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黔育1号菊苣饲喂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为黔育1号菊苣在肉鸡养殖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选用60日龄贵州本土粉脚鸡为研究对象,在每日基础日粮和青草饲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黔育1号菊苣不同比例代替白菜对肉鸡日采食量、日增重、料比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苣替代部分白菜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有利于提高肉鸡的日增重,减少日粮消耗,降低饲料成本.其中以黔育1号菊苣:白菜为4:0饲喂肉鸡效果最好,日粮日均采食量为77.67 g/d,比对照(黔育1号菊苣:白菜为0:4)降低8.57%;日增重可达19.11 g/d,利润为55.77元/羽,分别较对照高15.05%,28.71%.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作物间合理套作是发挥间作优势的基础,利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产值.为提高贵州山地利用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甘薯-鲜食玉米套作试验,通过和单作甘薯、鲜食玉米比较,分析其套作和单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探讨适宜贵州当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甘薯单作的主蔓长、茎粗、单株薯重、商品薯率较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分别高48.5 cm、0.38 cm、158.2 g、4.3百分点.套作甘薯的单株结薯数略有增加,为5.1个.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时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鲜穗重均高于玉米单作,分别增加8.9 cm、2.9 cm、37.5 g.甘薯-鲜食玉米套作甘薯产量为28352.25 kg/hm2,产值为56704.50元/hm2;鲜食玉米产量为10060.35 kg/hm2,产值为25150.88元/hm2;总产值为81855.38元/hm2,较玉米单作增收38268.38元/hm2.


天然抑菌剂对贵州糟辣椒"生花"菌株及常见食源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
《中国酿造 》 2022
摘要:选取6种天然抑菌成分,考察其对引起贵州糟辣椒"生花"主要微生物及有害食源菌的体外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不同剂量复合配比的天然抑菌剂添加至糟辣椒制品中,追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不同种类的天然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和MIC存在较大差异,植物源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曲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其中山苍子油、大蒜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部分供试菌的MIC达到0.312μL/mL.最佳复合天然抑菌剂为山苍子油0.2%、大蒜油0.025%及生姜油0.025%,其对糟辣椒的抑菌效果和持续性及维持总酸稳定性的能力最优,糟辣椒贮藏180 d时,菌落总数降低了58.7倍,总酸含量降低0.22%.该研究在保证糟辣椒食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长的保质期,可为糟辣椒的绿色保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贵州糟辣椒;天然抑菌成分;生花现象;食源菌;抑菌活性


7种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幼虫的毒力与防效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二者在田间混合发生,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筛选同时控制草地贪夜蛾与粘虫的高效生物杀虫剂,采用饲料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7种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的LC50分别为0.0080μg/mL和0.0006μg/mL,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 NPV对两种害虫的LC50则分别为8.75×104 PIB/mL和5.71×103 PIB/m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高于粘虫(1.10×106 cfu/mL VS 1.40×108 cfu/mL),而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对粘虫的毒力高于草地贪夜蛾(3.00×108 cfu/mL VS 4.63×107 cfu/mL),Bt-1和Bt-2对两种害虫的毒力相似,而Bt-3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高于粘虫(40.46 IU/mL VS 158.57 IU/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对两种害虫的防效最好,均在80%以上.短稳杆菌和3种Bt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大于75%,均显著高于金龟子绿僵菌;而短稳杆菌、3种Bt和金龟子绿僵菌对粘虫的防效均低于51.00%.药后7 d,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的防效均在88%以上;3种Bt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在62.01% ~88.47%之间,对粘虫的防效在66.43% ~80.05%之间;短稳杆菌对两种害虫的防效分别为64.37%和46.24%.综上,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可以作为同时防治两种害虫的应急药剂,3种Bt和短稳杆菌对两种害虫的防效相对较低,建议在两种害虫种群密度较低且虫龄较低时使用,达到轮换用药和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粘虫;生物杀虫剂;毒力;防效


