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全基因组的金针菇光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建雨 1 ; 李婧霆 2 ; 陆欢 1 ; 于海龙 1 ; 宋春艳 1 ; 李巧珍 1 ; 张丹 1 ; 徐珍 1 ; 尚晓冬 1 ; 王瑞娟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金针菇;基因鉴定;光受体;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759-7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金针菇全基因组中鉴定到4个蓝光受体基因和1个红光受体基因。分别对5个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一级结构分析、保守结构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跨膜区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金针菇蓝光受体FfWC-1和红光受体FfPhy同时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他3个光受体定位于细胞质中;跨膜区分析显示5个光受体都没有跨膜区。组织表达分析FfWC-1、FfWC-2和FfCry-DASH主要在成熟菌盖中表达,FfCpl和FfPhy主要在菌丝中表达。经蓝光处理和红光处理后,5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金针菇基因组中未发现有VIVID基因和绿光受体基因。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针菇乃至食用菌的光生物学特征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瓶栽金针菇现蕾期的几个问题. 程继红,冯志勇,曹晖. 2001

[2]金针菇非食用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朱忠敏,周岩飞,李晔,姚渭溪. 2016

[3]3株金针菇菌株孢子同核体后代生物学性状的分化. 秦娟,尚晓冬,谭琦,徐珍,杨慧,张旬旬,张红敏. 2013

[4]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5]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黄千慧,姚森,魏仲阳,仝宗军,张烨琳,邓优锦,谢宝贵. 2021

[6]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崔海洋,蒋佩钰,徐珍,李巧珍,李玉,周峰,尚晓冬,孙伟明,刘建雨,张丹. 2020

[7]杂交技术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 鲍大鹏,万佳宁,卢绪志,余养朝,张光忠,茅文俊,王莹,周陈力. 2020

[8]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9]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欢,章炉军,张丹,李开盛,尚晓冬,谭琦. 2014

[10]金针菇tps1基因序列分析及不同温度下tps1、tps2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刘建辉,张俊玲,李亮,尚晓冬,谭琦. 2015

[11]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徐珍,章炉军,尚晓冬,刘建雨,张丹,杨慧,于海龙,张美彦,王瑞娟. 2019

[12]生产用金针菇菌种退化的快速判断. 马丹丹,余昌霞,陈辉,赵楚楚,于海龙,曹晖. 2012

[13]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刘建雨,徐珍,张丹,王瑞娟,谭琦,尚晓冬. 2015

[14]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刘建雨,王瑞娟,张丹,徐珍,陆欢,宋春艳,尚晓冬,于海龙. 2021

[15]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徐珍,尚晓冬,谭琦. 2011

[16]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王瑞娟,杨慧,尚晓冬,刘建雨. 2022

[17]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株‘青禾’F_2代性状分化的研究. 张旬旬,苏蓉,尚晓冬,谭琦. 2014

[18]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刘建雨,刘建辉,张丹,徐珍,王瑞娟,杨慧,于海龙,尚晓冬. 2017

[19]三相分离法制备金针菇提取物中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 贾薇,余冬生,余养朝,冯占,胡明,张劲松,汪雯翰. 2022

[20]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复壮金针菇退化菌株的研究. 张丹,朱秋瑾,谭琦,宋春艳,于海龙,王瑞娟,尚晓冬,刘建雨.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