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野生黄绿蜜环菌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初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周昌艳

作者: 周昌艳 1 ; 何庆邦 2 ; 唐庆九 1 ; 刘艳芳 1 ; 门殿英 3 ; 郭倩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 201106

2.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重庆 400715

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质量与标准研究所,上海 201106

关键词: 黄绿蜜环菌;食用菌;水提取物;成分分析;生物活性;氨基酸

会议名称: 第九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食用菌协会

页码: 250-254

摘要: 采用常规方法对野生黄绿蜜环菌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Alamar蓝试剂法对野生黄绿蜜环菌水提取物的细胞活性进行了分析。结采显示:野生黄绿蜜环菌的氨基酸总量达21.47%,粗蛋白质42.60%,粗脂肪2.50%,总糖42.65%,粗纤维8.6%。微量元素:钙800mg/kg,磷9200mg/k,钾47500mg/kg,铁345mg/kg,锌98.4mg/kg,硒2.14mg/kg。其水提取物具有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invitro)。野生黄绿蜜环菌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保健价值的食用菌,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分类号: S646.9`R284.1

  • 相关文献

[1]8种食用菌蛋白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耀冉,赵妍,陈明杰,魏晨颖,查磊,李治平. 2022

[2]五种食用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姜萍萍,韩烨,顾赛红,张卫萍,刑增涛. 2009

[3]深层培养高产优质金针菇菌丝体. 宋士良,杨瑞长,高君辉. 1993

[4]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高君辉,冯志勇,唐利华. 2010

[5]杏鲍菇形态特征获取的图像分割算法. 王运圣,赵京音,郭倩,杨娟,马超,袁涛,万常照. 2009

[6]香菇生产用菌株的SCAR鉴定. 宋春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2005

[7]草菇冷诱导相关基因及其上游序列结构分析. 孙晓红,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冯爱萍,汪虹,陈明杰,潘迎捷. 2005

[8]国内外柳松菇研究进展. 王南,谭琦,严培兰. 1998

[9]不同灵芝子实体及其粗多糖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邢增涛,唐庆九,周昌艳,王南,潘迎捷. 2004

[10]国外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谭琦. 2009

[11]食用菌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王瑞霞,于荣利,朱丽娜. 2010

[12]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孙正祥,王瑞霞. 2009

[13]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潘越,冯志勇,陈辉,陈明杰,汪虹,张津京. 2014

[14]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谷镇,杨焱. 2013

[1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7种有机酸的研究. 杨焱,谷镇,刘艳芳,周帅,张劲松. 2013

[16]3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鲜味评价. 张忠,谷镇,杨焱,周帅,刘艳芳,唐庆九. 2013

[17]桑黄等十种食药用菌抗氧化和延缓衰老功效的比较研究. 汪雯翰,张劲松,杨焱,严梦秋,吴迪,吴娜,章慧. 2013

[18]三种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薛令坤,唐庆九,刘艳芳,杨焱,周帅,王金艳,于华峥,张劲松. 2015

[19]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报. 李传华,曲明清,于荣利,周昌艳,宋晓霞,汪虹,陈明杰. 2016

[20]HPLC-ICP-MS联用测定食用菌中的Cr(Ⅲ)和Cr(Ⅵ). 杨海锋,陈磊,宋卫国,叶少丹,梁立韵,黄南,姚春霞.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