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鲜活贝类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琳 1 ; 江艳华 1 ; 李风铃 1 ; 张媛 2 ; 张奇 3 ; 朱文嘉 1 ; 郭莹莹 1 ; 王联珠 1 ; 翟毓秀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

2.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海洋大学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源性致病菌;贝类;水产;产地;毒力基因;耐药特性;分离鉴定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ISSN: 1004-8456

年卷期: 2017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5-8

摘要: 目的研究采自产地的鲜活贝类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布与耐药性。方法对采自产地的200份鲜活贝类,按照GB/T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通过PCR法分析分离株9个毒力基因(包括prfA、plcB、hly、actA、iap、inlA、plcA、mpl、inlB)。结果在200份鲜活贝类中,共检出阳性样品4份(2.0%);有1株缺失inlB基因,1株缺失mpl基因;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一线临床治疗药物敏感,但有2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同时耐药,1株对复方新诺明和氧氟沙星耐药。结论采自产地的鲜活贝类存在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分离株毒力基因有一定程度缺失,提示初级水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需引起关注,并且需要继续加强食品中该菌的耐药性监测。

  • 相关文献

[1]青岛市售养殖海水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江艳华,姚琳,李风铃,王联珠,宋春丽,翟毓秀. 2013

[2]水产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 赵法箴,王群,李健. 2005

[3]噬菌体对虾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 钱蓓蕾,徐捷,顾润润,沈晓盛. 2011

[4]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危害及其检测. 沈晓盛,郑国兴,李庆,刘承初. 2004

[5]电解水的抑菌活性及对食品加工表面材料的消毒效果. 沈晓盛,鲁健章,姝亚,苏意诚,刘承初. 2007

[6]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7]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8]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9]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0]秋季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菌相分析. 李凤霞,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刁石强. 2009

[11]Nisin Z复配剂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协同抑菌作用. 李津津,匡珍,徐春霞,迟海,陶乐仁. 2021

[12]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江艳华,姚琳,王鹏,翟毓秀,王联珠. 2011

[13]春夏季养殖罗非鱼体内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吴燕燕,李来好,李凤霞,杨贤庆. 2010

[14]广东省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菌相分析. 李来好,吴燕燕,李凤霞,杨贤庆,刁石强,周婉君. 2009

[15]建设一流水产科研机构的思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杨子江,王衍亮. 2005

[16]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刘永新,李梦龙,方辉,李乐,王书. 2018

[17]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英杰,刘永新,方辉,韩刚,李梦龙,李学梅. 2015

[18]水产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主要问题分析. 房金岑,韩刚,何雅静,孙涛. 2019

[19]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林善婷,胡晓,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陈胜军,赵永强,李春生,潘创. 2020

[20]代谢组学在水产品品质与安全中的研究进展. 李锐,孙祖莉,杨贤庆,李来好,魏涯,岑剑伟,王晶,赵永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