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阿维菌素在模拟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卫卫 1 ; 符贵红 1 ; 王元 1 ; 湛嘉 2 ; 房文红 1 ; 沈锦玉 3 ; 周俊芳 1 ; 姚嘉赟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宁波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3.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阿维菌素;异育银鲫;中华绒螯蟹;伊乐藻;底泥;蓄积与消除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6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225-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吸收,其血液、肾、鳃、肝和肌肉组织阿维菌素的最高浓度(C_(max))依次为50.9、45.37、21.25、15.47和11.9μg/kg;而该模拟系统中的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仅鳃组织检出阿维菌素,其C_(max)在12h为8.08μg/kg,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均未检出阿维菌素。生物富集系数F_(BC)值显示,对阿维菌素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鲫鱼、伊乐藻、中华绒鳌蟹、底泥,显示阿维菌素在不同分配相和不同生物组织的富集作用差异较大。

  • 相关文献

[1]模拟养殖系统药饵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水体和底泥中代谢与分布. 凌海,缪天音,王元,向阳,胡鲲,房文红. 2023

[2]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水和沉积物元素研究. 薛竣仁,刘洪波,姜涛,陈修报,陈赟,杨健. 2023

[3]药浴暴露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体内蓄积和消除规律. 张卫卫,湛嘉,王元,王浩,房文红. 2014

[4]阿维菌素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氧化胁迫效应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杨宗英,杨移斌,张一柳,胡鲲,曾柳根,刘力硕,闫子君,杨先乐,常藕琴. 2017

[5]两种沉水植物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 杨琳,吴伟,胡庚东,瞿建宏,陈家长,李成君. 2008

[6]克氏原螯虾几种动植物饵料的培育. 赵朝阳,周鑫,徐增洪. 2010

[7]“清苔灵”对河蟹、青苔及2种水草的毒性试验. 柏爱旭,任秀芳,张萍,周鑫. 2013

[8]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的净水效果研究. 马本贺,王海华,金武,黄滨,李燕华,李左宏,王梦杰,李彩刚. 2022

[9]异育银鲫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甘草多糖的保肝作用. CAO Li-ping,曹丽萍. 2010

[10]不同盐度时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血清渗透压、离子水平及鳃酶活性的变化. 冯广朋,庄平,卢俊. 2011

[11]中华绒螯蟹生物学及群体判别的研究进展. YANG Wen-bing,杨文斌,SU Yan-ping,苏彦平. 2010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殖环境中甲基睾丸酮残留量. 邓建朝,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吴燕燕,陈胜军,戚勃. 2013

[13]上海市污染河道底泥处理研究. 夏治河,戈文英. 1995

[14]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温彬,高勤峰,张乘,董双林,于海波,李卫东,李泽明. 2016

[15]底泥中除草剂灭草松残留量的测定. 孙秀梅,李晋成,严忠雍,陈思,方益,金衍健,郝青,郭远明. 2015

[16]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古长庆,李君文,晁福寰,宋农,郑金来,王新为,邵萍,刘聪,樊恩源,梁舜华. 2004

[17]珠江三角洲水域底泥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分析. 程杏安,郑子昭,蒋旭红,洪丹丹,高梓娟. 2015

[18]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金若晨,江敏,孙世玉,戴习林,吴昊,周俊芳,于忠利,张峰. 2020

[19]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底泥、鱼及虾中氯硝柳胺残留量. 刘永涛,沈丹怡,董靖,杨秋红,杨移斌,周顺,艾晓辉. 2020

[20]哈尔滨地区精养/半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分析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崔看利,周文婧,郝其睿,黄丽,覃东立,霍堂斌,黄晓丽.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