露地与林下栽培模式不同栽培料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为贵州山区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在林下和露地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探究薏仁秸秆、糖渣、谷壳、竹屑、玉米芯5种不同栽培料对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产量、营养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栽培模式的出菇时间均少于露地栽培模式;露地与林下栽培模式的产量和子实体营养成分无明显差异,林下栽培模式略微优于露地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下选择谷壳、薏仁秸秆、竹屑栽培料较优,露地栽培模式下选择竹屑栽培料较优.
关键词: 大球盖菇;子实体;露地;林下;栽培;产量;营养成分


播期和施肥方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22
摘要: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在正安、贵阳和兴义试验点,设置了S 1、S 2和S 3三个播期和常规施肥(CF)、精确施肥(AF)施肥模式,研究播期和施肥模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三个地点趋势不一致,正安点和贵阳点S3产量最高,兴义点S1处理产量最高.精确施肥模式会显著提高正安、贵阳和兴义点的水稻产量,并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 播种期;施肥模式;产量;品质


不同行比间作向日葵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行比对向日葵/花生间作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特色资源材料的最优田间配置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以黔葵1801和黔花生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向日葵/花生不同行比间作和向日葵、花生单作,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下向日葵和花生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变化.[结果]与向日葵单作相比,向日葵/花生间作2 ∶ 2、2 ∶ 3和2 ∶ 4种植模式下向日葵株高依次降低9.54%、9.82%和 3.28%,叶片数减少 29.15%、22.14%和 16.24%,产量降低 23.30%、30.94%和 34.50%;向日葵单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2 ∶ 2种植模式,低于2 ∶ 3和2 ∶ 4种植模式.与花生单作相比,向日葵/花生间作2 ∶ 2、2 ∶ 3和2 ∶ 4种植模式下花生主茎高降低42.31%、32.40%和25.26%,花生侧枝长减少28.07%、17.17%和5.97%,总分枝数减少21.81%、26.06%和12.76%,结果枝数减少36.81%、12.16%和6.95%,结果数显著减少54.98%、46.54%和43.57%;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70.28%、57.80%和36.00%,气孔导度降低30.00%、22.50%和15.00%,胞间CO2浓度增加38.54%、23.84%和 13.30%,蒸腾速率降低 29.16%、16.88%和 14.52%;产量降低 79.18%、58.34%和51.49%.向日葵/花生间作2 ∶ 2、2 ∶ 3和2 ∶ 4种植模式下土地当量比分别为0.98、1.11和1.14.[结论]向日葵/花生间作能有效提高作物的间作优势,以向日葵/花生2 ∶ 4种植模式最佳.


基于GC-MS分析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为探明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辣椒品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经乙醇-水体系提取后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对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不同辣椒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4种辣椒共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但含量有所不同.4种辣椒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找出辣椒特征挥发性物质并区分不同品种的辣椒.[结论]该研究为辣椒品种的鉴别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主成分分析


钾肥施用量对中低肥力果园火龙果养分吸收和产质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中、低肥力果园火龙果科学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贵州省火龙果典型产区罗甸县进行定株施肥试验,设置5个施钾肥处理:CK(仅施有机肥)、K0(0 g/桩)、K1(150 g/桩)、K2(300 g/桩)、K3(450 g/桩),统计火龙果周年产量,测定植株养分浓度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不同施钾水平火龙果的养分分配与产量品质.[结果]火龙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茎蔓、果肉和果皮中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钾>氮>磷.中肥力果园,随施钾量增加火龙果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随时间推移,肥料效应更为显著;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较不施钾肥产量增加显著,但钾肥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中、低肥力果园连续3年施钾肥,各施钾处理(K1~K3)产量较未施钾肥的处理(K0)分别提高4.8%~21.66%、20.72%~26.35%.施用钾肥能够促进火龙果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中、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能保证火龙果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300 g/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