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荚兰内生微生物的分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雪华 1 ; 吕岱竹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关键词: 香荚兰;内生微生物;分离

期刊名称: 广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8161

年卷期: 2010 年 41 卷 12 期

页码: 1266-1268

摘要: 为寻求利用香荚兰植株组织中的内生菌资源制备天然香兰素生物合成的新方法,以不同时期采集的香荚兰气生根、茎干、叶片等为材料,进行内生微生物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取样的植株组织分离获得菌株数量有所不同,在3个时期采样的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共分离获得52株菌株,其中2009年6、11月分别获得23、20株菌株,2010年1月获得9株菌株;香荚兰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获得的52株菌株中,细菌33株,真菌19株,而以叶片的菌株(30株)最高,其次为气生根(16株)和茎干(6株)。根据分离获得的菌落大小、颜色、透明度、干湿程度等表面形态特征,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7个类群,即4个细菌类和3个真菌类。该研究初步探明了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分离筛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相关文献

[1]从拮抗枯萎病的香蕉植株中分离内生细菌的研究初报. 王宇光,孙建波,夏启玉,罗冠勇,卢雪华,张欣. 2010

[2]香草兰产业开发与应用配套技术研究成果. 赵建平,王庆煌,宋应辉,赖剑雄. 2006

[3]醇提香荚兰过程中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分析. 李娜,金惠玉,徐飞,初众,张彦军. 2017

[4]香荚兰浸膏精制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徐飞,李娜,初众,张彦军. 2018

[5]香荚兰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 张树珍,曾宪松,郑学勤,陈惠吟,昝丽梅. 1999

[6]海南香荚兰产业化发展种植模式探讨. 赵建平,赖剑雄,宋应辉. 1999

[7]海南与国外香荚兰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霍建文,张筠,徐飞,张彦军,初众. 2018

[8]海南发展香草兰种植模式初探. 朱自慧. 2003

[9]香荚兰属种质研究与利用现状. 梁淑云,吴刚,杨逢春,张翠玲,文慧婷. 2009

[10]海南兴隆香荚兰产业化初探. 朱红英,朱自慧. 2002

[11]香荚兰细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 张树珍,曾宪松. 1999

[12]香荚兰蕊喙结构生长发育研究. 苏凡. 2025

[13]椰子活性蛋白与功能肽的研究进展. 郭帅,李艳. 2018

[14]低浓度镉对柱花草土壤细菌的影响. 黄冬芬,毛懋,张洁,刘国道,郇恒福. 2012

[15]水稻花药特异表达基因RA8的启劝子的分离和结构分析. 彭世清,陈守才. 2001

[16]火龙果赤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柳凤,欧雄常,詹儒林,吴婧波. 2018

[17]抗香蕉枯萎病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DA07408的鉴定. 邱炜,黄惠琴,叶建军,鲍时翔. 2009

[18]海洋生物共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张圣良,楚肖肖,赵友兴,孔凡栋,黄小龙. 2019

[19]1株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黄惠琴,袁维道,王英,魏华,朱军,孙前光,鲍时翔. 2013

[20]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研究. 许书慧,陈惠琴,范玉娇,陈朋伟,梅文莉,戴好富.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