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菇沪香F2菌株重要农艺性状在F2和F3代中的遗传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文妹 1 ; 章炉军 1 ; 李巧珍 2 ; 宋春艳 2 ; 尚晓冬 2 ; 谭琦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自交群体;孢子单核体;性状分化;频率分布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3129-3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香菇菌株"沪香F2"及其自交优良F2代菌株"申香1504"为实验材料,收集孢子单核体,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孢自交的方法,构建F2和F3代群体,并对孢子单核体、F2、F3代群体各阶段培养、出菇情况以及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研究各性状表型分化的情况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亲本所获得的孢子单核体中A2B1交配型比例均为最高,根据孢子单核体交配型数量分别设计了1 028和972个F2和F3代自交配对组合。在2个群体中,配对阶段,分别有15.47%和23.56%的配对组合由于菌丝生长缓慢无法获得后代双核体菌株,且F3代显著高于F2代;生产种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78%和9.57%;菌棒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41.05%和49.28%,且F3代退化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2代,不转色菌株比例显著低于F2代;出菇阶段,分别有3.11%和4.32%的菌株不现蕾,分别有13.04%和4.32%的菌株出畸形菇,分别有19.55%和8.95%的菌株能出正常菇,且F2代出正常菇的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3代。"沪香F2"和"申香1504"分别有26个和8个孢子单核体,多次配对获得的杂交子,出正常菇的概率达50%以上。2个群体的平均单棒产量、平均单棒菇数、平均单菇重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两个群体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与F2代相比,F3代的产量分布、菇数分布表现出偏分离现象,平均单棒产量低于F2代43.84%,平均单棒菇数低于F2代56.77%。香菇"沪香F2"菌株在F3代中的培养、出菇情况以及农艺性状整体表现劣于F2代,且在F2代中获得表现优于亲本的高产品种,在F3代中获得大朵型品种,对香菇优良菌株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相关文献

[1]黑木耳交配型的研究. 张红,曹晖,潘迎捷,曹娟云. 2002

[2]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遗传研究——Ⅱ香菇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形态与生化性状上的差异.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谭琦,冯志勇,贺冬梅,郑连胜,沈宗英. 1997

[3]香菇孢子单核体与原生质体单核体遗传差异分析. 谭琦,杨建明,陈明杰,贺冬梅,潘迎捷,黄为一. 2001

[4]利用SSR标记鉴定香菇单核体及杂交后代. 巫萍,章炉军,张丹,尚晓冬,谭琦,宋春艳. 2016

[5]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徐蒋振,李洁,张帅,董浩然,邵阳浩,章炉军,张丹,宋春艳. 2025

[6]表型轮回选择改良小麦群体不同农艺性状的效应. 杨竹平,吴兆苏. 1991

[7]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张美彦,尚晓冬,谭琦,陈明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