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酸性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加酶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性纤维素酶1.5%、酸性蛋白酶3.0%、时间25min、功率200W、料液比1∶35,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2.52%±0.22%。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H 0.6mg/m L清除率为76.22%,·O2-0.7mg/m L清除率为74.18%,DPPH 0.6mg/m L清除率为76.15%,其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0.7mg/m L清除率为62.70%,但其清除能力均低于VC。


3个大豆品种及其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和指纹图谱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江苏淮北地区大豆推广品种及其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和指纹图谱,以3个淮豆系列品种及其8份骨干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SR分子标记对11份大豆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筛选出的46对SSR引物在11个大豆品种中共检测出125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5个等位变异。使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大部分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相似系数为0.5781~0.9609。SSR标记遗传距离为0.0391~0.4219,平均0.2773。从上述引物中选取5个核心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能够鉴别3个淮豆系列品种。上述结果不仅用于品种鉴定及其知识产权保护,还为有效选配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6%吡·西·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机插秧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26%吡·西·扑草剂可湿性粉剂用于水稻机插秧田土壤封闭除草剂,在水稻机插秧后5~7 d使用商品量1 200 g/hm2拌225 kg/hm2毒土人工撒施,可以有效防除机插秧水稻田中的异型莎草、稗草、鳢肠和水苋菜,45 d株防效可达85.32%,45 d鲜重防效可达90.95%,对机插秧水稻安全。
关键词: 26%吡·西·扑草剂可湿性粉剂 机插秧水稻 一年生杂草 防效 安全性


生源性湖泛水体主要含硫致臭物及其产生机制
《湖泊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水生生物残体诱发的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高浓度的含硫致臭物质对水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些致臭物质的来源途径及其产生机制至今尚无详细报道.通过使用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底栖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生物残体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各类生物残体均能导致湖泛的发生,其中藻类残体中含有的大量含硫氨基酸导致水体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浓度升高尤为突出.使用蛋氨酸作为前驱物质进行模拟实验发现,影响蛋氨酸降解的非生物因素主要为光照和厌氧条件,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大.对蛋氨酸降解率与铵态氮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无论有无生物作用二者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蛋氨酸降解的第一步应为发生脱氨基作用.对α-羟丁酸、α-酮丁酸和4-甲硫基-2-氧代丁酸等中间产物在体系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4-甲硫基-2-氧代丁酸在体系中很难积累,而α-羟丁酸和α-酮丁酸则有较明显的累积过程,说明脱甲硫基作用可能在脱氨基作用后很短时间内发生,或二者同时发生,由此产生甲硫醇,甲硫醇再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以及硫化氢等.
关键词: 湖泛 含硫氨基酸 蛋氨酸 挥发性硫化物 脱氨基作用 太湖 贡湖湾


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直播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5
摘要: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是防除水稻直播田中一年生杂草的除草剂,随着用药量增加,它对水稻直播田中一年生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随之增加。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不但对当茬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有增产作用。
关键词: 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 杂草 防效


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 2015
摘要:文章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造成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供需不均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政府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市场机制等相关对策,以期为镇江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