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驰 1 ; 林衍铨 2 ; 马璐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2.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食药用菌;核酸;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35 期

页码: 35-39

摘要: 食药用菌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认为是重要的食物,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为了促进食药用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核酸、蛋白质以及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相关技术,分析了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目前食药用菌各类分子机制的研究还相对粗浅,相关的投入还相对不足,提出应加大投入、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像基因组编辑这样的新技术。

  • 相关文献

[1]广叶绣球菌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MA Lu,马璐,Lin Yan-Quan. 2015

[2]核酸、蛋白质电泳及其相关技术在食用真菌学上的应用(综述). 王彪,陈体强. 2004

[3]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慧远,贾维薇,陈庆河. 2016

[4]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陈秀琴,黄梅清,郑敏,陈少莺. 2018

[5]广叶绣球菌DASH型隐花色素同源基因Slcry1的序列与表达分析. 杨驰,马璐,肖冬来,应正河,江晓凌,林衍铨. 2018

[6]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刘兰英,吕新,李巍,陈丽华,李玥仁,林碧娇. 2015

[7]食药用菌中的几类小分子活性物质及其提取方法. 林陈强,林戎斌,郑永标,陈济琛,林新坚. 2005

[8]一种新的珍稀食药用菌——广叶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进展. 林衍铨,马璐. 2015

[9]紫外线诱变绣球菌菌丝及变异菌株的筛选. YING Zheng-he,应正河,LIN Yan-quan. 2015

[10]添加外源镧条件下姬松茸中蛋白质营养价值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雷锦桂,翁伯琦,江枝和,肖淑霞,王义祥,黄志龙,唐翔虬. 2009

[11]棘托竹荪菌盖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LIN Chen-qiang,林陈强,CAO Meng,曹萌,CHEN Ji-chen,陈济琛,QIU Hong-duan,邱宏端,LIN Xin-jian,林新坚,LIN Rong-bin,林戎斌. 2015

[12]三种鲜销香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WANG Hong-yu,王宏雨,ZHANG Di,张迪. 2018

[13]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钱爱萍,颜孙安,林香信,陈卫伟. 2010

[14]田间生理调控措施对提高农作物秸秆营养品质的作用. 陈君琛,涂杰峰,汤葆莎,汪真,黄勤楼. 1999

[15]若干植物性饲料资源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郑金贵,涂杰峰,陈君琛,徐洁,钱爱萍. 1991

[16]南方珍珠豆型花生籽仁蛋白质积累及亚基肽组分分析. 唐兆秀,徐日荣,蓝新隆. 2012

[17]发酵鱼粉中寡肽的测定. 罗钦,罗土炎,宋永康,饶秋华,涂杰峰. 2012

[18]晋谷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分析. 颜孙安,钱爱萍,宋永康,林虬,林香信. 2009

[19]谷秆两用稻稻草作为香菇培养料的氮素转化效率研究. 陈君琛,杨菁,汤葆莎,涂杰峰,郑金贵. 2002

[20]双孢蘑菇野生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郑惠清,郭仲杰,蔡志欣,卢园萍,廖剑华,陈美元.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