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幼苗期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低温胁迫下水稻生理及基因动态变化规律,解析水稻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基础与分子机制,为筛选适宜的耐冷性水稻品种及水稻耐冷性遗传改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P427(强耐冷型)、日本晴(耐冷型)和9311(冷敏感型)3个耐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3~4℃低温胁迫对其表型、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变化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低温胁迫响应基因的动态变化及主要富集通路.[结果]强耐冷性水稻品种P427对低温表现较强的适应能力,低温胁迫下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低温处理前、低温处理3 d和恢复生长3 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9.64、29.30和27.96 μg/g;在低温处理1、3、5 d时电导率最低,依次为10.39%、13.08%和17.04%,膜系统损伤最小;不论耐冷品种还是冷敏感品种,在低温诱导下大量低温响应基因发生表达变化,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量持续增加,但P427特有的DEGs数量则呈下降趋势,从2408个降至1717个.P427低温处理1~3 d时只有576个特有基因一直在差异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低温处理后P427特有的DEGs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不同耐冷性品种其耐冷响应基因及调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P427存在一套有别于日本晴和9311的低温胁迫响应基因.苗期水稻低温胁迫对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氨酸代谢影响较大,P427可能通过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通路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上的基因响应苗期的低温胁迫.


贵州松桃县猪常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为掌握松桃县规模化猪场常见病毒病和细菌病感染状况和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试剂盒对384份猪血清样品中常见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80份病死猪肺脏组织中易感病毒和细菌进行核酸检测,对265份鼻拭子进行易感细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育肥猪、公猪、母猪的口蹄疫、圆环、猪瘟和蓝耳病毒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公猪和母猪的流行性腹泻阳性抗体率分别为60.00%和59.02%,公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6.90%;病死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100%、链球菌阳性率为42.5%、蓝耳病毒阳性率为2.5%;断奶仔猪、育肥猪、公猪和母猪的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0.83%、88.67%、100%、96.77%,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5%、35.56%、26.67%和11.29%.


贵州省魔芋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3
摘要:魔芋产业作为当前国际新兴的健康朝阳产业,开发潜力高,发展前景好。贵州魔芋产业发展具有自然环境适宜、产业导向明确、生产经验丰富、生产技术基础良好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社会认知不足、技术推广不力、种植能力不强、加工增值不够等问题。通过加深市场认识、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培养技术骨干与市场主体等手段促进贵州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肥料对芒果品质的影响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23
摘要:以红玉芒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羊粪有机肥(T1)、油枯有机肥(T2)、巴迪生物肥(T3)、沸力佳生物肥(T4)等5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芒果果实15个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处理下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提升芒果品质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物肥对芒果外观品质的改善作用优于有机肥处理;有机肥和生物肥均可提高芒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风味品质.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处理下芒果品质排序为T3>T4>T1>CK>T2,聚类分析将不同处理聚为3类,CK、T1和T2聚为一类、品质为三等、T4聚为一类、品质为二等、T3聚为一类、品质为一等,生物菌肥对芒果果实品质的改善作用优于有机肥,其中巴迪生物肥(T3)的效果最为显著.


社员对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254名合作社社员调研
《山西农经 》 2023
摘要:文章基于贵州省254名合作社社员的调查数据,从社员社会经济特征、合作社对农业生产的客观影响、合作社对农户自身影响三个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社员对合作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员社会经济特征对社员满意度具有复杂性,具体而言,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是婚姻状况显著影响社员满意度;合作社收入带动作用及为社员带来的实惠程度对社员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社推广农业新品种作用影响社员的满意度。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5 mg/g,分别比对照高10.03%、7.28%和26.84%;检测出香气成分43种,总量为57.72μg/g,比对照高11.67%。本研究确定的‘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制茶品质优异。


竹黄菌角质酶Sb_562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现代食品 》 2023
摘要:角质酶是病原真菌侵入寄主植物时需要的酶,能够水解角质单体之间的酯键,催化寄主表皮的角质多聚物水解,突破植物角质屏障.本研究以竹黄菌角质酶基因Sb_5623 为基础,对其生物学信息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续竹黄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去谷壳酱香型白酒酒糟高蛋白饲料对三穗麻鸭的饲喂效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3
摘要:为评价去谷壳酱香型白酒酒糟高蛋白饲料饲喂三穗麻鸭的效果,选取24日龄健康三穗麻鸭120羽,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主料为玉米(质量分数64.87%)、豆饼(质量分数19.40%)、麦麸(质量分数6.30%)、玉米DDGS(质量分数5.00%)的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实验日粮(以去谷壳酱香型白酒酒糟高蛋白饲料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玉米DDGS),实验期为50 d.结果显示:实验组三穗麻鸭40日龄、74日龄的体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47 g/羽和15.07 g/羽,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三穗麻鸭日增重提高1.85%、料肉比降低1.76%(P>0.05);实验结束时(74日龄),2组三穗麻鸭体尺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去谷壳酱香型白酒酒糟高蛋白饲料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可以作为玉米DDGS替代品饲喂三穗麻鸭.
关键词: 三穗麻鸭 去谷壳酱香型白酒酒糟高蛋白饲料 生长性能 体尺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