 0 4 ,该抗病基因与Pi k、Pi z、Pi ta、Pi b、Pi t等 5个已知抗病基因座呈非等位关系 ,也不是Pi i和Pi a基因 ,推断是一个未知的新基因 ;另一个抗病基因抗菌系研 5 4 0 4、感菌系北 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 以转Bt基因抗虫棉"33B"及对照品种"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33B源器官的生长呈前期缓慢,中后期旺盛的趋势,且叶源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棉泗棉3号,表现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33B成铃期后延且集中,单铃库容量较泗棉3号小,但单株库容量大,结铃多,有较高的库容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单株结铃多是转Bt基因抗虫棉33B增产的主要原因。33B虽然源库基本协调,但叶片、铃壳贮存的营养物质向纤维输送速度较缓,部分贮存物质被滞留在叶片和铃壳中,铃期相对较长,铃壳率较高;营养物质流向种子偏多,导致单铃重减轻,衣分下降。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提出适期迟播,增加密度,促进早发,适度化调,增施微肥等调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水稻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1996~ 2 0 0 0年的 335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 (系 )进行了抗稻瘟病性的分析 ,江苏省新品种 (系 )中常规中籼和杂交籼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有很好的抗性 ,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 76 .6 %和 85 .1%,中粳稻和单季晚粳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相对较差 ,全抗率为 18.2 %和 32 .1%。感病的籼稻品种对参试的稻瘟病菌代表菌株中的 1个菌株感病频率较高 ,对 2个或 2个以上的菌株同时感病的频率很低 ,而感病的中粳稻和单季晚粳稻品种同时对参试的稻瘟病菌代表菌株 3个或 3个以上的菌株表现感病频率较高 ,并表现出感病谱的多样性。从参试的品种对江苏省稻瘟病菌感病分布情况来看 ,中 G1 小种对大多数品种保持了比较稳定的侵染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987p~+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技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98 7p菌毛结构基因保守序列为靶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可扩增 45 9bp目的片段的引物 ,建立了检测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 987p菌毛基因的PCR方法。该方法对K 88+ (+为菌毛阳性 )、K 99+ 、F 41+ 参考菌株和链球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该方法的敏感度可达 10 2 CFU ,对 2 0株腹泻仔猪粪便分离物进行检测 ,有 1株为阳性 ,与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 ,此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 ,可用于临床 987p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 菌毛基因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