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领域不同学科创新团队结构规律对比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 2024
摘要:[目的]在科学研究日趋复杂、多元、交叉和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创新团队结构规律,优化团队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推进科技发展.[方法]文章从团队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两个视角,分别以竞争力和团队网络结构为切入点,利用团队生产力、团队影响力、团队规模、团队凝聚力等指标对农业领域创新团队建设规律展开研究,比对不同学科创新团队的特征差异.[结果]农业领域不同学科的科研团队在成果产出和团队建设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农业中相对传统与相对新兴交叉的学科,在成果产出和团队建设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在外部特征规律方面,传统学科相较于新兴学科,生产力和影响力水平更高;在内在属性规律方面,传统学科合作更为活跃,合作规模更大,团队结构更为稳定且团队凝聚力更强.[结论]农业领域的学科考核与评价需注意:考核指标应"因类制宜",要推动农业交叉学科向纵深发展,应重视中长期考核.


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影响玉米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实验发现,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具有促进作用,但其调控机制尚未解明。基于此,以ZmNLP5基因突变体(zmnlp5)和野生型(WT)植株为研究材料,测定充足氮(SN)和低氮(DN)供给下供试材料地上和地下部20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进一步解析ZmNLP5影响玉米氮代谢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N和DN条件下,相对于WT植株,zmnlp5植株地上和地下组织中多种氨基酸(40%~70%)含量显著降低,下降范围为6.08%~77.70%;氨基酸总量也显著降低,下降范围为17.91%~45.82%。此外,发现ZmNLP5对地下组织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比对地上组织的大,并且ZmNLP5基因的功能在低氮环境下更加显著。


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发育动态及其模型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三角地区设施火龙果为试验对象,测定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4种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Logistic、Gompertz、Richards以及三次多项式4种生长方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果实生长发育模型,根据拟合结果确定每种指标最合适的数学模型,并用独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软枝大红果实横径和纵径的变化适合选择三次多项式方程,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变化适合选择Logistic方程,最终得到的拟合模型R2均大于0.98。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小于15%,模拟效果较好。以上模型对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指标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长三角地区该品种火龙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火龙果 软枝大红 生长指标 模拟模型 生理发育时间


不同氮源及碳氮比对芡实壳好氧堆肥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氮源以及碳氮比对芡实壳好氧堆肥的影响,为芡实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试验以粉碎后的芡实壳为堆肥原料,以有机氮源菜粕、无机氮源尿素为堆肥中的添加氮源,并分别设置堆肥初始碳氮比(C/N)为25和30,进行小型室内堆肥试验,研究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EC)、碳氮养分等指标动态变化以及堆肥后腐殖化率、发芽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以菜粕为氮源的堆肥处理比尿素更容易达到较高的发酵温度,且仅C/N为25的T1处理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堆肥结束后,以菜粕为氮源、C/N为25的堆肥处理的EC值、铵态氮、总氮以及可提取腐殖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腐殖化率达到14.23%,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综合考虑,该试验条件下以有机氮源菜粕为氮源且初始发酵C/N为25的条件下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好氧发酵效果,可以初步为芡实壳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果园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传统螺旋排肥器排肥量波动大、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通过运动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影响排肥量稳定性的主要参数及其取值范围。以螺旋叶片头数、排肥器倾角、螺旋叶片直径、螺旋叶片螺距和螺旋叶片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排肥量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开展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离散元仿真试验。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叶片头数、排肥器倾角、螺旋叶片直径和螺旋叶片转速等4个因素对排肥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采用四头倾斜排肥螺旋输送肥料,可以提高排肥量稳定性。多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四头排肥螺旋时,最优参数组合为:排肥器倾角38°、螺旋叶片直径46 mm、螺旋叶片转速31 r/min。在该组合下,排肥量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为1.65%。最后,在最优参数组合基础上,通过排肥量稳定性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显示,实测排肥量变异系数为3.69%。进一步优化得到,当螺旋叶片转速为33 r/min时,排肥量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为2.92%。仿真和台架试验表明,经过改进优化后的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在排肥稳定性方面表现良好,符合果园施肥规定标准,能够满足果园施肥作业要求。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 离散元仿真 参数优化 台架试验


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也增加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采集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样品设置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株Azospirillum sp.TSA2S、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YSQ030和Bacillus subtilis NRCB002,相对于施肥不接种的对照显著减少了土壤N2O排放量;土壤N2O的累积排放量由高到低为NRCB002>TSA2S>NRCB010>YSQ030,其中N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9%、62%、63%和72%。无论接种与否,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氨氧化细菌amoA以及全程硝化菌amoB、反硝化细菌nirS和nirK的基因拷贝数。接种携带nosZ基因的N2O还原细菌A.sp.TSA2S、P.stutzeri NRCB010、A.denitrificans YSQ030显著提高了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然而,接种不携带nosZ基因的B.subtilis NRCB002则没有明显改变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这些结果意味着接种4株具有N2O减排效应的PGPR菌株,分别从微生物介导的直接和间接机制减少了土壤N2O的排放。研究结果将为减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2O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研发具有生态环境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复垦土壤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氧化亚氮(N2O)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氮循环功能基因


直链淀粉不同的稻米营养结构及其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关系,选取了金粳818和苏垦118为遗传背景构建的基于Wx编辑的水稻材料各8个,研究其稻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估计其升糖指数(GI),并选取估算升糖指数(eGI)显著差异的各4个水稻材料进一步比较了其淀粉组分、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滞属性、质构特性以及淀粉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基于Wx编辑的水稻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eGI,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体外消化率降低,且淀粉组分、黏滞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均随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而变化,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也筛选出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质地较软糯的适口性较好的eGI值较低的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eGI值仅与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P<0.01),最终黏度与直链淀粉(R=0.87,P<0.01)、快速消化淀粉含量(R=-0.82,P<0.05)、抗性淀粉含量(R=0.88,P<0.01)、结晶度(R=-0.87,P<0.05)以及硬度(R=0.81,P<0.05)均表现出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结晶度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R=-0.99,P<0.001).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 升糖指数 黏度 硬度 淀粉粒超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