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NDV) La Sota毒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为提升鸭新城疫免疫防控能力做有益探索。将特异性结合囊膜病毒表面糖蛋白的红藻凝集素(GRFT)与靶向结合禽树突状细胞的纳米抗体分子(VHH)的编码基因进行串联表达,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双靶向融合蛋白。利用组氨酸(His)标签纯化GRFT-VHH融合蛋白,采用有限稀释法定量评价融合蛋白与La Sota病毒的结合能力。用饱和结合融合蛋白的La Sota病毒制备疫苗,分组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雏鸭,监测免疫后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以及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Ni柱纯化回收的GRFT-VHH54、GRFT-VHH74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0μg/mL、1 350μg/mL,仅需100 ng融合蛋白即可完全结合1×10~8半数感染量(EID50)病毒;NDV+GRFT-VHH54组免疫后21 d HI抗体效价达到7 log22以上,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分别为80.0 pg/mL、8.8 pg/mL,显著高于NDV单独免疫组(P<0.05)。双靶向融合蛋白GRFT-VHH54能够提高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做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RAPD的MCID法快速鉴定不结球白菜品种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不结球白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蔬菜周年供应的主栽品种,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品种鉴定的难度随着市场上品种的增多而增加。利用基于DNA分子标记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 MCID)方法对笔者所在单位收集和保存的34份不结球白菜种质材料进行鉴定,同时进行NTSYS-pc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5对RAPD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即可构建34份不结球白菜的品种鉴定图,该图可以快速地筛选出某品种鉴定所需要的引物及需要参考的特征性谱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聚类结果表明,34份不结球白菜种质材料与品种的聚类模式基本符合其农艺性状表现和遗传背景。研究结果可为不结球白菜品种鉴定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品种的早期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RAPD 人工绘制植物品种鉴别图(MCID) 品种鉴定


单县青山羊规模化养殖带动大学生创业
《江西农业 》 2024
摘要:青山羊肉具有鲜嫩可口、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单县大规模发展青山羊养殖产业,青山羊养殖产业逐渐成为单县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产值的提高,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了青山羊养殖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中碳减排实施路径和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4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低碳化转型与碳减排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创新举措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农业产业园碳减排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原则、关键技术、总体框架,并从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低碳农业技术的经济回报率、加快推广低碳耕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园区的低碳高效发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农业园区 低碳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猪细小病毒1~7型全基因组遗传变异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细小病毒1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1,PPV1)是母猪繁殖失败的主要病原体,即通常所称的猪细小病毒。2001—2016年,在猪体相继鉴定出了6种新型猪细小病毒,分别被命名为猪细小病毒2~7型(PPV2~PPV7型)。为确定中国江苏地区PPV1~PPV7型感染情况和遗传变异特征,采用PPV1~PPV7型常规PCR检测方法,从江苏地区猪场收集到2株PPV1、2株PPV2,以及PPV3、PPV4、PPV5、PPV6、PPV7各1株阳性组织病料,对这9株阳性组织病料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PPV1~PPV7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全基因组和衣壳蛋白2(VP2)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结果表明,PPV1~PPV7型测序毒株与GenBank中同型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均高于97%,而不同型基因组间同源性均小于60.40%。PPV1~PPV7型测序毒株的VP2氨基酸序列与同型毒株同源性均高于97%,但不同型毒株之间差异巨大,PPV4与PPV5有55%同源性,其他毒株之间同源性更低,仅为9%~17%。毒力分析结果表明,2株PPV1流行株与PPV1强毒株Kresse存在相似的毒力位点,且存在5处特有的突变,可能为高毒力毒株。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猪群中PPV1~PPV7型分子流行病学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PCR检测 基因组 衣壳蛋白2 遗传变异 毒力分析


不同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含量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积累特征及其多样性,为草莓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精准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优化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方法,并对来源于8个种的70份草莓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进行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8个种的草莓果实中总酸含量差异明显,总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草莓、绿色草莓、森林草莓、峨眉草莓、栽培草莓、五叶草莓、黄毛草莓、西藏草莓。草莓果实中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不同种质草莓成熟果实中柠檬酸含量为3.039 6~23.787 3 mg/g,苹果酸含量为1.335 9~14.830 3 mg/g。柠檬酸含量最高的是东北草莓DB3,最低的是栽培草莓桃熏;苹果酸含量最高的是栽培草莓石头河子,最低的是东北草莓DB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且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均呈偏态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不仅揭示了不同种草莓间有机酸积累的相关性,还反映了不同地域草莓育种者在有机酸性状筛选方面的偏好性。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速分离、鉴定草莓果实中的有机酸组分。同时,筛选出的有机酸含量特异的种质资源可作为草莓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高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8的选育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淮豆1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以淮豆9号为母本,中黄3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改良单籽粒传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夏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438.53 kg/hm2,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9.56%。202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257.85 kg/hm2,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8.18%。该品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抗SC7株系,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1.9%,粗脂肪含量为19.8%,适宜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豆20210015。


瓜类作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增强措施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胁迫是影响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本研究综述了盐胁迫对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总结了外源物质、耐盐品种选育、生物诱导、嫁接等耐盐性增强措施对瓜类作物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制,同时对瓜类作物耐盐性增强措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渍土环境下瓜类作物的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