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西6个常见桑树品种制桑叶茶感官评价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晓玲 1 ; 吴婧婧 1 ; 梁贵秋 1 ; 黄正勇 1 ; 刘凡 1 ; 陆春霞 1 ; 董桂清 1 ; 肖潇 1 ;

作者机构: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桑叶茶;桑树品种;感官品质;活性成分

期刊名称: 广西蚕业

ISSN: 1006-1657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19-24

摘要: 调查粤椹大10、桑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农桑14、强桑1号6个广西常见桑树品种制作的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6个桑树品种制成的桑叶茶在感官品质和活性物质含量上都有显著性差异,以粤椹大10和桑特优2号感官品质评价得分最高,且活性物质含量较高,较适宜加工桑叶茶。

  • 相关文献

[1]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施英,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凡,刘军,高云超. 2012

[2]不同成熟度桑叶加工不同发酵度桑叶茶的适制性研究. 肖阳,沈维治,杨琼,邢东旭,李庆荣,邹宇晓. 2023

[3]果叶两用无籽桑树品种“大10”的育成及其栽培技术. 唐翠明,罗国庆,陈训庭,肖更生,吴福泉,杨琼,吴剑安,任德珠. 2005

[4]98份不同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及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刘凡,李平平,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施英,吴娱明,唐翠明. 2012

[5]适宜于省力化栽培的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罗国庆,唐翠明,吴剑安,任德珠,郭展雄,肖更生,陈普照,张永文,张学武,彭许增. 2001

[6]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的育成. 李章宝,唐汇清,唐翠明,姚德球,艾均文,何行健,颜新培,仰勇. 2007

[7]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桑树青枯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王振江. 2008

[8]珍稀野生食药用真菌—白雪菇Leucocoprinus cepaetipes生物学特性与驯化栽培研究. HE Huan-Qing,何焕清,XIAO Zi-Tian,肖自添. 2014

[9]不同加工保藏工艺对黑米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张名位,池建伟,魏振承,徐志宏,张瑞芬. 2004

[10]有机种植对铁皮石斛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WANG Zai-hua,王再花,ZHANG Jin-hui,章金辉. 2019

[11]相同营养条件下不同生长速度黄羽肉鸡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范秋丽,李龙,苟钟勇,王一冰,林厦菁,蒋守群. 2021

[12]传统缫丝工艺对蚕蛹的主要组分及蛹蛋白特性的影响. 穆利霞,廖森泰,孙远明. 2012

[13]刺梨果糕生产工艺的优化. 余洋洋,余元善,吴继军,唐道邦,卜志斌. 2020

[14]广东省菜用桑品种资源嫩芽感官品质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李丽,罗国庆,唐翠明,王振江,戴凡炜,吴福泉,杨琼,廖森泰,肖更生. 2012

[15]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邓媛元,张雁,汤琴,张瑞芬,魏振承,马永轩,张名位,张惠娜. 2019

[16]冬春季低温期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生理生态效应. 刘嘉裕,胡海涛,刘晓瑭,陈震东,梁成额,唐颢. 2023

[17]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王曦,卓敏,邵燕华,谢汉茂,陈栋. 2015

[18]揭西大洋机械采茶技术应用现状. 赵文霞,邹俊红,邹鹏儒,雷启云,黎健龙,赵崇真. 2021

[19]广东客家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卓敏,陈栋,王秋霜,肖力争. 2011

[20]复方保健乌龙茶配方优化试验. 许俊铭,凌彩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