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珍 1 ; 杨慧 1 ; 张美彦 1 ; 章炉军 1 ; 宋春艳 1 ; 王瑞娟 1 ; 谭琦 1 ; 尚晓冬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美味蘑菇;栽培方式;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23 年 06 期

页码: 17-20

摘要: 为了实现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的产业化推广,比较3种设施化栽培方式(袋栽、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下中国美味蘑菇菌盖直径、高度、单菇重以及生育期、出菇率、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袋栽和瓶栽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局部可见棕色色素,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的菌盖表面极少见到;袋栽子实体比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子实体大;瓶栽子实体基本垂直培养料生长,菇型较正,袋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多为菌包侧面出菇,菇型偏斜;袋栽子实体的平均直径[(70±7)mm]、平均高度[(65±8)mm]和单菇重[(60.2±9)g]均为最大;瓶栽的生物学效率(79.4%)最大;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出菇率(91%)最高、单包(瓶)出菇个数(2.7个)最多、单包(瓶)产量[(130.2±12)g]最高。综上,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袋栽更适合于农户栽培,瓶栽更适合于工厂化栽培,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两者均适合。

  • 相关文献

[1]利用麦秸秆基质驯化栽培中国美味蘑菇. 徐珍,李国贤,张美彦,章炉军,王瑞娟,宋春艳,谭琦,尚晓冬. 2019

[2]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的选育. 徐珍,张美彦,宋春艳,杨慧,王瑞娟,尚晓冬. 2021

[3]基底条件和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 叶春,于海婵,宋祥甫,邹国燕. 2008

[4]栽培条件对灵芝子实体的三萜组成及其活性的影响. 吴鸿雪,唐庆九,吕旭聪,李晶,林占熺,冯娜,张劲松. 2020

[5]不同栽培方式下节水抗旱稻“旱优3号”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杜兴彬,陆金余,高林,刘康,余新桥. 2011

[6]节水抗旱杂交稻在川南丘陵稻区的示范效果. 余新桥,方第端,彭晓明,吴丽君,刘成元,李永洪. 2013

[7]滇东南地区厚皮甜瓜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陈海荣,朱林龙,翁惠良,张忠振. 2000

[8]上海市郊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综合评价分析. 王新其,蒋其根,钱益芳,吴雄兴,徐锦瑾,王玲燕,曹黎明. 2008

[9]食用菌栽培发展历程. 谭琦. 2024

[10]做好稻田杂草防控 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沈国辉,田志慧,袁国徽,高原,房加鹏. 2025

[11]叶用莴苣新优种质筛选与鉴定. 徐光柳,周懿雯,火国涛,黄俭,贺淑萍,赵彪,黄妍,许恒,火烽,杨涛,罗利军,魏仕伟. 2024

[12]转基因青蒿与其野生型的生长和抗逆性比较. 刘华,蒋玲曦,王金斌,谭芙蓉,吴潇,朱宏,赵凯,唐克轩,唐雪明. 2011

[13]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14]金针菇自交后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苏蓉,尚晓冬,徐珍,谭琦,陈明杰,曹晖. 2009

[15]50个鲜食糯玉米农艺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韩晴,卢媛,王义发,逯连静,沈新芬,沈渊,施标,沈雪芳. 2016

[16]LBL评价与真姬菇表观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刘洋,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于海龙,谢敏英,张津京. 2011

[17]上海地区芸薹属蔬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华,刘灶长,陈海荣,陈亮,罗利军. 2006

[18]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19]高产优质球茎甘蓝新品种'沪苤1号'的选育. 薄天岳,陈锦秀,邰翔,朱晓炜,任云英. 2017

[20]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黄祖六,潘裕平.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