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鄱阳湖刀鲚耳石的两种微化学特征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认鄱阳湖中是否仍存在有溯河洄游的刀鲚个体,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采自鄱阳湖星子县水域2尾刀鲚个体矢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上颌骨较短个体(PYCB02)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 000)为稳定的低值(1.66±0.54),反映了其淡水定居的生活习性;而上颌骨较长个体(PYCE05)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82±0.50),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5.79±0.91),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这些结果更得到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的支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耳石微化学特征类型首次直观地反映和证实了目前距长江河口约800 km的鄱阳湖中同时存在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两类刀鲚个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非底部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011年中6月最高;年组间,2010年6月显著低于2011年6月,2010年7月与2011年7月、2010年10月与2011年10月两组差异不显著;鱼类纵向分布呈现独特的波动特征,不同时段的鱼类密度波动幅度、频率均有不同。各时段目标强度分布曲线10月相对6、7月更扁平,而且平均值大于6、7月;不同年组间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显著;各月组间目标强度6月和7月对10月均表现极显著差异,6月对7月表现为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该结果的出现可能与鱼类的产卵、索饵及补充资源的临时分布等因素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鱼喜)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东营、青岛和温州近海的中国(鱼喜)(Sillago sinica)3个地理群体共69尾样品进行了常规形态特征测定,以框架测量法测定了18个框架数据,并基于多变量分析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鱼喜)不同地理群体可数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27个形态特征值中,东营群体与青岛和温州群体间分别有17个和14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温州和青岛群体间仅有6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交叉现象,无法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分支类群;根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构建的散布图显示,东营群体个体相对集中.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中国(鱼喜)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东营群体与其它两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该研究为中国(鱼喜)种群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其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倾角和迎流冲角下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水槽模型实验计算网板的升力系数(C L)、阻力系数(C D)、浮力系数(C Z)和升阻比(K)。结果显示:(1)C L和K随冲角(α)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C D随冲角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无倾角情况下,冲角为30°时,升力系数最大值C Lmax=1.699,此时C D=1.140,K=1.490。冲角为15°时,升阻比最大值K max=2.421,此时C L=1.120,C D=0.463;(3)横倾角(β)在-10°~10°变化时,C Lmax=1.816(α=25°,β=-10°),K max=3.405(α=10°,β=-10°)。横倾角为-5°和-10°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 Z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5;(4)纵倾角(γ)在-10°~10°变化时,C Lmax=1.823(α=25°或α=30°,γ=-10°),K max=2.729(α=5°,γ=-5°)。纵倾角为-5°、-10°和5°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 Z平均值分别为0.16、0.18和0.16。结果表明,该网板的最佳工作冲角范围为15°~30°,该冲角范围内网板C L>1.1且K>1.4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改进差分进化思想的缸调和均值聚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3 CSCD
摘要:针对尽调和均值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尽调和均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基于Logistic变尺度混沌搜索和指数递增交叉概率算子的差分进化算法来增强全局寻优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克服K-调和均值算法的缺点,在保证收敛速度的同时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关键词: K-调和均值 差分进化 Logistic混沌搜索 指数递增交叉概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4个地理群体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三岛(QSD)及韩国统营(KTY)4个地理群体魁蚶样本的核糖体RNA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域(ITS-1和ITS-2)进行扩增,经测序比对后分别获得长度为468bp和541bp(包含引物、插入/缺失位点)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ITS区序列变异相对较高,但4个群体的碱基组成基本一致;4个群体的ITS区序列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D群体最为丰富,该群体在ITS区序列上的变异位点数也最多,HD和QSD群体共同变异位点多且集中。对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在魁蚶不同地理群体间甚至个体间存在差异,且ITS-1和ITS-2的变异频率是不一样的,4个群体合计55个个体基于ITS-1序列没有发生明显聚类现象,这4个群体合计56个个体基于ITS-2序列明显聚为PL/KTY、HD/QSD两大类,基于ITS-2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同于课题组之前基于形态度量学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HD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而KTY群体遗传变异相对较少,各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相对优良的生物学特征,可开展选择或杂交培育良种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黑痩症的大菱鲆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大菱鲆致病菌,并经过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组织病理学显示,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及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用煎煮法提取11种常用中草药成分,测定该致病菌对中草药的杀菌效果。实验表明,五倍子和白头翁的杀菌效果最好,黄柏、穿心莲次之,当归、党参、杜仲、秦皮、金银花、乳香和没药的杀菌效果最差。以五倍子、白头翁为主要成分的初步治疗试验证明,药浴和口服给药可有效治愈大菱鲆苗期的黑瘦症。
关键词: 大菱鲆 黑痩症 病原菌 中草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壮藻钩虾食性分析及其对温度、盐度变化的响应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的食性及其对温度、盐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强壮藻钩虾消化道内含物组成主要可分为有机物碎屑和大型藻类。2)强壮藻钩虾消化道中蛋白酶活力最高,脂肪酶活力次之,淀粉酶活力最低。3)使用不同饵料(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硬毛藻、小球藻、生物絮团和蛤蜊肉)饲养强壮藻钩虾,发现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其生长的最佳饵料。4)成体强壮藻钩虾比幼体强壮藻钩虾耐高温,且耐温能力与其生活水温有关,生活水温相对较高情况下耐温能力也相应提高。5)强壮藻钩虾为广盐种,在盐度4~40范围内均可正常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