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新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测定方法——单层液相凝集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根据兔出血症病毒(RHDV)对人“O”型红血球的凝集特性,制备了RHDV包被的红血球单细胞悬液。结合单层液相空斑形成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非补体依赖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测定方法——单层液相凝集技术。


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塮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蘑菇主要害虫眼菌蚊、瘿蚊在秋菇房的分布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前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食用菌害虫的形态作了较多描述,对害虫的一些习性亦有过不少报道。而对菇房内害虫的分布情况还未见过报道。从实践出发,为了给害虫的测报和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我们通过在秋蘑菇房内不同部位放置粘虫板就地诱捕,以求探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成虫数量的分布及消长。


罗斯蛋鸡的选育及配合率测定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1984—1986年间,在上海对引进的罗斯蛋鸡继代选育、保持和扩繁,建立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向国内提供大量的商品雏,以解决生产实际需要。选育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参考先进育种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闭锁群家系选育方法”、“综合指数法”等系统进行的,非近亲繁殖,在全价配合饲料和良好环境下
关键词: 罗斯蛋鸡


双孢蘑菇孢子高萌发率的液体培养新技术速报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双孢蘑菇孢子萌发的培养在国内外一直停留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水平上,孢子的萌发率始终在20—30%之间徘徊,提高萌发率的研究进展缓慢。这大大限制了双孢蘑菇育种的进展,为此,作者通过研究与试验,提出了一种双孢蘑菇孢子萌发的液体培养新技术,使双孢蘑菇孢子的萌发率从原来的20—30%提高到45—70%,这一技术的成功将对双孢蘑菇的单


软X射线检测技术农业应用及推广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自1979年开始,由六个单位经过九年的联合研究、研制及推广获得或功。①建立起软X射线农用摄影技术;②建立起包括农作物内部结构、器官发育观察、种子质量检验,以及隐蔽性病虫害观测等多方面应用的方法;③研制成与其相配套的国产软X射线仪,从而为农学研究、种子检验、植物检疫等领域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无损检测手段,并在农业部有关部门支持下,通过学习班形式,训练技术人员,推广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00多个单位,


土壤pH、有机质和机械组成对背景值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围绕太湖这个中心,以不同土壤亚类作为布点的基本原则,测定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土壤剖面52个,土壤样品241个。测定项目为镉、锌、铜、铅、镍、铬、汞、砷、锰和钛等十个元素。考虑到各剖面为自然发生层次分层,各剖面之间层次数以及深度又极不相同,而各层次元素含量差异不大,数据采用各剖面整个层次含量的平均值,用PC-1500计算器计算。


AP. 4毛木耳菌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摘要:1983—1986年间,在上海进行毛木耳菌种选育,筛选得到AP.4毛木耳。 (一) 生物学特性。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每100斤培养料(木屑、棉籽壳)可生产鲜木耳100斤左右;质量与黑木耳相似。耳片质地柔软,直径10—15公分,厚2—2.5毫米,还能抗高温,抗霉菌。
关键词: AP.4毛木耳菌种


辐照木屑培养料与鲜菇产量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89 CSCD
摘要:应用60Coγ射线辐照香菇(Lentinus edodes)木屑培养料(常规配方),进行辐射降解的研究表明:在1.0—1.8Mrad剂量范围内,能促使培养料中某些纤维素降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促使香菇菌丝生长,提高鲜香菇产量。经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测定得出,可溶性糖百分含量和菌丝日平均增长值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3.12十1.30X,相关系数r=0.9546;可溶性糖和鲜菇产量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31.95十86.69X,相关系数r=0.9935;菌丝生长和鲜菇产量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145.34十60.92X,相关系数r=0.9531。
关键词: ~(60)Coγ射线 木屑培养料 辐射降解 鲜菇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