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生菌73a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通过在棉株 4叶期针刺接种内生菌 73a ,测定其体内POD、SOD酶活性 ,结果显示 :棉株体内的POD、SOD酶活性较对照 (不接种 )明显上升 ,可见 ,内生菌 73a诱导了POD、SOD酶活性的提高。挑战接种 (先接内生菌再接棉花黄萎病菌 )结果 ,棉株体内的POD、SOD酶活性均增高 ,其中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体内酶活性高于接种非落叶型菌棉株 ;抗病品种“常抗棉”体内酶活性高于同期感病品种“泗棉 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势公兔腥味物质及其脂氧合酶同工酶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改进的NPT技术提得去势公兔与正常公兔兔肉腥味物质 ,经气—质联谱比较分析 ,初步确定中级醛类是兔肉腥味物质的主导成分。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去势公兔与正常公兔体内脂氧合酶 (LOX ,亚油酸∶氧氧化还原酶 ,EC 1 13 11 12 )同工酶的变化 ,结果显示 ,公兔去势后体内缺少了一种LOX同工酶 ,LOX同工酶Ⅰ可能与兔肉腥味的产生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生物多样性 》 2002 CSCD
摘要:随着人类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剧、物种资源不断减少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遗传资源,本文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条的规定,以及国际社会在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方面的做法,分析了我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建立和完善保护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遗传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市场化机制等管理措施。最后,对中国和阿根廷NIDERA公司在大豆遗传资源交换、合作研究和利益分享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不同区域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对苏南地区的武进市、苏中地区的泰兴市和苏北地区的盐都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进行预报 ,选取分辨力较高的聚类指标 ,截取λ =0 .6 ,可分为 3~ 4类 ,预测结果与实况比较 ,证明模糊聚类划分的流行年型与经验分型完全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地区3种越冬水稻螟虫耐寒力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用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比较了南京地区同一越冬时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耐寒能力及其不同越冬期耐寒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 :越冬中期老熟螟虫的过冷却能力以三化螟最高、二化螟次之、大螟最低 ,越冬后期三化螟过冷却能力仍高于二化螟 ;三化螟和二化螟体内含水量显著低于大螟 ,说明其过冷却能力的差异与体内含水量有一定关系 ;大螟的过冷却点随温度降低和龄期的增加而升高 ,表明其以耐冻对策越冬 ,而三化螟和二化螟过冷却点则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表明其以避冻对策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