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和同化产物的分配

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稻组合品种 (以下简称品种 )汕优 6 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 ,测定了光合速率 ,PS 光化学活性 ,活性氧代谢 ,1 4 CO2 同化产物分配的指标。结果显示 :在生育后期 ,与汕优 6 3相比 ,两优培九在不同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在逆境条件下 ,原初光化学效率 (Fv/Fm)的下降及 O·2 产生速率和 MDA含量增长相对较少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光抑制光氧化能力 ;通过用同位素 1 4 C对光合同化产物运转分配进行研究 ,发现两优培九光合同化产物向穗部的运转速率和分配比率均较高 ,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源库协调性。上述有关光合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可能是超级稻高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杂交稻 光合能力 耐光抑制/光氧化 同化产物的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关键词: 辣(甜)椒 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利用 杂交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与干物质积累的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 ,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 ,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 ,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 ,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 ,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 ,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抗虫棉 害虫 天敌 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藻类、植物以及动物源的天然代谢化合物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中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菌减毒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减毒基因 克隆与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玉米 pepc基因水稻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玉米 pepc基因不仅在水稻中高水平表达而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非转基因对照提高 10倍以上 ,其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分别比原始亲本Kitaake提高 14 .9%、5 .7%、1.3%和 13.9%。 1998年以来 ,利用转 pepc基因水稻与杂交稻亲本杂交 ,经 5年 7代选育得出以下结果 :(1)玉米 pepc基因在新遗传背景下仍能高水平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2 )F1的PEPC活性介于双亲之间 ,其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 ,与双亲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具有可行性 ;(3)PEPC活性与饱和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4 70 ) ,可将水稻叶片中的PEPC活性作为鉴定高光效水稻的主要生理指标 ;(4)转育成 3个较稳定的高光效水稻株系 ;(5 )建立了潮霉素催芽初选、分子标记抽检、田间表型决选和生理生化指标定量鉴定的高光效水稻筛选技术体系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玉米pepc基因 高光合效率 杂交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花瓣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无花瓣性状对油菜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均有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无花瓣突变体的获得途径 ,评述了无花瓣性状的特点及利用价值 ,报道了无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结果 ,以及近年来在无花瓣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油菜 无花瓣 遗传 育种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的自动监控系统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研制规模化蛋鸡场自动监控和监视系统 ,采用分布式智能数据采集与控制网络系统结构 ,以鸡舍为单元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 ,自动调节通风、湿帘、照明 ,改善鸡舍环境 ;监视系统应用移动摄像技术和远程传输技术 ,对鸡舍全方位、多要素进行监视、监听 ,视频信息可通过调制解调器远程传输。全场测控信息通过控制网络传至监控计算机 ,进行存储、显示、分析、输出 ,管理者能实时监控生产现场。该系统作为鸡场生产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 2 0× 10 4 羽蛋鸡场实施 ,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蛋鸡 规模化养殖场 自动监控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寄生 二化螟 三化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